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奧運第九天盤點:中國爆發

平心2008年8月17日

果不其然,中國用一個「中國日」證明了它在體育上的新地位。奧運第八天不「八」,而第九天一舉得「八」。正是中國名言「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的意思。美國只小小地挪了兩步,靠的還是菲爾普斯。德國之聲記者綜述如下。

開幕式裡的太空人圖片來源: AP

這一天

奧運第九天,中國一舉獲得8塊金牌。中國媒體歡呼這個"中國日",普遍指出就在這一天,中國體育已經超出了雅典奧運中國的32塊金牌之數。這一個"八",再次拉開了中國跟美國的距離。美國只獲得了兩枚金牌,保持著摸索前進的態勢。當然,美國的菲爾普斯奪得第8金,再次使他成為世界超級話題。但問題是,菲爾普斯用到頭了。接下來怎麼辦?能突飛猛進趕一把中國嗎?

德國在游泳的最後日子裡又奪一金,靠的還是正在考慮退役的斯蒂芬。德國媒體普遍表達的情緒不是高興,而是憂慮。德國接下來的奪牌希望很小,許多媒體甚至把幾乎不可能的戰勝中國男乒的希望寄託在波爾們身上;體操王子漢布岑雖然稱霸單槓,但也是在這個槓上,他已經在北京兩次跌落;在田徑方面,德國媒體說,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奇跡上。最大的德國希望只有馬術和皮劃艇了。德國傳統強項賽艇這次一金未得,被視為50年來最差一次。德國媒體討論更激烈的是,德國只在小項方面"偶爾地"揀些金牌,而游泳、田徑方面差透了。這跟中國方面的說法也類似。在游泳方面,斯蒂芬只是挽回了一些德國臉面,但真正進入決賽的只有4項。田徑就更不用說了。

澳洲和俄羅斯也沒有多大進步。中國媒體期待的澳洲女子游泳大爆發,並沒有發生,今天只拿了一塊金牌。而游泳已經結束。俄羅斯在這第九天拿了兩金,是兩個"娃"得的,一是田徑障礙賽,一是網球。真正在這一天有較大起色的是個意外:英國一舉獲得了4枚金牌,領先從第二集團軍裡躍入兩位數區域。

中國在奧運第九天拿的8枚金牌中,大多數是意外的驚喜:邱健的男子50米步槍根本不在奪金的星級表內;男子自由體操(鄒凱)連德國電視解說員都說,人們並沒有把這塊金牌估算在中國名下;男子羽毛球單打林丹雖強,但畢竟強手如林,誰都沒有把這看成必得的金牌;王嬌的72公斤級女子摔跤,只被排在有可能當黑馬贏一把的二星級裡。唐賓、金紫薇、奚愛華、張楊楊的女子四人雙漿賽艇也是二星級項目。這一天,只有郭晶晶的三米跳板和乒乓球女子團體是中國的"必得"項目,五星級的。

這些意外都有"突破"的意義。而中國方面更重視的是女子四人雙漿的賽艇突破,因為這是中國在賽艇這個大項目方面的首枚奧運金牌。有的中國媒體甚至說,這枚金牌的意義"堪比劉翔"。中國賽艇其實一直較強,但在前兩屆奧運上居然一無所獲。近年來,中國賽艇更強了,進入決賽的有數艘是在世界錦標賽或世界盃上奪冠的。但是,這些艇一艘接一艘的失敗,只奪了一枚銀牌。直到"最後的最後機會"(德國電視解說員語),中國才終於得金。

下一天和接下來

8月18日,奧運第10天,中國面臨著是否能保住平均每天4塊金牌的考驗。因為這一天,中國能夠沖金的主要只有4項,即體操的男子吊環和女子高低槓(男子跳馬中國無人進入決賽)、蹦床女子個人賽和乒乓球男團。其中兩個男子項目應該說把握很大。如果乒乓球男團會輸給德國,那真是奇跡了。而吊環王陳一冰的稱號也不是隨便得來的,再說還有楊威加保險。蹦床進入決賽的中國選手是何雯娜,而去年世錦賽冠軍卻是俄羅斯老將卡拉瓦耶娃(王珊汕亞軍)。高低槓的何可欣實力強勁,楊伊琳也厲害,但一是對手也強,二是是否會受8月17日女子體操單項失誤的心理影響。

在後面的幾天裡(23、24日除外),中國每天拿三、四塊金牌還是大有希望的。畢竟中國的強項還有很多留在了後面。

中國在奧運開始前比較低調,公開的說法是爭取達到雅典的32枚金牌之數。現在,這個"目標"已經提前近一半的時間達到了。中國媒體已經有了新的說法:"北京奧運會上的中國體育代表團金牌總數,現在已經成為不可以含蓄的話題,因為隨著下半程比賽的進行,保持氣貫長虹的奪金連慣性才是最需要的,畢竟我們是東道主,是百年一次。"

具體目標該提多少,現在中國媒體還不太敢說。有說要超過40枚的。現在看來,40枚已經不成問題,一般情況下,在周二就可超過。真正要訂目標,恐怕爭五(50枚)已經不是不現實的了。

在金牌數上超過美國看來已經沒有多大問題。中國媒體分析說,美國在田徑方面最多可拿15塊,通常也就12塊。其它(如拳擊、籃球等)要看發揮了。本次奧運會,美國的表現差強人意。德新社記者已經說"中國取代了美國的體育第一大國地位"。現在看來,話要倒過來說了:美國能否在金牌方面追上中國,要盼望奇跡了。這兩天的比賽中可以看到,跟美國爭奪金牌的國家太多了,而且越來越多。美國現在仍然可以說跟中國處在同一個級別上,完全在於它的獎牌數仍然領先於中國。

