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國塌樓事故十周年:現狀如何?
2023年4月3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2013年4月24日,位於孟加拉國首都達卡郊區的熱那大樓倒塌,造成1138人死亡。大樓裡有數家獨立的服裝工廠,死者多是服裝工廠的工人。十年來,對於成衣製造業改革和維護工人安全的呼聲不斷。
《孟加拉國建築和消防安全協議》於2013年生效,給予工會更大的發言權,同時要求時尚品牌對確保工廠的安全承擔法律責任。最終有超過220個品牌簽署了協議,2018年此協議又被更新為「國際協議」。
根據荷蘭反血汗工廠組織「清潔成衣運動」(Clean Clothes Campaign)的數據,該協議已使孟加拉的1600多家工廠、250多萬名工人的工作環境更加安全。自2013年以來,只有兩個品牌因違反規定被送上法庭。
全球工會聯盟 (UNI Global Union)的副秘書長博希格(Alke Boessiger)告訴DW:「我們已經看到,在協議所涵蓋的工廠裡,工人的安全狀況發生了巨大變化,沒有人需要再擔心受到那樣的傷害。」
事實上在熱那大樓的意外發生之前,一項關於工廠安全的協議草案已經擺在了桌面上,並且獲得兩個品牌簽署參與。 「清潔成衣運動」的倡議活動協調員米德瑪(Christie Miedema)說:「如果品牌認為這是個好主意並(更早)簽署,或許就可以避免一些事情。」
米德瑪告訴DW:「光是為了讓這兩個品牌簽字,就是一場漫長的戰鬥,而且其中一條款規定只有在一共四個品牌簽字之後它才會生效。」她說,在熱那大樓事件之後,各品牌爭先恐後地簽署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因為他們別無選擇,而且有一個已經擺在桌面上的提案,這非常方便。」
歐洲領先,美國落後
歐洲在打擊供應鏈中的侵犯人權行為方面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德國出台了《供應鏈盡職調查法》,自今年1月1日起生效。被發現使用童工、強迫勞動和不適當安全標準的公司可被處超過4億歐元的罰款或2%的平均年營業額。
另一方面,一些大品牌持續迴避簽署保護工作安全的國際協議,其中包括德國品牌Tom Tailor和Deichmann、瑞典家居商店巨頭IKEA和美國線上零售商Amazon。
美國似乎特別抵觸這方面的改革,GAP和Walmart在2013年7月宣佈了他們自己的計劃,但遭到協議倡導者拒絕並且批評是避開工會、以企業為主的計劃。
孟加拉國服裝和工業工人聯合會總書記、孟加拉國工人團結中心的創始人之一阿赫特(Babul Akhter)強調,有必要對工廠進行「持續檢查」。阿赫特2010年曾因為從事工會工作而在孟加拉國被監禁。
欠薪和侵權行為持續存在
不過,主要聚焦工廠安全問題的協議有其侷限性,因為沒有解決薪水短少和大規模裁員等關鍵問題。
在新冠疫情期間,亞洲各地的服裝業工人,特別是Nike、Levi's和The North Face等公司供應鏈的工人,面臨積欠薪水和收入損失的問題。
德國服飾集團s.Oliver最近也向2000名印尼前成衣工人支付了10萬歐元,該集團拖欠了工人們共計500萬歐元的解僱費。
對失去工作的恐懼
就在熱那服裝大樓倒塌前幾個小時,該建築群底層的銀行關閉了大門,而工廠工人則被迫踏入一個結構不安全的建築。 「清潔成衣運動」的米德瑪指出:工人們無法承受失去一天或一整個月的薪水,因此他們覺得必須繼續工作。但這些人不僅缺乏工會代表,領的還僅是微薄的薪水。
至今熱那大樓的影響力仍在持續,安全協議現在已經擴展到巴基斯坦。在今年4月14日該國南部的工廠大火造成數十人受傷後,人們對這一舉措表示肯定。
但該協議仍受限於時間框架,必須每隔幾年進行一次談判。在米德瑪看來這是一個問題,因為每次都必須為談判新協議「投入大量精力」。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