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大熊貓:我的性愛我做主

Brigitte Osterath 2015年12月27日

每個人都希望自主選擇性伴侶。研究顯示:大熊貓在這方面也不例外。專家建議在交配過程中更尊重熊貓的「自主選擇」,因為這樣可以提高繁殖成功率。

China Pandabären im CCRCGP Forschungszentrum Sichuan
哼,倫家就是這麼任性!圖片來源: San Diego Zoo/M. Martin-Wintle

(德國之聲中文網)設想一下,如果你的伴侶是由別人指定的,從基因的角度來看,他/她是繁衍下一代最好的選擇。你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勉強自己和這個指定的對象"入洞房",要麼你就干脆放棄性生活。聽起來很不爽是不是?大熊貓也許就是這麼想的。

在動物園和其它的大熊貓培育基地,通常都是由飼養員來決定熊貓的配對。他們會考慮到避免近親繁殖、盡可能提高繁殖率等因素,核心問題就是基因。但是熊貓的"個人意願"並不在考慮範圍內。然而來自美國聖地亞哥動物園的專家馬丁-溫特爾(Meghan Martin-Wintle)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論文指出,這種家長式的"拉郎配"該改一改了。

熊貓發情什麼樣

在四川碧峰峽中國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研究人員觀察了生活在那裡的大熊貓,記錄下來每隻大熊貓在異性中喜歡誰,不喜歡誰。那麼"戀愛中的大熊貓"是什麼樣子呢?馬丁-溫特爾和她的團隊記錄下了一些跡象:釋放氣味標記、一起玩耍、抱團打滾、撒尿。當然性自慰和雄性熊貓的勃起就是非常明顯的徵兆了。如果兩只異性熊貓互相不喜歡,它們就會互相視而不見,哼唧抱怨,甚至還會向對方發起攻擊。

看這些可愛的熊貓寶寶,有想改行去當飼養員的麼?圖片來源: Reuters

在記錄了熊貓們的異性偏好之後,研究人員將熊貓按照以基因為導向的繁殖計劃進行配對,觀察它們的表現。

"自由戀愛"生娃多

那些互相喜歡的熊貓在配對之後,發生性交行為的頻率是那些互相不喜歡的熊貓的兩倍。而且自由戀愛的交配成功率也明顯更高--72%。相比之下,那些互相沒有好感的熊貓中,只有差不多三分之一會進行交配,更多情況下是什麼也沒發生。

這些兩情相悅的熊貓繁殖能力也更強:平均每對"夫婦"可以生出1.4個熊貓寶寶。而被"組織安排婚姻"的熊貓,平均每對只能生一個寶寶。一般情況下,一隻雌性大熊貓平均能生育一到兩個後代,但是如果它拒絕交配的話,那就可能會終生不育。

互相喜歡的大熊貓更容易生出寶寶圖片來源: San Diego Zoo/M. Martin-Wintle

馬丁-溫特爾及其團隊得出的結論是:"如果飼養人員在配對的時候能夠考慮到熊貓自身的異性偏好的話,中國大熊貓的繁殖成功率將會有所提高。"

在"優生對象"中自主選擇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到目前為止飼養員為熊貓指定配偶的做法也不無道理。因為即使是互相不太喜歡的熊貓,最終還是有一部分會發生交配行為,也能生下熊貓寶寶。況且中國的大熊貓保護計劃目的就在於,培育盡可能多的健康強壯的大熊貓,然後讓它們回歸自然,回歸野生狀態。這就需要盡可能避免配對不當產生的基因疾病,保證每一隻大熊貓的健康。

因此,研究人員建議:飼養員可以先決定哪些大熊貓的基因比較"門當戶對",然後把它們都放在一起,令其"自主擇偶"。這就相當於雙管齊下,既避免了近親繁殖,也能提高交配成功率。其它珍稀物種的培育工作其實也可以予以借鑑。

大熊貓"性冷淡"?

根據中國林業局今年3月公佈的統計數據,目前野生大熊貓數量為1864只。好消息是:這個數字已經比2004年多了268只。

人工培育的大熊貓早晚要放歸自然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Chinafotopress/Li Wei

人們常說,大熊貓是一種在交配繁殖方面相當懶惰的動物。但這其實"只不過是個傳說而已",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德國分部亞洲項目的生物學家科恩克(Arnulf Köhncke)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指出,"大熊貓的交配能力不比其它種類的熊差。"

那這個謠言有是怎麼產生的呢?一方面,大熊貓在被圈禁的情況下很難交配成功--至少在動物園引入人工受精技術之前是這樣。另一方面,雌性大熊貓並不是任何異性都願意接受,而且它們在一年當中具備受孕能力的時間也就只有短短的幾天而已。飼養員常常只有36個小時的時間,去給熊貓"找對象",讓它們"造熊"。否則一旦過了這個時段,再交配也雌性熊貓也懷不上仔了。所以如果交配不成,飼養員通常就會選擇昂貴的手段--人工受精,這對於熊貓來說顯然就毫無享受可言了。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