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懾俄羅斯 北約決定駐軍東歐四國
2016年6月1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周二在布魯塞爾召開北約防長會議之前宣佈,將在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和波蘭輪換駐扎四支北約多國部隊。
"這將釋放出一個明確的訊號,北約時刻準備保護其盟友的安全",史托騰柏格表示。他同時指出,在烏克蘭危機爆發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該軍事聯盟已經採取一系列措施,以應對俄羅斯方面咄咄逼人的態勢。
北約領導人計劃在7月8日至9日召開的波蘭峰會期間簽署一份協議,旨在對俄羅斯採取更為強硬的態度,包括在歐洲東部地區設立永久性軍事基地。
史托騰柏格并没有具体透露四支多國部隊的兵力配備,但此前曾有北約官員表示,兵員總數將達到2500到3000人左右,也有消息稱部隊人數為4000人。這些部隊的主要目的是作為威懾俄羅斯的牽制性力量,並安撫曾為前蘇聯加盟成員國的北約國家。有報導稱,美國、英國和德國將分別領導其中的三支部隊,而第四支部隊的領導權歸屬尚未決定。
位於倫敦的英國皇家三軍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國際事務主任埃爾(Jonathan Eyal)表示,北約並不需要部署大量部隊,因為此番駐軍的目的並非直接抵抗俄羅斯所可能發動的攻擊,而是向莫斯科清楚展示,任何的攻擊行為都會迅速導致與美國和其他北約成員國的直接軍事衝突,並會引發後者的進一步增援行動。埃爾認為,「一旦他們(俄羅斯)決定進攻,幾乎立即會碰上北約部隊,因此俄羅斯不應該對於北約的戰鬥決心存有任何懷疑,這能更加確保對於俄羅斯的威懾力。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你並不需要大規模部隊。」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强调,这次兵力部署在輪換的基礎上進行,而非永久性部署,因此並不違反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的現存協議。此舉僅是北約針對烏克蘭危機所作出大規模回應的一部分。但他同時表示,目前也沒有為這次的部隊部署設立終止日期。
北約反制俄羅斯的其他措施包括將北約快速反應部隊的人數增加兩倍,提高到4萬人。此外,北約還設立了一支兵力為5000人的先鋒部隊,幾天時間內就能進入戰備狀態。
此外,北約還將一些裝備和指揮部設施預先部署在戰略地點,一旦爆發危機事件,相關部隊可以立即前往事發地點。
作為此番戰略調整的重中之重,北約28個成員國已經一致同意,結束多年以來的經費削減趨勢,今後十年內將國民經濟總產值的2%投入防務領域。
史托騰柏格表示,北约成員國在這一關鍵領域已經有所動作,去年各國在軍費增加0.6%,2016年的增幅有望達到1.5%。
他重申,北約為應對烏克蘭危機改採取的行動完全是防衛性質,並不尋求與俄羅斯產生任何"衝突"。
克裡姆林宮因为决定併吞烏克蘭克裡米亞半島,而被指責違反國際法。而支持烏克蘭東部分離主義者的做法也引起極大爭議。位於東歐的北約成員國由此感覺受到俄羅斯威脅。
今年2月10日,北約各國外長在布魯塞爾召開會議時便決定通過定期軍事演習、設立新的盟軍前哨、輪換調防等方式,在東歐部署更多軍力。這次在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部署四支多國部隊便是將當時的決策具體付諸實施。
對於北約的駐軍計劃,莫斯科並未立即作出回應。克裡姆林宮此前曾指責北約向該國邊界增派軍隊,並誓言不惜一切代價保護俄羅斯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