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早在2016年美國大選期間,好萊塢便表態反對川普。許多著名演員、導演和編劇紛紛對民主黨表示支持,好萊塢電影業的絕大多數人站在川普的對立面。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成為了少數公開為川普发聲的好萊塢明星。
美國總統川普宣誓就職後,好萊塢明星們在多場奧斯卡和金球獎頒獎典禮上表達了不支持總統的心聲。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知名女星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去年在領取金球獎終身成就獎時,言辭銳利地炮轟美國總統川普。
偏好正直清廉形象
好萊塢有一個不成文的傳統,導演和編劇偏好民主政治題材,喜愛描寫宏大的理想抱負以及政治英雄主義。詹姆斯‧斯圖爾特(James Stewart)和亨利‧方達(Henry Fonda)都曾經飾演誠實正直的政治家。
這並不意味著好萊塢會手下留情不批評美國政治。上世紀60年代,一群新銳導演開展了"新好萊塢電影"浪潮,好萊塢出現了題材尖銳的政治電影。
導演西德尼‧波拉克(Sydney Pollack)和弗蘭克林‧舍費爾(Franklin F. Schaffer)等人也逐漸對貪污和裙帶關係之類的題材感興趣。好萊塢電影開始對政客的野心勃勃以及各黨之間為個人利益考量的行為進行批判。除了採用電影現實主義外,諷刺法也是常見手法。
企業有時也會將政治表態作為其廣告基調:有的以驚怵的畫面挑釁,有的則捕捉政治事件,甚至還能讓美國總統川普气急敗壞。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美國體育用品生產商耐吉慶祝「只管去做」(Just do it)廣告戰役打響30周年。畫面顯示的是美式足球明星卡佩尼克(Colin Kaepernick)。這讓美國總統川普恼羞成怒。2016年正是這位球星帶頭在國歌樂曲奏響時屈膝抗議,引發了美國職業橄欖球聯盟隊員抗議警察暴力和種族不平等浪潮。
圖片來源: Nike耐吉廣告在美國引起眾多關注。不過,這家體育用品生產商近期一個墨西哥廣告戰在南美引起軒然大波。廣告「不可阻擋」(Juntas Imparables)將女性田徑運動員置於中心。圖中所示的最後場景乃暗指阿根廷國內針對墮胎禁令的抗議運動。
圖片來源: Youtube/Nike德國球星厄齊爾與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的合影,使其贊助商梅賽德斯-奔馳和阿迪達斯陷於窘境。按照厄齊爾的說法,梅賽德斯-賓士已中止和他的廣告合作關係。阿迪達斯則強調,儘管發生了合影事件,仍將繼續延聘厄齊爾為品牌大使。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T. Eisenhuth數十年來,義大利時裝集團貝納通(Benetton)常以巨大而觸目驚心的廣告畫面挑釁世人。畫面上,或是一個氣息奄奄躺在床上的癌症病人;或是一隻滿身油污的鳥;或是擠在小船上的身穿救生背心的難民(2018)。1980年代,該時裝品牌由此打破禁忌,並獲得高知名度。貝納通稱,是要借此使世界變得更好。
2016年,德國右翼民粹主義政黨選項黨的政治家高蘭德(Alexander Gauland)寫道,人們不會願意與國腳博阿藤(Jérôme Boateng)做鄰居。為此,租車商行Sixt打出該廣告針鋒相對。畫面上,Sixt的搬運車清晰可見,廣告詞則是:給所有那些有一個高蘭德為鄰的人(在sixt.de網上租車,享受廉價搬家大貨車)。這是反對右翼民粹主義的一種明確表態。
圖片來源: Sixt/Quelle: Twitter2018夏季,德國梅克爾與聯邦內政部長澤霍費爾之間有關庇護政策的衝突加劇,竟致這位前巴伐利亞州長表示不惜辭職。後來,兩人達成一致,辭職雲雲,煙消雲散。租車商行Sixt又藉機行事,推出一則顯示澤霍費爾遲疑不決的廣告,推介本行允許顧客臨時取消合約的便利措施。
圖片來源: Sixt.de之前,這家慕尼黑租車商就以政治家頭像作廣告。2001年,Sixt以時任基民盟主席梅克爾的頭像替自己的敞篷車租賃生意做廣告。左圖上是齊眉短髮,右圖上為沖冠式髮型。梅克爾對此並不在意,在一次會議期間,她說,這可是一個頗有意思的髮型建議。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給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提出這一熱辣建議,令柏林性感內衣生產商Blush名噪一時:「親愛的NSA,不要監聽安吉拉嘍,還不如瞅一瞅安吉莉克呢。」這一廣告的起因是媒體有關美國國家安全局曾監聽德國總理安吉拉‧梅克爾手機的報導。這也是政治性廣告的一個實例。
圖片來源: glowberlin2017年德國聯邦議院大選,廉價食品超市阿爾迪(Aldi Süd)適時打響名為「Aldinativlos」(除阿爾迪外別無選擇)的廣告戰。五種新鮮食品貨單分列於5個廣告,爭取得到選民們的青睞。這家連鎖超市用「選我!我不是黃瓜」或「減少官僚,擴種水果!」等口號取笑了政治家的某些低俗選戰廣告。
圖片來源: Aldi Süd要是超市上只能買到德國產品,那會怎麼樣?連鎖食品超市Edeka的一則廣告告訴我們說,情況會很糟:貨架上空空如也,主顧們在冷櫃前一籌莫展,末了,飢腸轆轆,回家。2017年夏,這家連鎖超市打出這一廣告,為公開的、多樣性的和團結的社會而吶喊。
圖片來源: YouTube/Edeka 影射川普?
