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為獲稀土 德企不得不向中方披露敏感訊息
2025年10月25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的背景下,北京於10月9日下令進一步加強管控稀土出口。早在4月,中方已經對7種稀土以及相應的稀土磁體實施出口管制。稀土是電動車、飛機引擎和軍用雷達等多種產品的關鍵材料。當前,中國生產全球90%以上的稀土和稀土磁鐵。
這給一些依賴中國稀土的德國企業帶來嚴重影響。新規定要求,外國企業須提交大量申請材料才能獲得為期六個月的稀土進口許可證。
據彭博社報導,看過中方要求外企提交的申請材料的人士稱,其內容極其詳細,要求提供產品照片、稀土礦產的具體用途、生產流程圖和客戶數據等。在某些情況下,還要求提供過去三年的生產數據和未來三年的預測數據。這些訊息可能有助於中方發現德國的弱點,例如哪些公司只有一家中國供應商、哪些公司的庫存有限。
彭博社報導也指出,德國企業雖然不願披露此類數據,但別無選擇。根據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的訊息,德國使用的稀土95%來自中國,比任何其他歐盟國家都多。
德國中小企業面臨停產影響
如果無法按時拿到中方許可證,可能導致企業停產。據彭博社報導,中國歐盟商會表示,9月的調查顯示,141份申請中只有19份獲得批准,這導致9月46 家歐洲企業停產,預計到12月還會有10家企業停產。
據知情人士向彭博社透露,到目前為止,德國受停產主要影響的是中小型企業,這些企業沒有得到柏林方面的特別關注。相反,德國汽車製造業等製造業龍頭企業則快速獲得許可證,為了加快審批流程,德國駐北京大使館向中方提供了一份優先名單(「白名單」)。
令人不安的安全隱患
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分析師阿切薩蒂(Rebecca Arcesati)對彭博社表示,中方收集到的訊息可能有助於鞏固中國企業的統治地位,並為中方在歐洲的業務和投資爭取到更有利的條件。「從北京的角度來看,對這些工業供應鏈的構建方式擁有發言權是一個巨大的優勢。」
這不僅可能擾亂德國經濟,也可能對歐洲供應鏈、甚至北約產生令人不安的影響。「通過收集所有這些訊息,中國當局很可能也對北約國家國防工業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有了一定的瞭解」,分析師阿切薩蒂說。
柏林如何應對?
德國經濟部發言人斯普(Luisa-Maria Spoo)表示, 「在高度關注中國出口管制措施的持續擴大」。她補充說,德國政府正在「利用所有可用渠道」來解決這個問題。
據知情人士向彭博社透露,與中國不同,柏林方面無法向德國企業施加類似的影響力,也沒有立即解決這個問題的策略。
彭博社的報導指出,柏林已逐漸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政界和商界之前似乎經常出現意見相左、互相抱怨的情況。這讓雙方陷入僵局。企業不願在沒有政府補償的情況下實現供應來源多元化。而政界則強調,私營部門本身有責任確保自身供應鏈的安全。
據知情人士向彭博社透露,北京方面已經提出,如果德國也放寬高科技出口限制,中方將考慮取消部分限制措施。此外,中國也在與歐盟討論這些管控措施,歐盟委員會正在準備採取報復性措施。知情人士向彭博社透露,北京方面似乎更傾向於與梅爾茨進行雙邊談判,而不是在歐盟範圍內進行討論。
來自基民盟的梅爾茨(Friedrich Merz,又譯「默茨」)自出任聯邦總理以來尚未訪問過中國。今年夏天曾有報導稱,梅爾茨或於今秋訪問中國。不過,德國總理府當時沒有確認這一消息,相關日程至今也未能成行。
德國外長瓦德富爾(Johann Wadephul)原計劃下周在北京與中國官員討論此事。但他的行程在周五(10月24日)突然推遲。
彭博社的報導指出,最新圍繞稀土管制的事態發展對於柏林來說應該不意外。「這是中國領導人長期以來一直在說的事情,」 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的阿切薩蒂說,「歐洲政界要認真對待中國政府所宣稱的戰略目標,這至關重要。「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