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大量民工失業讓北京感到不安

2009年2月4日

"如果春節過後中國的火車站沒有出現混亂景象,那就說明出現了危機"。《每日鏡報》用這句既幽默、又頗有哲理的話歸納了中國農民工大批失業的問題:

奧運前的北京聚集了大量民工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周一,中國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在牛年的第一個正式工作日宣佈,過去幾周有兩千萬農民工失去了就業崗位。官方在165個村莊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1.3億農民工中,失業人數佔七分之一。新華社也報導說,在出口產品佔全國三分之一的廣東省,返回的農民工明顯少於預計。"

《每日鏡報》繼續報導說,過去幾年,由於工業和房地產業建設興旺,全國已失去40%的農田。失業的農民工返回農村後,無法繼續務農,從而形成了社會不安定的潛在因素。該報注意到,中國政府為此調整了社會政策:

"北京擔心社會動蕩,指示地方政府對民眾示威做好準備,採取措施,盡可能細致地化解社會緊張局勢。陳錫文說,如果突然發生群體性事件,各級領導幹部應站在最前線,向群眾講解形勢,安撫公眾。'原則上不應使用警力'。胡錦濤主席新年會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領導人時要求'絕對服從',官兵的思想必須統一,遵循中央規定。 "

《南德意志報》認為,對中國政府公佈失業農民工的人數應"謹慎看待,因為大多數農民工既沒有申報,也沒有勞動合同,所以沒有納入統計數字。""但中國政府公佈這一數字這件事本身就表明,北京對這個問題十分擔憂":

"多年來,中國邊遠省區的農民工湧入工業中心,為掙取微薄薪水從事艱苦的體力勞動,他們是經濟興旺發展的保障。現在,由於出口下降,大批農民工失去了工作。這一危機帶來了新的發展態勢,有可能促使中國政府採取一些在經濟較好時期沒有採取的措施,以減緩社會壓力。也就是說,政府要制定一些規定,幫助大多沒有任何保障的農民工獲得較好的社會保障。迄今為止,農民工最多不過形式上加入了工人協會。工會組織與具有約束力的勞動合同、勞動保護措施、醫療、失業和養老保險一樣,都很少見。"

《柏林日報》引用花旗銀行亞洲地區首席經濟師黃益平的話說,中國公佈的農民工失業人數已經很高,但這一數字很快就會翻番,"對於中國政府來說,這是極其黯淡的前景":

"按官方數字,7.5億中國人生活在農村,超過了歐盟和美國人口的總和,也超出了農村勞動市場的吸收能力。對於中國農村來說,過去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向城市和沿海省份輸出多餘勞動力。但是,一旦這一模式失效,而內地又無法為農民工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形勢就會失控。"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