這樣的趨勢延續至今,製片方在過去幾年推出的《紙牌屋》系列影集大獲好評。影集中不乏對政壇的針砭。至於片中角色弗蘭克和克萊爾‧安德伍德夫婦是否影射川普,觀眾可自行發揮想像。
目前在全球放映的三部美國電影,主題也不離美國政壇和政客。賈森‧雷特曼(Jason Reitman)主演的傳記劇情片《暴料世代》(The Front Runner)劇情講述的是80年代一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因個人醜聞遭媒體追逐而跌落政治舞台的故事。
他所飾演的蓋瑞‧哈特真有其人,1988年選戰期間因為婚外情被媒體報出而身敗名裂。對比如今川普执政時的各種出格事跡,哈特當年所受到的待遇顯得嚴苛、幾乎可笑。
小布希"心機深沉的副手"
亞當‧麥凱(Adam McKay)執導的傳記喜劇片《為副不仁》(Vice)諷刺的則是美國前副總統迪克‧切尼。這名共和黨人自2001年至2009年曾擔任小布希任內副手。隨著劇情推展,觀眾很快便會發現編劇肯定不是切尼的擁護者。
而紀錄片導演邁克爾‧摩爾(Michael Moore)在最新作品中對川普大加撻伐則在大眾的意料中。摩爾在紀錄片《華氏911》中探討過去三年美國的社會情況,針對川普的勝選追根究底地提出疑問:川普缘何能當選第45屆美國總統?
德國導演本雅明‧辛德勒(Benjamin Schindler)也在一部作品中間接提出相同質疑。他的《美國樂園》(Playland USA)正在德國著名新人電影節馬克思-奧菲爾斯電影節(Max-Ophüls-Filmfestival )放映。
《美國樂園》:流行文化的力量
辛德勒著眼的是美國人看待歷史和宗教的態度:"我感興趣的是美國流行文化以及電影神話如何走入政治,甚至融入我們的現實生活;以及如何利用敘事技巧,取信大眾發起戰爭的必要,或是提升商品銷量。"
這名新銳導演的成果令人震驚。在一個半小時的影片中,辛德勒向觀眾呈獻了沒有旁白的各種畫面:歷史劇目、游樂園、宗教表演-美國人在尋找自己的身份認同。通過電影的探索,辛德勒發現,許多人沉浸在好萊塢的流行文化以及其它藝術世界中,與現實疏離。
好萊塢創造神話也針砭時政
這不禁令人聯想起川普以及他的執政成果。其政策也更多是建立在神話及"虛假新聞"上,而非實事求是或追求現實。令人欣慰的是,雷特曼、麥凱和摩爾等導演依舊以犀利的眼光審視著他們的國家。好萊塢也是如此。
二十國峰會在即,民間抗議潮湧動,川普和梅克爾成為最受歡迎的「惡搞」對象。不管是街頭創作,還是表演藝術,都向政治人物們傳遞出毫不含糊的訊息。
圖片來源: DW/A. Drechsel強迫政治人物轉換角色,讓他們也嘗嘗「弱者」的滋味—這正是敘利亞藝術家奧馬裡(Abdalla Al Omari)的意圖所在。G20峰會前夕,他在漢堡展示一系列作品,比如將梅克爾畫成一個鄉村老嫗。
圖片來源: DW/A. Drechsel奧馬裡從敘利亞逃亡到比利時。而「難民」川普会是什麼樣子?奧馬裡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其實,奧馬裡寧願進行純碎的藝術創作,而不是傳遞政治訊息。「但現在這樣的時機還沒到」,他總結道。
圖片來源: DW/A. Drechsel在北韓,如果有人像奧馬裡那樣把金正恩「打扮」成一個身穿睡衣的小男孩,估計會惹上大麻煩。「藝術能夠實現我的願望—成為變化的一部分,」這位敘利亞人如此說道。
圖片來源: DW/A. Drechsel美國總統川普估計並不認同這幅畫中所隱含的政治諷刺:戴著貓耳帽的川普。在川普就任總統的第二天,無數女性正是戴著這樣的帽子走上華盛頓街頭,聲張人權和婦女權益。
圖片來源: DW/A. Drechsel街頭藝術兩人組Sutosuto用自己的方式歡迎川普前來漢堡參加G20峰會:他的巨幅肖像懸掛在漢堡知名休閒區和紅燈區「繩索大街」(Reeperbahn)的中心地帶,畫上的川普昏昏欲睡。
圖片來源: DW/A. Drechsel在Sutosuto的眾多創作中,「繩索大街」的這幅川普肖像算得上十分中規中矩。圖中作品才是他們的真實風格—粗暴激烈的畫面語言。「如果川普看到這幅畫,應該不會在推特上轉發吧,」藝術家科赫(Thomas Koch)和達爾邁爾(Susanne Dallmayr)對此十分肯定。
圖片來源: DW/A. Drechsel表演藝術家和志願者穿行在漢堡街頭:目光呆滯,臉上沾滿灰色泥土。這場名為「1000種造型」的表演藝術出現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比如漢堡知名的聖保利球場。
圖片來源: DW/A. Drechsel這些「傢伙」同樣出現在藝術展廳裡。表演者們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隨時出現。他們的訊息是:「不要成為僵屍,打破你的枷鎖,重獲自由!」
圖片來源: DW/A. Drechs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