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失落的日記:一個德國家庭的中國記憶

2011年6月13日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德國之聲的記者走進了一個德國老人的家,聽到了一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從中國到德國的家族歷史。老人在尋找珍貴的,但可能已失落了的記憶。

福梅塔老人的祖父母圖片來源: DW

90歲高齡的福梅塔(Ursala Frommelt)老人忙不迭地在廚房裡張羅著茶水。或許是記者的到來讓她感到興奮,而我--一名中國記者的來訪對她來說又多了一層特殊的含義。

片刻,一杯沁香的鐵觀音已經遞到了我的手中,福梅塔老人又忙著把我拉進她的書房,自豪地向我展示她的收藏--書架上擺放著大明洪武年間的瓷碗、清代天地會鑄的"天元通寶"的錢幣;牆上掛著齊白石的弟子阮性山的國畫;甚至書櫃裡陳列的都是有關中國的書籍。

福梅塔老人對記者說,她出生在中國,她的母親也出生在中國。她的外祖父在中國生活了70年,直到1952年去世。她覺得她的心和這個遙遠的國家系在一起。

福梅塔老人的中國緣

1881年,一名24歲的德國青年開始了他漫長的東方旅程。卡爾‧史蒂芬(Carl Stepharius), 以一名鋼鐵公司代表的身份踏上了上海這片危險而浪漫的土地。很快,他就發現他在這裡如魚得水。幾年後,他在上海和天津開設了自己的商行和鋼鐵廠,並把他的一家也接到風景秀美的北戴河。

"這個戴帽子穿黑禮服的是我的外祖父,旁邊這位女士是他的女兒,也就是我的母親。"福梅塔老人指著一副黑白相片對記者解釋道。

照片裡,幾名身穿軍服的男子正在調試一門大炮。而周圍還站著幾個身穿厚厚的馬甲與長棉襖的男人。

Carl Stepharius在中國做軍火生意圖片來源: DW

"我祖父主要是賣軍火和鋼鐵。你也知道,軍閥混戰時期,對德國軍火的需求非常大。他很快就賺了很多錢。"

但記者仍然感到疑惑:史蒂芬先生生活的70年,無疑是中國近史上最殘酷的戰爭年代:第二次鴉片戰爭、義和團起義、軍閥混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此起彼伏的混戰,史蒂芬先生是如何生存下來的呢?

"我的外祖父非常尊重中國的文化和傳統,他有很多中國朋友。我的外祖母甚至學會了中文。中國人對他們非常禮遇,甚至共產黨對他們都很好。"

史蒂芬先生的女兒則嫁給了一名奧地利商人。這名商人一邊做生意,一邊給吳佩孚做了近十年的參謀。福梅塔老人至今仍保留著吳佩孚的太太張培蘭寄給他父親的請帖。1921年,福梅塔老人出生了。可不幸的是,富足美滿的生活並未持續太久。幾年後,福梅塔老人的父親因腸癌去世。她的母親帶著他們一家輾轉回到德國,而她的祖父母則一直留在中國。直到1952年,95歲高齡的史蒂芬先生在北戴河溘然長逝。

70年的日記不明下落

1952年2月,福梅塔老人收到一封來自中國的信。

"福梅塔夫人,我們滿懷沉痛地告訴您,您的外祖父卡爾‧史蒂芬先生在本月7日下午受到主的召喚,安詳地睡著,主將他帶回了身邊。他留下了70年的日記。我們希望能交到您的手中。"

然而,這個看似簡單的願望卻很難被實現。聯軍的轟炸讓福梅塔老人一家幾乎失去了所有的財產。戰後,他們艱難地度日,僅能餬口。在1952年,福梅塔老人一家沒有機會去中國,一睹祖父母曾經生活過的地方,並取回70年的日記--他們既沒有錢,鐵幕的放下也使這一願望變得不可能。很快,史蒂芬先生的別墅被充公,這份70年的日記也變得下落不明。

1978年,福梅塔老人終於第一次有機會前往中國。在德中友協的幫助下,她去了北戴河,看到了她外祖父生前居住的別墅。這讓她無比激動。然而遺憾的是,那麼多年過去,這寶貴的日記已不知所蹤。

後來的二三十年中,福梅塔老人又前後20多次前往中國,但仍遍尋不著這70年的日記。有人說它仍然存放在秦皇島的檔案館,有人說它們在南京的民國博物館。但由於某種原因,人們不能隨意查閱這份日記的內容。

"從我的祖父的來信裡我可以看到,他記述的不僅僅是他的個人意見。他同樣也記載了許多當時的歷史片段。我相信這份日記一定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再建德中友誼橋

"當我1978年去過中國以後,我就愛上了這個國家。所以我決定做點什麼。我們聯繫了德中友協,跟她們說我們願意給一名中國留學生提供獎學金。"

就這樣,在福梅塔的幫助下,當時在中國剛剛大學畢業的黃力(音)來到了德國。

"我們像一家人一樣。她已經畢業了,結了婚,生了孩子。我們還保持著聯繫。"

隨後,福梅塔和朋友們一起創辦了杜塞多夫德中友好協會,幫助了一批又一批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們。

"那時候,人們還不能像現在這樣隨意去其他的西方國家旅行。尤其是學核物理這樣的專業的學生們。我們組織他們去旅遊,幫他們辦簽證。或者有的學生就藏在我們的車上,偷偷地去巴黎,或者去維也納。現在想想,真是有意思極了。"

於光遠教授也曾是福梅塔老人的座上賓。談起這段往事,福梅塔老人興奮地說:

"當時於教授一定要給我寫點書法。但是他沒有帶他的印章。於是我們就去廚房找了一個馬鈴薯,他拿小刀給自己刻了一個章,然後蓋在了他寫的書法旁邊。"

在採訪的最後,說起那70年的中國日記,福梅塔老人仍然唏噓不已。這麼多年過去了,她已經不抱任何盲目的幻想。她只想知道那本日記是否還存在,如果存在,能讓她看一眼她就滿足了。看著滿頭白發的福梅塔老人,記者不禁感慨萬分。希望福梅塔老人能在她的有生之年實現她最後的願望。

作者:李立

責編:葉宣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