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據《華爾街日報》6日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為了集中管理中國國內存有的龐大數據,並藉此解決商業資安問題以及精簡監管,中國將成立新的政府機構,成為處理數據相關問題的最高監管單位。人大預計將於13日,對此案進行討論並批准其成立。
中國若成立新國家數據機構,將能決定跨國公司是否能輸出其在華業務所產生的數據,並制定、實施企業的數據蒐集與共享規範,例如禁止企業蒐集某些類型的消費者數據,或審查國內公司與外國商業夥伴共享的有關數據,以檢查是否存有潛在國安漏洞。
新的監管機構還將調查目前互聯網領域出現的各種問題,例如用演算法操縱數據、誘使未成年人網路成癮,並辨識出易遭網路攻擊的資訊安全漏洞等等。中國官方目前還未對此消息置評。
消息人士稱,要成立的機構,將和在2021年升格為副部級機構的國家反壟斷局擁有類似的地位。
目前中國的數據監管交由多個機構負責,包括中國國家互聯網訊息辦公室、工業和訊息化部,以及負責經濟規劃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據報導稱,中國相關行業的高管表示,當前跨部門的數據管理,有時會讓企業不知道該找哪個機構處理問題。
雖然新的管理機構將簡化數據管理,但據悉該計畫的科技高管,對此是否會進一步扼殺近年受到打擊的中國科技業表示擔憂。
中國對企業的監管
中國國家網信辦去年以網路安全和數據法為由,對中國叫車平台滴滴,處以超過12億美元的罰款。
除了當地企業外,外國企業為了符合中國政府資安要求,也就是讓中國用戶的數據留在當地,特斯拉於去年在其微博上宣佈在中國成立了數據中心,而其他車廠如寶馬、福特和戴姆勒,在中國也紛紛設立數據中心,以符合當局規範,繼續經營中國市場。
《紐約時報》去年就曾披露,蘋果在中國的數據中心將把當地用戶的個資儲存在中國國營企業運作的電腦伺服器,認為這是蘋果為了做生意,向中國政府妥協。
這不只讓企業在經營管理數據上花費更多成本,中國政府的負擔也將增加,除了必須審查企業提出的和海外數據轉移,及有關的大量安全審查申請外,還要檢查相關做法等。《華爾街日報》指出,也有專家質疑政府官員是否具備處理這些領域的專業能力。
全國人大將於13日閉幕,當日還會表決關於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等草案。閉幕後,將召開作為兩會壓軸的總理記者會。
(綜合華爾街日報、路透社、中國人民網、紐約時報等報導)
在過去的一年裡,一些中國科技巨頭遭遇北京的大力整頓,一些中國科技企業則受到美國的輪番制裁,可謂流年不利。
圖片來源: Mark Schiefelbein/AP/picture alliance在監管政策收緊的情況下,中國科技公司市值不斷縮水,從而加劇了市場對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增長放緩的擔憂,投資者的情緒普遍受到影響。
圖片來源: Su Yang/MAXPPP/picture alliance自2020年底以來,北京以反壟斷和保障數據安全等為由加大了對中國科技公司的監管力度。除了被點名批評和約談,許多科技企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罰款。經歷了20年寬松管制下蓬勃發展的中國網路行業由此深受重創。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有專家注意到,受管制的企業大多是有能力收集大量用戶訊息,取得市場中絕對優勢地位的平台類企業。德國波昂大學全球科技政策教授、中國問題專家梅飛虎(Maximilian Mayer)曾向德國之聲分析:「這場運動的目的是加強對大型網路企業及其數據處理方式的監管。」
圖片來源: Yan Daming/HPIC/dpa/picture alliance不僅科技公司遭遇重創,這些公司的創始人自身也感受到了政府重拳的力量。首當其沖的是是阿裡巴巴创始人馬雲。2020十月下旬馬雲高調抨擊中國金融監管制度。不久後,阿裡巴巴的金融業務——螞蟻集團的上市計劃被中國監管機構叫停。馬雲隨之淡出公眾視野。
圖片來源: JAIME REINA/AFP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提出「共同富裕」的目標,中國科技業巨頭們紛紛表態全力支持,例如,騰訊及阿裡巴巴将分別投資500億和1000億元助力「共同富裕」。外界分析,中國政府利用打壓行動來推動科技巨頭與員工和消費者分享其財富,縮小在政治上比較敏感的貧富差距。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ASSOCIATED PRESS在中國勒緊「網路安全」韁繩、美國高舉「外國公司問責法」的雙重壓力下,今年6月底才登陸紐交所的中國網約車巨滴滴出行不久前正式宣佈「退美赴港」,打響大型中國網路公司從美股退市的第一槍。總而言之,想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一方面要面對中國監管機構嚴格審查,另一方面還要面臨美國方面更嚴謹的風險披露要求。
圖片來源: Jakub Porzycki/NurPhoto/picture alliance 「軟科技」企業遭遇中國監管的同時,華為和大疆等「硬科技」企業則受到更多來自國外的限制。多年以來,美國不僅致力於在本國國內根除華為等中國設備,也試圖說服其它國家不要選購相關設備。《安全設備法案》(Secure Equipment Act)是美國政府為打擊中國電信和科技公司所做出的最新動作之一。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Xinhua/MR. Patrasso 美國收緊對中國科技企業限制的另一個例子是:將中國人工智慧巨头商湯科技列入一份投資黑名單,美國政府稱該名單上的公司為中國的軍事發展提供支持。本周,美國財政部再將多家中國公司列入實體清單,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商用無人機製造商大疆創新以及多個生物技術公司,並嚴禁對名單上的公司進行投資和出口技術。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Panthermedia/Kentoh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