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林鄭包機接滯鄂港人意在選舉
2020年3月6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政府3月4日及5日一連派出4班包機,到武漢接載469名滯留港人返回。抵港者大部分是滯留武漢人士,也有滯留湖北其他地區的三類緊急個案,包括應屆文憑試考生丶孕婦及有緊急醫療需要人士。
每架包機有兩名醫生丶兩名護士隨行,港人要全程戴口罩及穿防護衣,抵港前至少量5次體溫,抵港後隨即被送往新界火炭駿洋邨臨時檢疫中心,進行14日隔離檢疫。
扣除接回來的400多人,目前仍有超過3000人滯留湖北省,分散在省內37個城巿。他們何時能回港,港府至今未有明確的時間表,指要考慮疫情發展,以及香港檢疫及醫療系統的承受能力。
被曝滯留港人確診方派包機
新冠肺炎疫情1月中下旬大爆發,封城後,英美法日韓等多國紛紛派包機撤僑,香港各界也促港府盡快接回數千名滯鄂港人,惟官員以交通不便丶技術困難丶避免交叉感染等理由推搪。
直至2月中旬,當局公佈湖北有10名港人確診,外界輿情升溫。遲至2月25日,港府終於宣佈派包機到武漢。
港府公佈前一星期,建制派政黨陸續公開要求政府安排接回港人。派出包機當天,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帶領跨部門團隊出發到武漢,身穿醫療防護衣在武漢機場拿橫額拍團體照,入境處處長曾國衛更帶頭以普通話喊口號,為武漢及香港加油,被指政治味道濃郁。
林鄭視抗疫為選舉工程
事實上,整個包機行動都蒙上政治陰影。香港《蘋果日報》2月22日披露,特首辦2月中向北京提交一份十多頁的抗疫工作報告,從「選舉政治」角度分析,指政府希望藉「有效處理疫情」 贏取市民的認同和支持,為建制派在今年9月立法會選舉前「創造有利的氛圍」,令選情「轉危為機」。
報告主動提出兩大問題「懇請」中央協助解決,包括口罩供應,以及「容許」港府與湖北省政府商討安排接回滯鄂港人。文件指兩者既可挽回港府管治威信,又可讓港人感受到「在一國兩制下中央對港人的親切關懷」,是選前「難得可扭轉形勢的契機」。
相關報導引起各界嘩然,最新民望跌至9%的林鄭月娥,被指政治凌駕公共衞生,欲利用抗疫翻盤。
林鄭月娥3月3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記者,被多間傳媒追問報告是否屬實,她僅稱特區政府一向不會回應「與中央的溝通或文書往來」,強調防疫工作的每一個決定「都是以科學丶理論為本」。不過《香港01》報導,她以英文回答問題時疑「說漏嘴」,以「內部報告」(internal report)形容該份文件,間接承認報告屬實。
林鄭丶建制派貌合神離
據媒體報導,這份"內部報告"一方面揭露林鄭為建制派助選,卻同時突顯兩者貌合神離。報告除了提及選舉,也指責建制派沒和港府站在同一陣線,表現「令人失望」丶「強差人意」,自稱處於「四面受敵的困難時刻」。
去年,香港「反送中」運動建制派為林鄭護航,導致11月底在地方區議會選舉中海嘯式大敗,不少連任多次的建制派區議員落選。有傳媒報導,北京對結果感到吃驚,而林鄭月娥選後會見多個建制派政黨,當面致歉,但有政黨如新民黨表示不接受,「期望特首不要只說不做,而是要以實際行動改善施政」。
今年九月香港立法會選舉,外界關注建制派是否能夠保住長期壟斷的過半議席。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港府在封關丶口罩供應丶包機等多個問題上被指背離民意丶反應遲鈍,建制派也為了選情,多次跟港府唱反調。
李澄欣(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