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還在大選投票前,眾多美國主流媒體就已深信不疑:希拉蕊‧克林頓將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女總統。川普当總統?這對於很多新聞界人士來說曾是無法想像的事情,人們忘不了他的那些種族主義的、性歧視的和惡俗的言論。《紐約時報》支持希拉蕊‧克林頓的選戰、呼籲選民投票給她。著名的《大西洋》雜誌亦有同樣表現。
不同的美國觀
然而,隨之而來的是震驚:與傳媒主流相悖,很多美國民眾做出不同抉擇,-他們選舉川普为美國新總統。顯然,美國媒體有著與很多民眾不同的美國觀。杜塞道夫海因裡希‧海涅大學交流與傳媒學專家沃维(Gerhard Vowe)承認,川普的勝選令人大吃一驚,因為大家此前從媒體得到的訊息是,選舉結果可能會很接近,而希拉蕊‧克林頓勝出的可能性要高得多。
不要篤信民意研究專家
沃維教授指出,傳統媒體在做出預測時首先依據民意調查機構,而這些機構的專家低估了川普的影響力。他認為,民意調查機構不容易做出可靠解釋,原因在於美國的選舉制度、川普支持者們最後時刻的總動員,以及厭倦政治的選民們不可靠的表態。類似因素此前導致了對"Brexit-Votum(英國退出歐盟全民公投)"結果的錯誤預測。
不過,如果僅將不精確的民意調查結果視為傳媒誤、和輕視作為自主的總統侯選人的川普的唯一原因,就大錯特錯了。克呂格爾(Uwe Krüger)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解釋說,自由派主流媒體、政治和傳媒在價值觀方面保持一致,但它們均未反射出民眾的整體願望。記者出身的克呂格爾是"Mainstream(《主流》)"和"Meinungsmacht"(《意見的力量》)二書的作者,2016年獲頒"君特-瓦爾拉夫(Günter-Wallraff)新聞批評獎"。
川普当選美國總統後,全美各地大批新總統的反對者走上街頭,抗議川普在選戰過程中多次發表激化不同族群仇恨對立和歧視性的言論。
圖片來源: Reuters/B. Webb在大選結果公佈後的周三和周四,美國多地都掀起反對川普的抗議浪潮。一名抗議者說,「我們就是要給他們看看,這種抗議還會持續4年。」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The Oregonian/J. Ryan在俄勒岡州,周四晚的情況一度混亂。一些商店示威者攜帶球棒和石頭,打碎了商店玻璃和車窗。
圖片來源: Reuters/S. Diapola川普当選總統讓許多年輕選民極度失望。周三晚遊行隊伍前往紐約川普大廈,圖中這位姑娘手舉標語:川普不是我的總統。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Kyodo/MAXPPP大城市的很多年輕選民難以接受川普当選這一事實。周三晚,示威者在紐約曼哈頓的川普国際飯店門前靜坐示威。
圖片來源: Reuters/A. Kelly據統計,在四十歲以上選民中川普明顯領先,相比之下,克林頓在18歲至39歲選民中更受喜愛。圖為示威者在曼哈頓川普大廈外焚燒美國國旗。
圖片來源: Reuters/A. Kelly大約1000名抗議者聚集在位於芝加哥的川普大廈門前,呼喊著反對川普的口號以及反對"3K黨"和種族主義的口號。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A. L. Sanchez/Chicago Tribune芝加哥市中心的抗議者,標語牌上寫著:美國的恐怖噩夢——唐納德‧川普。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J. Gress在紐約川普大廈前,示威者抗議川普此前的種種煽動仇恨和歧視性言論。
圖片來源: Reuters/A. Kelly在民主黨的票倉加州,有很多外籍移民。川普曾表示要在美墨邊境修建隔離牆,引發激烈爭議。在洛杉磯市政廳外的抗議人群中有人揮舞墨西哥國旗。
圖片來源: Reuters/M. Anzuoni 此次川普也從民主黨那裡奪得了一部份黑人的選票。圖為選舉當晚,紐約黑人慶祝川普当選,他們的體恤衫上寫著:川普和共和黨人不是種族主義者。
圖片來源: Reuters/B. Webb 象牙塔中的記者
新聞學者沃維指出,此次美國大選結果顯示,美國大媒體失去了與國人的聯繫,"記者們生活在象牙塔裡"。他強調,在傳媒中心,記者們在工作地點上就已經被屏蔽在民眾之外,打交道的盡是同類:政界人士或學者,具備某種程度的專業性、理性和共同的交流風格。沃維分析說,媒介沒有充分意識到,選舉決定是一種政治交流,起決定性作用的不是真理和內容,而是願望。交流世界的分割是新聞界面臨的一個問題。他指出,傳媒人聽到的只是自己的回聲,沒有反映覺得自己被誤解或被拋棄了的那些人的心聲。
川普和歐洲右翼民粹主義者之間的平行現象
川普的勝利被其支持者稱為所謂的局外人對政治建制派的勝利。德國和歐洲的右翼民粹主義者也希望從中獲益。政治學者豐克(Hajo Funke)認為,至少在煽情語言方面,"川普现象"和極右翼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的迅速上升具有可比性。
沃維教授也指出,人們對選項黨及類似團體採取"一概反對立場",不同其進行討論、試圖對其置之不理以及將其打入冷宮,依然還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態度。
他強調,鑑於"英國退盟"、川普胜選以及德國另類選擇黨迄今的選舉成果,記者和學者們不能再與世隔絕了。他要求,新聞從業人員應從實際出發,解釋,是什麼東西正在推動社會。
