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今天,住屋問題是香港人最切實關注的民生議題之一。早在特首競選時,林鄭月娥已表明住屋問題為她的施政重點,"重中之重,對無殼蝸牛就是痛中之痛"。然而,她上任一年,樓價不但沒有下調,反而節節上升,升幅逾13%。連低於市值的價格、售予低收入市民的居者有其屋計劃 (簡稱居屋) 也要一萬元一平方呎,遠遠超出市民負擔的水準,被形容是"瘋價"。在香港,樓價愈來愈瘋狂、市民愈住愈細 (住屋面積 ) 已是不爭的事實。
陳女士與十三歲兒子住在三十平方呎(三坪)不到的劏房裡,單是每月租金便要二千三百元。吃飯丶睡覺丶兒子做家課都在那窄小的床上進行,兒子已經步入青春期,體型日漸高大,卻要"卑躬屈膝"才能擠在床上,長期的扭屈身體使他的脊椎骨也扭曲了。陳女士最大心願是能夠早日獲分配一個公共屋邨的單位,使他的兒子能有尊嚴的成長。
基層水深火熱 中產生活貧窮
基層生活水深火熱,中產階級在瘋狂房價下,也不見得生活充裕。三十歲的林先生是一名會計師,太太是小學教師,育有一名兩歲的兒子,二人收入合共約港幣八萬元,乍聽起來彷彿不少,然而林先生卻嘆謂,瘋狂房價使他們不能負擔購房首期,但收入總額又超過居者有其屋的申請限制,只能每月以二萬八千多元租住一個五十坪的單位。租金加上其他生活各項開支丶還要負擔父母的生活及醫療費,笑謂是典型的"月光族",是貧窮的中產。
另一邊廂,數年前從美國留學回來丶從事精算工作丶年薪過百萬的曾志輝,坦言自己是少數的幸運兒,可以住在家人的物業裡,沒有房屋的負擔,從而使他兩年前能夠祼辭工作,創立自己的導賞團公司。曾志輝感嘆,在香港,瘋狂的樓價扼殺了許多人創業的動力及夢想,他們這一代失去了爭取上流的空間及機會,感到無力及失望。
六月二十九日,林鄭月娥上任一周年前夕,公佈最新房屋政策,被稱為"娥六招",受到全城關注。"娥六招",包括開征一手樓空置稅、將部分私人住宅用地改建為資助房屋、把居屋和綠置居定價與市價脫勾,希望可抒緩房屋問題。然而,學者及團體卻認為林鄭月娥旨在於上任一年內"交功課",政策花樣多,但作用不大。
劏房平台小區組織幹事黃嘉浚表示,政府推出一手樓空置稅只是針對投資者,無助處於水深火熱的基層市民。
政治一國化成為定局
時事評論員程翔接受德國之聲訪問,認為林鄭上任一周年以來,基本上移續上屆特首梁振英的路線。在她上任之初,程表示已判斷香港政治會走向一國化。現在政治一國化己成定局。程翔指出,林鄭在任內,沒有悍衛特區"一國兩制",當中央建議《基本法》有新規定的時候,林鄭並沒有提出任何質疑或異議;在高鐵"一地兩檢"爭論上,事實上在《基本法》找不到任何支持根據。作為香港行政長官,對香港的憲制文件,如《基本法》 完全沒有去悍衛,程翔認為這是愧對香港市民。程翔強調,作為一名特首,對一些北京的意願,不期望她敢說不及對抗,然而她連游說北京通融一點也沒有,因此,林鄭上任以來,使政治一國化成為定局,是她最大失敗之處。
另一方面,程翔認為林鄭上任以來,未為香港成功地完成一項政策。在民生方面,如長者退保計劃,林鄭可以輕率地批評畢生研究這個課題的周永新教授,說他不懂公共財政而否決了;在土地問題上,表面上說找出十八個方案來增加土地供應,問題是看不出她有決心為香港市民抗衡土地發展商的利益。而剛推出"娥六招",程翔認為是林鄭為自己施政做的粉飾工程。
在經歷了156年的英國殖民統治後,香港1997年回歸中國。下面就讓我們用圖片來記錄回歸後這二十年裡的風風雨雨。
圖片來源: Reuters/B. Yip1997年7月1日,英國將香港主權歸還給中國。1842年,香港成為了英國殖民地,此後在二戰曾被日本佔領。在香港回歸後,中國承諾對該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
圖片來源: Reuters/D. Martinez這是當年香港「爭居留權」大陸訪客抗議時圖片。在香港回歸後,很多分居陸港兩地的家庭希望團聚,然而根據當時的規定,每天只有150名大陸人允許來港。很多人因未能獲批入港而非常失望。