俄羅斯是否真正淪落,這又是一大看點。從現在的趨勢看,俄羅斯落入第二軍團,已經是十有八九的事情了。

歷史

從歷史上看,中國體育能夠走到這一天,是足以自豪的了。中國這次幾乎沒有提到一個詞──"東亞病夫",這原來是中國每屆奧運會必提的。據查,這個詞最先叫"東方病夫",梁啟超翻譯的一篇英國人辦的上海報紙"字西林報"中的一句是:"夫中國-東方病夫也"。歷史記載,在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上,中國派出140餘人參加30個項目比賽,只有撐桿跳選手進入復賽,一無所獲,全軍覆沒。中國代表團回國經新加坡,當地報紙發表了一幅諷刺中國人的漫畫,題為"東亞病夫"。

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毛澤東就宣告中國人已經不再是東亞病夫了。但在八十年代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新成為奧運成員後,從洛杉磯奧運會開始,從許海峰的第一枚奧運金牌開始,中國媒體一再宣告:中國人再也不是東亞病夫了。

在這次奧運會上,人們根本就不提這個詞了。這本身就是自信心的體現。現在對中國來說,對世界來說,已經不是什麼"病"不"病夫"的問題了,而是奪取世界體育最大國的稱號。

從歷史上看,今年正是1958年大躍進50周年。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總路線,掀起烏托邦的"大躍進"。其後跟來的是無數人餓死的三年自然災害。那是人為地製造了"東亞病夫"。50年後的今天,中國經濟大發展了,中國有了很多的錢,光是開幕式就花了幾千萬(折合)歐元,送到國外培養運動員、請洋教練,蓋鳥巢、水立方,中國為了本屆奧運不知花了多少錢。卻也花得起。以至英國說:我們是小國(別指望我們2012年有同樣規模的成就和奉獻)。這50年的滄桑,又給人另一番的感慨,並引起德國體育界的羨慕,開始討論改革體育機制問題。

從烏托邦的"大躍進",到中國經濟和體育三十年來的真正躍進,這是中國一個巨大的變化。而奧運這些天,中國確實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新的中國,不光是體育。西方記者們報導的面非常之廣,德國電視二台播出記者對北京公園裡練"花拳繡腿"的老頭老太的採訪;德國時代周報記者經歷了一個藍天白雲的北京日子,驚呼"這還是北京嗎?"並報導了奧運區域及周圍的一片"世界奧運景象";德國明鏡周刊竟發表長篇"閒文""中國的理想伴侶",介紹林丹和謝杏芳的愛情故事。有報導說,日本對中國"發話"最多最偏激的東京都知事大人不僅大誇中國美女眾多,還到處當起了中國的義務宣傳員。

自然,中國還有人權、環境、少數民族、新聞自由等許多方面的許多問題。此間媒體也作了許多報導,包括奧運期間的各種抗議和非議、問題、恐怖襲擊。但另一方面,人們也大量地看到了中國的另外一些方面。奧運推動世界對中國的瞭解,看來是已經做到,並將繼續做到;奧運推動中國各方面的發展,包括經濟和政治的進一步改革,人們也會更有信心。中國面對眾多的抗議和非議,總體上保持了比較溫和的"奧運態度"。於是,在眾多的抗議和非議中,奧運氣氛還是總體上存在著,而且氣氛一直很不錯。世界對中國進一步瞭解的同時,中國政府也應該看到了,開放媒體、以平常心對待抗議和非議,對中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未來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體育第一大國了嗎?即使中國得了金牌甚至獎牌第一,恐怕也還不能這樣說。畢竟還有個東道國優勢。1988年漢城(首爾)奧運會上,東道主金牌總數比上一屆增加了一倍;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東道主金牌比上屆增加了11倍;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美國比上一屆多拿了9金;2000年雪梨奧運會,澳洲比上屆多拿了76%;雅典奧運會,希臘比上屆多得50%。專家說,通常東道主金牌應該比上屆增長20-50%。

因此,2012年奧運會將是對中國的"真正體育實力"的再次檢驗。但這並不是說中國就會在北京奧運會後大大地跌回去。漢城奧運會後,韓國金牌數量雖然下跌了,但韓國也就是因為這屆奧運而從此進入了"第二軍團"。雪梨奧運對澳洲体育實力的促進可能更明顯。此外,中國體育方面的大量投入確實是結出了果實。而另一方面,美國體育實力的下降(世界競爭日益激烈)也是一個幾十年來持續的趨勢。曾幾何時,美國、蘇聯、東西德幾乎只給世界留下一點殘羹剩飯,這種日子已經一去不返了。

另一個"未來問題"是:體育大國意味著什麼?無論東道主因素還是其它因素,中國成為跟美國並駕齊驅的體育大國,已經是事實,而且只是再證實了一遍雅典事實。以前,美蘇體育並駕齊驅之時,它們在世界上也是兩個超級大國。從這一點看,北京奧運的象徵意義不可忽視了。但後來的事實表明,當時蘇聯的強大不包括經濟的真正強大。現在的中國則是經濟強勁上升在先。這是一個很大的不同之處。

然而,奧運後的中國必然要回到現實生活之中。許多問題依然存在著。我們做的一個民意測驗,調查"你認為北京奧運最重要的是什麼",結果,認為"促進經濟發展"最重要的以近24%遙遙領先於金牌、獎牌等。可見民眾在關注奧運的同時,非常關注經濟。我們收到的讀者來信中,有人說"中國每天得股市跳水冠軍"。在這段時間裡,中國股市不斷下跌,直接就是一個奧運後中國政府要面對的問題。新聞開放是否收回,胡錦濤說的經濟、政治改革如何展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以什麼進一步措施來"慶祝",與達賴喇嘛的會談如何進行下去,都是奧運後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