川普当選下屆美國總統後,已經開始著手組建自己的內閣。本人沒有從政經驗的川普,會延延攬哪些幕僚為政府要員?各家媒體已經做出了一番推測。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W. McNamee共和黨資深老將、紐約前市長朱利安尼(Rudolph Giuliani)被認為可能出任司法部長。他在紐約主政之前曾擔任過檢察官。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D. Dovarganes4年前曾競爭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金裡奇(Newt Gingrich)是川普在黨內最忠實的支持者之一。在列文斯基醜聞被曝光後,他曾呼籲、推動彈劾強總統比爾‧克林頓。金裡奇是國務卿一職的有利競爭者。
圖片來源: Reuters/L. Nicholson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雷恩斯‧普利巴斯(Reince Priebus)是此次競選活動中的一匹黑馬,他在過去幾個月中才成為川普核心團隊的一員。他被認為是白宮辦公廳主任的熱門人選。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M. Wilson來自亞拉巴馬州的共和黨保守派參議院傑賽辛斯(Jeff Sessions)一開始就大力支持川普。他反對移民政策改革,支持加強邊境安全。賽辛斯是參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成員,被認為可能有望出任國防部長。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S.Olson凱莉安妮•康韋(Kellyanne Conway)是川普的第三位和最後一位競選經理。她是共和黨的民調專家。有媒體認為,川普在競選最後階段的颱風趨於平和及人性化,要歸功於這位女顧問。據估計康韋可能在白宮出任重要角色,比如新聞發言人。
圖片來源: Reuters/C. Allegri據媒體報導,川普已經暗示,可能任命其競選團隊的財政總管姆欽(Steven Mnuchin)為財政部長。他曾在投資銀行高盛任職長達17年,此後還當過好萊塢製片人。如果他進入內閣,表明川普希望與金融業建立良好關係。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for City Harvest這位頭戴牛仔帽的黑人警長是威斯康辛州米爾沃基縣(Milwaukee)的警察局長大衛•克拉克(David Clarke)。作為共和黨的保守強硬派人物,他在美國警察和黑人暴力衝突問題上站在警方一邊。克拉克被認為可能出任國土安全部長。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T. Maury前阿拉斯加州長、2008年大選中的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佩林,一直是極端保守派「茶黨」的代表人物。她在表明自己對川普支持後表示,有意出任能源部長一職。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I. Brekken前軍方情報部門負責人弗林(Michael Flynn)被認為可能擔任國土安全部長或國家安全顧問,他擁有軍事和情報工作雙重經驗。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Reynolds現任新澤西州州長克里斯蒂(Chris Christie)是為川普入主白宮作準備的「權力過渡小組」的負責人。媒體猜測,他可能在新內閣中出任商務部長一職。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K.Szymczak原先職業為神經外科醫生的本‧卡爾森(Ben Carson)曾競爭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後來轉而支持川普。他被視為共和黨內的二線政治家,但有希望在內閣中出任衞生部長的職位。
圖片來源: imago/ZUMA Press/ational Harbor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除了政界要人,川普的家人也是競選團隊的活躍成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女兒伊凡卡(Ivanka Trump)及其丈夫賈裡德•庫什納(Jared Kushner)。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Geisler-Fotopress 社群網站只是體現自己的回聲
不過,在社群網站時代,記者們幾乎無法判定,自己與之打交道的只是邊际现象,還是廣泛的社會運動。傳媒學家沃維指出,儘管大眾媒體的評論欄目裡有讀者或用戶的反饋,但人們並不能從中瞭解到,是否有更多的民眾中也持相同看法。
社群網站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傳播體系。單個的川普支持者不再從传统的大眾媒體那裡瞭解民情。用戶從Facebook或者新聞訂閱(News-Feeds)中攫取與自己的利益或立場相近的新聞,他們從貼身環境中獲取訊息。沃維教授認為,這種形式的交流帶來巨大影響:人們在網路裡只聽見自己的回聲,不再感覺自己孤立,因此支持者們高估自己,並信心十足,前去投票。
離開辦公桌
記者克呂格爾要求新聞業者摒棄只反映精英立場的做法。對他來說,德籍女記者哈亞利(Dunja Hayali)作出了表率。父母是伊拉克人的哈亞利,一再成為仇恨評論的目標。儘管如此,她仍對右翼民粹主義的德國另類選擇黨在愛爾福特(Erfurt)的一次示威活動作了报道,并力求直接傳達旁觀者和批評者的聲音。
克呂格爾要求傳媒人士涉及不受新聞發布會和通訊社約束的更多選題,並不斷在政治主流之外從事新聞調查。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