圖片來源: Reuters/B. Yip2002年4月,「居留權」爭議再起。當時,香港開始遣返大約4000名失去居留身份的大陸人。這些絕望的家庭被逐出此前的抗議場地——香港的一個中央公園。
圖片來源: Reuters/K. Cheung2003年,具有高度傳染性的SARS病毒在香港傳播。3月12日,世衛組織發出全球警告。圖片上,人們正在參加謝婉雯醫生的葬禮。年僅35歲的謝醫生在治療SARS病人時感染上該病毒而殉職。2003年6月,香港疫潮結束。疫情總共造成近3000人死亡。
圖片來源: Reuters/B. Yip2003年的香港七一遊行是回歸以來最大規模的遊行之一。據主辦單位統計,有50萬人參加。背景是港府頒布的23條立法意見,這條針對國家安全的草案引起了香港人的反對。
圖片來源: AP中國「一國兩制」政策一再引發波瀾。在香港回歸七周年之際,數十萬民眾會師銅鑼灣,參加大遊行,要求政治改革、推行民主和普選行政長官。
圖片來源: Reuters/B. Yip香港房價越來越高,租金也水漲船高。在2008年,圖中這樣的「蝸居」變得不再罕見。圖中的男子(Kong Siu-kau)生活在1.4平米的「籠子間」裡。一間房常常容納8個「籠子間」。如今香港的蝸居者達到了大約20萬。
圖片來源: Reuters/V. Fraile自1990年6月4日起,香港支聯合每年都舉行六四悼念活動。在六四20周年之際,大批民眾聚集在維多利亞公園,手舉蠟燭。這也顯示香港與中國大陸的不同。在大陸,血腥鎮壓學生和民運人士的六四是禁忌話題。
圖片來源: Reuters/A. Tam2014年9月,香港爆發大規模民眾示威抗議活動,要求自由選舉港首並提出有關香港民主改革的要求。9月28日,香港警方向示威者發射催淚瓦斯彈、使用胡椒噴霧。這在香港歷史上還是第一次。示威運動延續了兩個多月,高潮期間,參加人數每天多達20萬,市中心公共生活部分陷於癱瘓。由於參加者紛紛將本用來遮陽、擋雨的傘用來遮擋瓦斯彈和胡椒面,因此,該運動因此也被稱作"雨傘革命"。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佔中運動結束不到一年後,中國隊和香港隊在足球世界盃預選賽上相遇。客場作戰的中國隊在香港遭遇尷尬。在中國國歌響起時,滿場噓聲,很多香港球迷打出「香港不是中國」的標語。這場比賽最終以0比0告終。
圖片來源: Reuters/B. Yip2016年2月中國農歷新年初二,香港警方再次上了新聞頭條。在香港九龍旺角,數百人與警察發生激烈衝突。當局試圖驅散無牌照的攤販,派出防暴警察,向空中鳴槍,動用警棍和胡椒噴霧。這是2014年雨傘革命以來最嚴重的一次警民衝突。
圖片來源: Reuters/B. Yip 開局良好 評分八分
民建聯副主席張國鈞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形容新班子"開局良好",認為根據林鄭上任一年以來的表現,反映她努力地履行上任時及施政報告的承諾,展示她的誠意及決心,如在教育政策方面,林鄭一上任便按承諾增撥50 億元為教育常性開支,還有一些社福的政策等;縱使有些工作還未取得顯著的成果。張又讚揚特首非常勤力,經常外訪推介香港,尋求發展新機遇,包括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計劃。另外,特首上任強調"三座大山"的民生議題,包括領展、港鐵票價以及強積金對沖問題,張國鈞強調,看到政府都在積極地推展。另一方面,張認為林鄭完全意識到房屋問題的嚴重性,房屋問題不解決將會動搖特區政府的管治。然而,房屋問題是香港一個根深柢固的問題,不可能在一年雷根治。若要為林鄭過去一年的工作表現評分,若以十分為滿分,張國鈞表示會給予八分。
另外, 張認為,林鄭上任一年,社會的對立氣氛稍為緩和, 甚至有立法會議員認為立法會的氣氛有所舒緩。張認為,林鄭在立法會上不會敵我分明,只和建制派做朋友,她也和泛民開展了良性溝通,進行遊說甚至出席泛民的黨慶等。然而,張認為關係仍然脆弱,特別是未來在一些具大爭議性的議題如"一地兩檢", "國歌法" 等,彼此的政治意識形態及分野太大,要達到共識的難度增加,這也是新一屆政府面對的嚴峻考驗。
