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政府對於有關德國工業半導體供應困難的報導感到擔憂。德國聯邦經濟部發言人周三(10月22日)在柏林表示:「我們確實與所有相關各方保持密切聯繫,包括工業界、歐洲合作夥伴、歐盟委員會以及中國政府。我們擔心可能會出現供應鏈問題。」
晶片是現代產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發言人表示,「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可能會產生重大影響」。不過他沒有提供更多細節。
不久前,荷蘭政府宣佈,因擔憂關鍵技術可能被轉移至中國母公司聞泰科技(Wingtech),已於9月30日控制並接管了安世半導體(Nexperia)。
荷蘭經濟部表示,由於Nexperia內部存在「嚴重的治理缺陷」,因此做出了這一「極為例外」的決定,依據1952年頒布的《商品供應法》(Goods Availability Law)對該公司進行干預。
安世半導體方面表示,北京方面已於10月4日做出回應。中國商務部發布了一份出口管制通知,禁止安世半導體中國公司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國生產的特定成品零件和子組件。
路透社報導指出,安世半導體生產的晶片並非尖端技術,但它們產量巨大,主要在德國漢堡生產,然後運往中國進行封裝,最終分銷至全球汽車行業。
汽車製造商擔心,如果僵局持續下去,在找到任何替代方案之前,他們將面臨供應短缺。
從大眾、福特、奧迪到博世、蒂森克虜伯還有德意志銀行,多家知名德國大企業在過去幾個月裡相繼宣佈大規模裁員計劃。除了汽車製造業之外,其它多個重要產業也被陰影籠罩,經濟復甦難現生機。
圖片來源: Christian Ohde/CHROMORANGE/picture alliance 大眾汽車的職工委員會2024年10月28日大眾總部沃爾夫斯堡(Wolfsburg)的一場員工訊息發布會上宣佈,大眾汽車董事會計劃關閉在德國10座工廠的至少三座,並裁員數千人,所有大眾員工要做好減薪的準備。大眾目前在德國有近12萬名員工,其中約一半在沃爾夫斯堡。今年9月,大眾資方單方面宣佈終止遵守了30多年的對員工的就業崗位保障,自2025年中期將不再排除因業務原因裁員的可能性。
圖片來源: Julian Stratenschulte/dpa/picture alliance美國福特汽車日前宣佈將裁減14%的歐洲員工,理由是近年來電動車需求疲軟、歐洲政府對電動車轉型的支持力度不夠以及來自獲得補貼的中國對手的競爭。福特管理層計劃在2027年底前在德國裁減2900個崗位,其中幾乎全部位於科隆。目前,該公司在德國約有1.2萬個崗位。在2024年11月27日的員工大會上,工會代表向員工通報,部分生產領域可能會被外包或出售。
圖片來源: Thilo Schmuelgen/REUTERS德國技術與服務公司博世(Bosch)計劃在未來幾年內減少其汽車部門多達5500個工作崗位,其中約一半在德國。博世指出,全球汽車銷量停滯,汽車行業的工廠產能過剩與銷售前景不匹配,以及向電動化和軟體控制車輛的轉型比預期更慢。此外,博世還計劃通過縮減德國部分員工的每周工時來降低成本,這一決定將影響約1萬名員工。
圖片來源: Thomas Kienzle/AFP德國重工業巨頭蒂森克虜伯(Thyssenkrupp)的鋼鐵部門計劃在未來幾年內裁減約1.1萬個崗位。目前其員工總數約為2.7萬人。根據公該司的聲明,到2030年將削減約5000個崗位,同時通過外包和業務出售減少6000個職位。其目標是在未來幾年內將人員成本平均降低10%。行業工會IG Metall對此表示將「進行激烈反抗」。
圖片來源: Guido Kirchner/dpa/picture alliance德國汽車零件供應商舍弗勒集團(Schaffler)在與緯湃科技(Vitesco)合並一個月後,宣佈將在歐洲裁減4700個工作崗位,其中德國將裁員2800人,相當於其全球員工總數的約3.1%。據該公司表示,此次裁員將涉及德國的10座工廠和歐洲其他5座工廠,其中兩處歐洲工廠將完全關閉。舍弗勒在合並後,全球雇員人數約12萬人。
圖片來源: Daniel Karmann/dpa/picture alliance汽車供應商采埃孚(ZF)2024年7月就已宣佈希望在未來四年內在德國裁員1.1萬至1.4萬人。目前該公司在德國的員工人數為5.4萬人。鑑於目前市場狀況,這家位於巴登符騰堡的企業已不得不在德國多個據點採取措施,10月便宣佈將縮減其施韋因富特廠(Schweinfurt)員工的工作時間。此舉旨在減少產能過剩的問題,同時避免裁員。
圖片來源: Laszlo Pinter/dpa/picture alliance大眾汽車集團旗下的品牌奧迪2025年3月宣佈將在德國裁員7500人,理由是德國汽車業面臨「巨大挑戰」,面對著電動汽車需求放緩和來自中國日益激烈的競爭。此次裁員涉及奧迪在德國的行政和研發部門,不包括生產部門。預計至少到2029年底,裁員將通過自願離職和合同到期不續約的方式實現。
圖片來源: Stephan Goerlich/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西門子集團3月18日發布公告,宣佈將在全球範圍內裁員6000餘人,其中德國本土裁員約2850人,以應對部分業務部門需求低迷挑戰,提升企業競爭力。此次裁員主要涉及數字化工業部門的自動化業務,該部門將在2027財年末前全球裁員約5600人。電動汽車充電部門也將在2025財年末前全球裁員約450人。
圖片來源: Fabian Sommer/dpa/picture alliance德國最大的銀行——德意志銀行首席執行官塞溫(Christian Sewing)3月19日在倫敦的一次會議上表示,在利潤下滑的背景下,德意志銀行計劃縮減支行業務,在相關部門裁員約2000人。
圖片來源: ZDF 有媒體報導稱,大眾汽車公司已警告員工,由於即將出現的零件短缺,公司將停產。
據德新社報導,大眾汽車對內表示:「鑑於當前形勢,大眾汽車正與所有相關方保持密切聯繫,以便及早發現潛在風險,並據此決定必要措施。」
報導稱,大眾汽車已與聯邦就業局就將數萬名員工納入補貼休假計劃(即短期工作)進行了討論。
歐洲汽車工業協會(ACEA)和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已紛紛警告稱,行業生產將因為中斷,並呼籲政界人士介入。
大眾擬關德國3廠 員工憂飯碗不保
荷中對話
上周末,荷蘭經濟事務大臣卡雷曼思(Vincent Karremans)表示,他預計將在未來幾天內與中國政府官員會面,討論如何解決圍繞計算機晶片製造商安世半導體的僵局。
昨天(21日),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應約與荷蘭經濟大臣卡雷曼斯通話,雙方圍繞安世半導體等問題交換意見。
根據中國商務部發布的新聞稿,王文濤在通話中表示,「荷方針對安世半導體採取的有關措施,嚴重影響全球產供鏈穩定。中方敦促荷方從維護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的大局出發,秉持契約精神和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盡快妥善解決問題,保護中國投資者合法權益,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荷蘭經濟事務部發表的相關聲明稱,經濟大臣與中國商務部長「就進一步措施進行了討論,以達成符合Nexperia、歐洲經濟和中國經濟利益的解決方案」,「未來一段時間,我們將繼續與中國當局保持聯繫,共同努力達成建設性的解決方案」。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