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進入德國學校課堂
2013年6月2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綠色的毯子上躺著嬰兒拉拉。25個小學生乖乖地圍在四周,他們都知道,只能看,不能動手摸嬰兒。之後,孩子們抬起腳,將自己的兩只鞋輕輕互相敲打,聽到聲音後,記者疑惑地抬起頭,直到一個學生說:"拉拉喜歡鞋。"記者才明白,這便是這堂課的目的:讓學生們學會判斷嬰兒的需求和願望。
嬰兒拉拉是這堂課上的明星。她出生8周之後,孩子們就認識了她。現在,孩子們嘗試著吸引她的注意力。拉拉果真不負眾望,在毯子上朝著鞋子的方向爬動。學生們發現,拉拉學會了新的本領,她會爬了。在媽媽的攙扶下,她甚至能夠站起來。
通過嬰兒培養早期同理心
25雙眼睛密切關注著拉拉的每一個動作。這是學校開展的培養兒童換位思考能力的 "移情"項目。通過對嬰兒的觀察,讓孩子們自動產生同理心。拉拉想要什麼? 她會有什麼感受?負責該項目的輔導員格雷斯霍納(Philipp Greßhöner)提出類似問題時,孩子們都立即舉手爭先恐後搶著回答。
對每一節與嬰兒接觸的課程,格雷斯霍納都會與學生們進行課前準備。該課程包括9個課題。例如家庭安全感或者嬰兒的發育過程。今天的主題是"溝通"。在進行了理論課準備之後,學生們迎來了拉拉和她的母親。現在,他們嘗試與拉拉進行"溝通"。例如,拍打鞋子引起她的注意。現在,她聽到自己的名字也會做出反應。如果有什麼東西她不喜歡,她會把臉扭向別處。聽到學生們唱歌,她會開心地笑。
"我們需要有社交能力的人"
學校副校長朗格(Rosi Lange)說,讓學生接觸嬰兒,正是我們的目的。"我們要培養有交往能力和生活能力的人",這也包括換位思考的能力,教育學生善於考慮別人的感受。朗格說,尤其是在他所在的學校,培養學生這一能力非常重要。因為幾乎半數的學生有移民背景,因此必須培養學生對他人的寬容和尊重。通過與嬰兒拉拉的接觸,培養學生的早期同理心。
班主任格爾德斯(Verena Gerdes)完全贊同這一觀點。她說,雖然孩子們還是會爭吵,但是他們有時會停止吵鬧,去關注別人。嬰兒拉拉成為他們的"移情使者"。尤其是在有嬰兒在場的課堂上,格爾德斯老師感受尤其深。那些通常愛吵鬧的學生會變得注意力集中。拉拉的球滾到一旁時,男孩子們會馬上將球拿回,小心地還給拉拉。每個人都想逗拉拉開心,他們也知道如何會讓拉拉笑。
"我們需要更多的嬰兒!"
不來梅的這所學校是全德國第一批開展"移情"項目的學校之一。從去年秋季開始,當地3所學校的9個班級開設了與嬰兒接觸課。明年新學年開始後,又將有3所學校的12個班級開展這一項目。該項目協調人索爾姆斯(Annette zu Solms)高興地說,"屆時我們將需要更多的嬰兒"。她希望不久後能在德國其他城市加以推廣。
1996年,加拿大教育家瑪麗戈登(Mary Gordon)推出了該項目。她的這一教育理念在世界許多國家得到推廣。索爾姆斯對此表示完全可以理解,因為該項目確實取得了實效。調查結果表明,通過與嬰兒的接觸,一些學生不再像從前那樣好欺負人,而且提高了社會交往能力。
作者:Ramona Schlee 編譯:李京慧
責編: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