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中國挑起衝突,以鞏固統治
2013年2月22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安倍在東京時間周四晚上啟程赴美,預計周五在華盛頓與美國總統歐巴馬會面。他在上周六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非常詳細的說明他對中國議題的看法。 《華盛頓郵報》依據雙方約定,在安倍出發前往華府後刊出此一專訪。
安倍:外部衝突有助於共產黨內部統治
這篇佔了半版的專訪,標題是《日本首相:中國根深柢固的需要衝突》,開宗明義,安倍說,中國在本質上要借著領土問題挑起與日本與其他亞洲鄰邦間的衝突,因為「中國共產黨利用這些衝突以維系強固的內部支持」,維系政權於不墜。也因為如此,他認為釣魚台爭議不會很快落幕。
他接著說,中國的教育強調愛國主義與反日情緒,因此中國與鄰國衝突、尤其是與日本衝突很能獲得民意強烈支持。
安倍的助理表示,一般日本領導人不會說得那麼深入,安倍的作法比較特別。
迎接中國挑戰,日本將增加軍費,同時強化與美、泰、越、印尼等國的關係
安倍認為,中國這種心態其實對中國本身形成挑戰,因為中國的海權擴張可能使鄰國不安,這些國家可能減少與中國的貿易,也可能減少其他與中國的經濟來往,受害的將是中國政府,因為沒有經濟成長,"在一黨統治下,中國政府將無法控制13億人口",因此他認為中國領導人在東海、南海的態度可能轉向。
面對中國,安倍的策略是遏阻,一方面增加軍費開支,一方面強化與"泰國、越南、印尼及其他對北京感到不安的國家"間的關係。同時,安倍強調,要制止中國拿走其他國家控制的領土,"美國留駐亞洲至關重要"。
安倍說:"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讓中國瞭解,他們不能改變規則或是以脅迫、恫嚇的手段拿走別人的領土或領海"。
愛國主義超越了改革開放
安倍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統治合法性的柱石之一是全民經濟平等;可是35年前,北京當局在在經濟上改革開放政策,放棄了全民經濟平等,統治當局必須尋求其他柱石,例如經濟發展與愛國主義。但是很不幸的,愛國主義與反日情緒超越了改革開放。
安倍表示,中國挑起與鄰國的爭議,這把火會回燒到中國自己身上,因為立刻就會出現經濟上的不良後果,"國際社會將失去對中國的信心,導致對中國的投資減少"。因此安倍自信滿滿的說:"我相信,中國一旦意識到這一點,中國會改變政策,這是完全可能的"。
安倍批中國,一如中國批安倍
安倍在去年12月再度成為首相,他主張修改日本的非戰憲法(憲法規定日本放棄戰爭、不維持武力、不擁有宣戰權),也主張放寬對日本武裝力量的限制。他同時主張強硬對抗中國。上任兩個月來,一般認為他在經濟上走的是務實路線,例如讓日圓貶值、採取量化寬松政策等,使他的聲望達到71%。現在各方的觀察重點是他會不會推動備受爭議的右翼路線,甚至改變日本政府先前對日軍在二次大戰期間暴行的道歉。安倍在專訪中說,他打算向鄰國發表聲明,題為《面向未來》(future-oriented),但他並未透露內容。
《華盛頓郵報》分析指出,安倍批中國,令人想起中國對安倍的看法。中國的專家認為,安倍的外交及國防政策走向右翼,是因為日本經濟停滯了20年,安倍希望借此重振日本的國威。中國的專家同時指出,6年前,安倍第一次出任首相時,藉由修法鼓勵日本的學校課程更強調愛國主義。
作者:劉新(發自華盛頓)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