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席評論:希拉蕊的機遇

Volker Depkat2016年7月27日

希拉蕊‧克林頓成為美國民主黨推選的首位女性總統候選人。美國問題專家Volker Depkat教授認為,由於其競選對手是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希拉蕊可能佔有優勢。

USA Wahlen Hillary Clinton Präsidentschaftskandidatin Archiv
圖片來源: Reuters/L. Jackson

(德國之聲中文網)她取得了初步成功:希拉蕊‧克林頓正式成為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在同突然冒出的強大對手桑德斯(Bernie Sanders)進行了一場長時間的、從各方面來說都非常艱苦的激烈競爭之後,這位前美國第一夫人在費城召開的民主黨黨代會上贏得2842張選票,被正式提名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其競選對手桑德斯獲得1865票。

在經歷了預選的一個個緊張的回合,經歷了許多意想不到的發展和驚人的曲折之後,人們很容易忘記,希拉蕊‧克林頓為了這個總統候選人資格做了多麼長期和精心的準備。

她同比爾‧克林頓的婚姻,除了感情的因素之外,也始終具有政治夥伴的色彩。目的就是系統地共同促進各自的政治生涯。這一工作上的聯手非常有效-甚至超過1920/30年代的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和埃莉諾‧羅斯福(Eleanor Roosevelt)。

希拉蕊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 Thew

雄心勃勃的生涯規劃

希拉蕊‧克林頓總是把自己的計劃放置其後,首先協助推動丈夫的政治前途。無論是其夫擔任阿肯色州州長時,還是1992年比爾‧克林頓參加總統競選,以及1993年至2001年她作為美國第一夫人期間,她始終是積極活躍在丈夫身邊的一位獨立的政治活動家。她是白宮有史以來"最熱衷政治"的第一夫人。

比爾‧克林頓的總統任期結束之後,便全力以赴推動妻子的政治生涯。她成功競選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紐約參議員職位;2008年嘗試成為總統;之後出任歐巴馬內閣的國務卿;第一個任期結束後急流勇退,以便能夠同歐巴馬保持適當的距離,悄悄為第二次競選總統進行準備。

不能贏得人心

這種不懼危機和挫折,不達到目的不罷休,最終成為總統候選人的堅韌毅力,無疑是希拉蕊‧克林頓最為突出的強項,也是她具有領導能力的一個證明。而這也正是她為什麼被很多人視為冷酷、精於算計和會投機的原因。

與8年前巴拉克‧歐巴馬競選總統時所不同的是,希拉蕊‧克林頓未能像歐巴馬那樣贏得選民的愛戴。無法想像她會像當年的歐巴馬那樣,以"Yes-We-Can"的口號就像救世主一樣喚起人們熱情和崇拜。

川普将和希拉蕊角逐總統圖片來源: Reuters/M. Segar

極不討人喜歡

恰恰相反,任何一位競選美國總統的人,都沒有像希拉蕊‧克林頓這樣如此地不招人喜歡。當然共和黨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並不比對手更受歡迎,但這並沒有給希拉蕊帶來加分。

隨著希拉蕊‧克林頓成為總統候選人,民主黨黨代會在8年內創造了美國有史以來的第二個"第一"。它在8年前任命了美國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候選人之後,現在又在227年的美國總統選舉史上,推舉出了第一位女性總統候選人。

川普可能嚇退中間派

然而在11月份,不會有多少美國人因為她是女人而投票給希拉蕊‧克林頓。他們之所以投她的票,其中一個原因是,在當今美國"身為女人"意味著什麼,這個問題成了一個導致國家政治分化的重要問題。希拉蕊‧克林頓致力於爭取在各個生活領域實現婦女自由與平等的女權主義,而這卻是保守派陣營-其中並不僅僅是男性,所堅決反對的。

尤其無法忽視的是,保守派陣營的婦女是多麼的討厭希拉蕊‧克林頓。

希拉蕊‧克林頓導致了兩極分化,通常情況下,這無疑會葬送掉她覬覦總統職位的所有野心。因為迄今一直是美國的中間派決定著選舉的結果。但是如今的情況卻是,共和黨人推選的總統候選人川普以其民粹主義奇談怪論和自我陶醉的形象成為令溫和的中間派以及非白人種族的各族群感到恐懼的潛在因素。

本文作者:德國雷根斯堡大學美國問題專家Volker Depkat教授。圖片來源: Privat

這為希拉蕊‧克林頓創造了機會,使她能夠作為總統候選人來展示其把握平衡的能力,政治上的明智、作為國家級領導人的豐富經驗和處世的穩妥。而在一年前,人們幾乎不相信她能有這樣的機會。如果她的對手是像傑布‧布希(Jeb Bush )或者馬可‧魯比奧( Marco Rubio)這樣的共和黨中間派候選人,她就不可能有這樣的機會。對總統的角逐結局極難預料,但是希拉蕊‧克林頓有著很好的獲勝機會。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