鐘劍華 : 特首言論偏向北京
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任鐘劍華認為,回望林鄭上任一年,社會上沒有出現一些嚴重對抗,氣氛還算平穏。然而,特首最近民望跌了,反映經過蜜月期後,民望受到一些政治及社會重大事件,如梁天琦判案等的影響。鐘劍華認為, 在一周年前夕, 林鄭推出新房屋政策,反映她意圖把焦點放在民生議題上,希望做出成績來。對於社會有一部分聲音, 認為林鄭刻意爭取中央的信任, 鐘認為特首必須得到中央的信任,施政才能順暢;然而,卻不能一味爭取中央信任, 還要爭取香港人的信任支持。
過去一年, 鐘劍華有感林鄭在公開場合上,強調要爭取中央的支持, 她的言論偏向北京的觀點, 甚至成為北京代言人的姿態,無疑令港人失望。鐘認為林鄭應從香港人本位角度出發, 向中央反映香港人的觀點及憂慮, 就是最終沒有成效, 市民的心裡也會舒坦一點,這也是她政治取態上的偏失。
2003年以來,香港反對陣營每年七一都會進行示威遊行,表達訴求。而在主權移交20年的2017年,數萬港人再度走上街頭,宣洩不滿情緒。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J. Yasukawa今年香港七一遊行主題是"一國兩制、呃足廿年(被騙廿年)、民主自治、重奪香港", 以及釋放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國內異見人士劉曉波。據稱7月1日當天有六萬人參加示威活動。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J. Yasukawa抗議者們認為,香港回歸20年以來,北京政府承諾的「一國兩制」已經走樣,政治氣氛肅殺,言論自由收緊。而在經濟方面,樓市瘋漲,貧富差距拉大,許多民眾也頗有怨言。
圖片來源: DW/V. Wong 7月1日當天,梁振英卸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一職。在其五年任期內,大量內地民眾湧入香港,爆發「港陸矛盾」,政治改革又遭到失敗,普選無法實現,引發「雨傘運動」。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S. Yeung以「黃色雨傘」為象徵的大規模佔領運動長達近80天,並導致警方與民眾以及不同意見的民眾之間的暴力衝突,最終不得不以警察強力介入的方式結束。這次七一遊行抗議者頗具諷刺意義地讓習近平也打起了黃傘。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S. Yeung在反對陣營表達不滿的同時,一些擁護北京政府的團體也在7月1日組織了反制行動。圖中,揮舞中國國旗的民眾經過正在發表演說的一位民主派活動人士身邊,雖然立場不同,但雙方「互不侵犯」。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S. Yeung並不是所有地方都有「和諧場景」。圖中一名親北京人士試圖攻擊民主派遊行民眾,被身後的警員拉住。同時可見四周也有揮舞五星紅旗的「愛國人士」身影。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L. Chung Ren近年來,香港政治改革停滯不前的另一個衍生現象便是「本土政治派別」的崛起,其中更為激進的派別甚至希望回到港英時代,殖民時期的旗幟便是他們的標誌。習近平在七一講話中特別警告稱,北京「不會容忍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的活動」。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S. Y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