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日本政府一名官員周一(10月22日)向美聯社匿名表示,安倍為期三天的訪問將於周四開始。此行將標誌著向雙邊關係正常化邁進的又一步。2012年,中日兩國曾因東海無人居住島嶼的所屬權發生爭執。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特別在美中貿易爭議的背景下,日中關係更為重要。
這名日本官員還表示,北韓也是日中兩國首腦會晤的議題。中國是北韓最重要的盟國,但也在聯合國安理會對平壤的經濟制裁決議投了贊成票。這名日本官員表示,日方希望北韓解決日本國民疑被劫持一事。他說,中日兩國同意有必要向北韓施壓,包括禁止海上船隻輸油,以防變相繞過制裁。
2016年,安倍曾前往北京出席亞太經合峰會。本周則是七年來日本首相首次正式訪華。2012年,日本將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國有化,引發中國國內的抗議浪潮。旅遊業以及在華日企均受到波及。中國海警船隻也時常在爭議島嶼附近水域巡行。今年5月,中國總理李克強訪日,標誌著雙邊關係的改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預期也將在未來某一時間訪日。
這名日本官員稱,雙方也考慮在第三國進行基建等經濟項目合作,可能的地點包括泰國。日本對華貿易額每年約3000億美元,對美國的貿易額為2000億美元。日本汽車製造商、食品加工商在中國市場佔有重要份額。他表示,一方面,日企同歐美企業一樣,對中國的貿易與技術做法十分關切,另一方面,東京致力於與北京對話、合作,而不是像川普那樣提高關稅。
川普政府今年對鋼鋁製品的關稅也涉及日本。川普也威脅對日本汽車及零配件徵收關稅。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於週五(7月8日)在奈良助選演說時遭到槍擊,經送醫搶救後仍宣告不治,享壽67歲。來看看這位在日本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政治生涯中有哪些重要時刻與事件。
圖片來源: Reuters/T. Ohsumi2022年7月8日上午,安倍晉三在奈良進行參議院選舉助選演說時,遭槍擊倒地。
圖片來源: Issei Kato/REUTERS根據日媒報導,安倍送醫當下,仍有意識與呼吸,經搶救後宣告不治。警方指出,嫌犯以霰彈槍從背後擊安倍晉三左胸,目前已遭逮捕,全案調查中。
圖片來源: Kyodo/AP Photo/picture alliance2006年,安倍晉三成為日本戰後最年輕的首相,時年52歲。不過,僅一年後,他便宣佈辭職,理由是潰瘍性結腸炎帶來的頻繁如廁等問題給工作帶來諸多不便。安倍晉三出身於政治世家。圖為2007年安倍晉三任內,和服選美冠軍拜訪首相府。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K.Kamoshida2012年,日本經歷了三年的左翼民主黨執政後,公眾感到失望。此前,安倍晉三所在的自民黨在該國幾乎連續執政半個多世紀。2012年9月,安倍晉三當選自民黨總裁,並於12月在大選中獲勝再度出任首相。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安倍晉三得以再度掌權的原因,也包括民主黨未能妥善處理2011年福島核洩漏事件。當年,一場9級地震引發嚴重海嘯,福島核設施出現核熔毀。圖為2012年12月就任首相後,安倍晉三與東京電力公司總裁在一輛巴士車上視察福島1號和2號反應堆。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安倍晉三重返權力頂峰,承諾復甦日本經濟,實施「安倍經濟學」,即貨幣寬松政策、擴大政府開支等,推動證券市場繁榮,提高企業利潤空間。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K.Mayama安倍致力於修改和平憲法。2015年,他推動通過了新安保法,引發國內外爭議。根據該法,日本除直接遭遇武力攻擊時的自衛、還擊外,還將在同盟國遭遇武力攻擊時,可能協助他國動武。圖為2006年安倍視察海軍自衛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F.Robichon安倍晉三對北韓持強硬立場。2017年,北韓發射兩枚飛越日本上空的導彈後,安倍晉三作出嚴厲譴責。有分析認為,北韓的挑釁行為有助於增加安倍的公眾支持度。
圖片來源: Reuters/I. Kato安倍晉三2017年9月宣佈提前大選。當時有分析認為,他押注選民將團結一致,支持他與美國總統川普结盟對抗北韓。圖為安倍晉三訪美期間與川普打了一場高爾夫。安倍在大選中勝出連任,並於2019年11月20日成為日本在位時間最長的首相。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P.Semansky2020年7月,安倍晉三打破了其外叔公、前首相佐藤榮作的記錄,成為日本史上連續在位時間最長的首相。不過很快就傳出安倍健康亮紅燈的消息。此外,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安倍也飽受日本國內輿論批評,其內閣支持率下滑。安倍在2020年8月28日宣佈,因健康原因辭去日本首相職務。這是他繼2007年後第二次因病辭職。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Kyodo 日本的增長依賴於出口,泛太平洋貿易有任何風吹草動,都將影響日本。這名官員稱,美國對中國產品的關稅也波及日本企業的供應鏈及其它經濟考慮。他說:"我們不希望看到美中貿易摩擦損害國際體系。"
周一在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及"是否是美國因素拉近了中日關係?"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並不是所有國家之間開展交往、發展關係都只是因為美國因素。中日互為重要鄰國,保持交往和各領域友好合作符合雙方共同利益,也是雙方的共同願望。"
苗子/凝煉(美聯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