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 德國主教會議委託進行的研究發現,由1946年至2014年間,德國有3677名兒童遭神職人員性侵,涉案的神職人員達1670人。
受害者以男童為主,超過一半人當時不到13歲,六分之一的個案涉及強姦,四分之三的受害人是在教會認識涉事神職人員。
這次研究由德國主教會議委託三所大學進行,報告將於9月25日的年度會議上發佈。德國《明鏡》周刊週三 (9/12) 率先報導有關內容。
德國主教會議發言人斯蒂芬‧阿克曼 (Stephan Ackermann) 表示﹕「我們對此感到沮喪和慚愧。」他指這次研究目的是要防止悲劇重演﹕「研究是為了揭示教會的黑暗面,不單為了受影響的人,也為了讓我們看見錯誤並盡其所能阻止事件重演。」
處罰輕微阻嚇無力
負責這次研究的人員無法查看教會的原檔,只能依賴教區提供的資料進行分析,但當中許多個案證據已遭摧毀。報導指這次的數字只是保守估算,意味著實際情況可能更嚴重,而且到現在仍持續發生。
多數涉案的神父事後都被低調地調往其他教區,但新教區並沒有對會眾通報涉案神父的所為。而教會僅對三分一涉案者 (566名) 進行紀律聆訊,但是大部分輕微處罰、給予警告或撤銷指控。38%涉案者最終被起訴,但幾乎都是由受害人或其家屬提告。
德國天主教會性侵醜聞最早於2010年曝光。柏林著名的耶穌會學校(Jesuit school) 兩名神父在上世紀70和80年代多次性侵犯高中學生。去年,世界知名的德國雷根斯堡主教座堂合唱團 (Regensburger Domspatzen),被揭發超過500名男童被性侵和虐打。
教宗高層明年初開會
近期全球多處,包括美國、智利、澳洲等地的天主教會接連爆出性侵醜聞,令教廷聲譽重創。
梵蒂岡週三 (9/12) 宣佈,教宗方濟各將會與全球多國的資深主教,在明年2月初召開會議商討如何保護教會的未成年人士。
教宗方濟各曾經就醜聞道歉並稱支持受害者討回公道,但他也被批評沒有對涉事神父採取行動。他表示打擊性侵案是教會現時的首要工作,強調要聆聽受害人的聲音。
上月,美國賓夕凡尼亞州大陪審團也發表調查報告,指該州教區在過去70年來,有多達300名神職人員性侵犯逾1000名未成年人士,同樣以男童居多。報告還指責教會隱瞞涉案神職人員的暴行。教宗方濟各將於週四 (9/13) 會見美國的天主教領袖。
李芊/夏立民 (綜合報導)
五年來,教宗方濟各致力於改革天主教廷。而他本人則宣講謙卑的原則,並身體力行。他收獲不少認可,但也有批評。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gentur Andina/J. C. Guzmán當選新任教宗,方濟各對聖彼得廣場上等待的人們致以一句簡單的問候:「晚安!」作為天主教廷的元首,他以此奠定了平實的行事基調。
圖片來源: Reuters上任伊始,教宗方濟各便成立了9名成員的大主教會議,對天主教廷進行組織結構和內容上的改革。主要精神是:教會不是以自身為目的,而是以傳福音為宗旨。這也包括,梵蒂岡與普通信眾要更加靠近。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L'Osservatore Romano從非洲前往歐洲的途中葬身大海的移民,令方濟各感到心痛。2013年夏天,教宗來到蘭佩杜薩,當時已有數千人希望從那裡進入歐洲大陸。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維羅納的一名神父把自己開了30年的這輛雷諾小轎車送給了教宗。據說,教宗很想用這輛小轎車,但安全人員不允許他這樣做。方濟各時常傳講「清貧教會」的理念。
圖片來源: Reuters甚至連非信徒都對教宗的平易近人予以認可,認為方濟各與其前任、學術風格的本篤十六世大相徑庭。上任10個月,方濟各就成為首位登上「滾石」雜誌的教宗。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ROLLING STONE在中非與哥倫比亞,方濟各參與調停內戰各方。在華盛頓與哈瓦那之間,教宗致力於推動關係冰期的結束。在美國與墨西哥之間,他呼籲川普不要建牆、要建橋。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gentur Andina/J. C. Guzmán方濟各希望建立跨教派、跨宗教的橋樑。他在耶路撒冷哭牆禱告,與大穆夫提會面。在開羅與科普特領袖以及大伊瑪目會面。在緬甸他與佛教僧侶談話,在哈瓦那與俄羅斯東正教領袖會面。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A. Roque2018年1月從智利去秘魯的飛行途中,教宗方濟各為一對機組人員臨時證婚。他們之前表示打算結婚。
圖片來源: Reuters/Osservatore Romano智利的天主教會處境艱難,特別是性侵醜聞曝光之後。巴羅斯主教(圖右)據稱長期知情,但卻保持沉默。方濟各稱這是對巴羅斯的誣蔑。後來,方濟各對自己的這一表態道歉。但巴羅斯仍繼續留任主教。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C. Reyes也有人指責方濟各對教廷內部事務過於嚴厲,有人認為他的路線過於世俗化,還有人批評他的一些「姿態」是為了媒體效果。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