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歐盟欲推AI監管 亞洲各國意興闌珊

2023年7月18日

路透社報導,歐盟正在遊說日本、新加坡等亞洲國家跟進,對人工智慧進行限制。另一方面,中國也推出了AI監管暫行辦法。亞洲各國政府如何回應歐盟?中國的AI規範又會與西方有何不同?

生成式AI風潮席捲全球,各國紛紛研擬出台相關監管規範(示意圖)。
生成式AI風潮席捲全球,各國紛紛研擬出台相關監管規範(示意圖)。圖片來源: Alexander Limbach/Zoonar/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歐盟和亞洲高級官員表示,歐盟正在遊說亞洲國家跟進,對受版權保護、人工智慧(AI)生成的內容進行限制,但目前得到的回應冷淡。

路透社引述匿名官員說法報導,歐盟及其成員國已派員與印度、日本、韓國、新加坡和菲律賓等至少10個亞洲國家,就人工智慧使用管理問題進行會談,希望能循歐盟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成為全球個人資訊隱私典範之例,再次引導全球以該聯盟所擬議的《人工智慧法案》為基準,對方興未艾的人工智慧技術加以限制。

歐盟議員6月同意了一套開創性的規則草案,該草案將要求ChatGPT運營商OpenAI等公司公開人工智慧生成內容、協助區分人工智慧產出的偽造圖像,並防範非法內容。

根據路透社,該草案設想對違規企業處以經濟罰款,因而面臨來自企業的抵制。上個月有160名科技公司高管連署,稱該法案可能損害歐洲的競爭力、投資和創新。

荷蘭數位部長休菲倫(Alexandra van Huffelen)向路透社表示,歐洲國家正在全球推相關法規,亞洲是其中的一部分,歐盟也與加拿大、土耳其和以色列等國進行相關會談。她說:「我們正在努力釐清歐盟的法規可以如何被複製、適用和倣傚⋯⋯就像《通用數據保護條例》那樣。」

歐盟6月提出的監管草案,擬規範ChatGPT等生成式AI。(資料照)圖片來源: Harun Ozalp/AA/picture alliance

亞洲國家興趣缺缺?

7名知情人士告訴路透社,儘管歐盟致力宣揚「制定嚴格新規則」的必要性,許多亞洲國家政府卻傾向採取更靈活的監管制度,處於「觀望」狀態。

據報導,日本傾向採取較歐盟更為寬鬆的規則,並透過人工智慧帶動經濟增長、成為先進晶片領域的領導者。儘管如此,有鑑於歐盟已與日本、韓國和新加坡達成「數位夥伴關係」,官員們仍樂觀地表示,他們可以與國際合作夥伴找到共同點,在人工智慧等技術上推進雙方合作。

歐盟主管產業的官員佈雷頓(Thierry Breton)本月初前往日韓商議人工智慧和半導體問題時,曾告訴路透社,他相信歐盟和日本等國的人工智慧監管「差距可能不會太遠,因為我們有著相同的價值觀。」

一位韓國官員亦在與佈雷頓會面後表示,首爾將繼續與歐盟討論人工智慧監管問題,但對七國集團(G7)5月在廣島峰會上呼籲建立的「廣島人工智慧進程」(Hiroshima AI process)更感興趣。當時,G7領導人呼籲世界應有一套標準,來創建「值得信賴」的人工智慧,並應為此建立一個部長級論壇。

歐盟主管產業的官員佈雷頓(資料照)。圖片來源: EU/Lukasz Kobus

根據路透社,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正在針對人工智慧制定準則,而新加坡和菲律賓的官員擔心,若監管措施過於倉促,可能扼殺該國人工智慧的創新。新加坡的一位官員更透露,該國政府希望能先瞭解技術的發展情況,再調整法規。

對此,休菲倫告訴路透社,歐盟計劃藉即將舉辦的二十國集團(G20)會議,進一步推動人工智慧領域的全球合作,特別是與今年輪值主席國印度的合作。

中國版人工智慧法規

在歐盟致力推動亞洲效仿其人工智慧法規之際,中國網信辦4月推出了《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管理辦法》草案,規範方向卻與西方有所不同——該草案規定,人工智慧生成內容應「遵守法律法規的要求」、「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企業算法、用戶實名等,也做出了相關規範。

英國《金融時報》7月11日報導指,中國政府有意規定企業應先取得牌照,才能發佈生成式人工智慧產品,但北京仍「舉旗不定」,擔憂相關限制將遏制企業發展、使中國錯失搶佔市場的先機。報導稱,這顯示中國正設法在「發展尖端技術」和「控管資訊」之間尋求平衡。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員希恩(Matt Sheehan)曾表示,中國AI監管規範的首要目標,是形塑科技、控制資訊,以維持政治與社會穩定

7月13日,網信辦公佈了生成式AI的暫行辦法,預計8月15日開始施行;路透社指出,相較於先前公佈的草案,此辦法更為寬鬆,僅要求有意公開提供AI服務的供應商提交安全評估。此辦法也強調,中國政府保障安全的同時亦支持科技研發。

路透社報導指出,儘管中國企業紛紛投資AI模型研發,但在中國政府敲定最終的AI規範之前,許多企業選擇不公開推出聊天機器人,而集中於產業內部的應用。晨星公司(Morningstar)分析師Kai Wang表示,現在的規範版本大致符合市場預期,釋出積極訊號,顯示中國監管機構正在替企業大規模發佈產品鋪平道路。

假新聞?!AI造!

05:12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綜合報導)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