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今年以來,新一屆中國政府重新強調要振作民企信心,再提當年浙江企業家的「四千精神」( 它指的是浙商強烈的創業精神:走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語,吃盡千辛萬苦)。但是從對政策和宏觀經濟最敏感的資本市場表現來看,這個效果並不明顯。無論是代表大中型企業的滬深300指數,還是民營企業為主的創業板指數,都徘徊於近幾年的底部區域,乏善可陳。
延伸閱讀——客座評論:馬雲回國,中國企業家或迎來一個政策小陽春
企業家精神是市場經濟的關鍵所在,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就是激發了本土企業家精神,同時也吸引了海外企業家加入,才得到了高速的經濟增長率。所以,煥發企業家精神,保護企業家精神,本是題中之義,為什麼總在輿論場中備受質疑,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加以糾正呢?因為想要煥發企業家精神,就需要完善產權制度。有恆產者有恆心。企業家吃盡千辛萬苦,是期待獲得並保有其創業成果的。而保護其成果的產權制度,卻是一種公共物品,建立和完善產權制度是政府的職責。
所以企業家是產權制度的需求者,政府是產權制度的供給者。供給和需求匹配的好,自然經濟增長的快;但這樣的匹配,並不是先天存在的,在現實世界中,常常會出現錯配,於是才會有輿論場的爭議。從最近幾年的兩個小事情,就可以管中窺豹。
疫情管控體現執政理念
其一是新冠疫情發生後的三年中,各國政府都採取了疫情管控政策,對一些會導致病毒傳播的公共場合給與了不同程度的限制,乃至於關停。政府從公共衞生角度出發關停私人營運的餐廳、電影院,雖然是必要的;但是對這些民企來講,不折不扣地是受到了產權侵害。這時候,是從政治角度要求這些民營企業為了公共利益做出犧牲?還是從產權保護角度出發,對這些受傷害的個體做出補償?具體方案就體現了該政府在外部衝擊下的執政理念。
恰好,筆者有朋友分別在德國和中國從事這類經營活動。在對比中不得不感慨:雖然德國政府對疫情的反應沒有中國政府來得快,但是它的產權保護意識要強得多。中國地方政府為了防止疫情擴散,往往一個文件,甚至有時候文件都來不及,電話通知就可以關停一批民營企業,但是往往關了就完了,對於民營企業家和員工的損失,沒有一個合理補償的制度。但是德國餐飲行業的朋友就告訴我:德國政府在關停的同時,會拿出一套補償辦法,老闆和員工都有相應的補償,雖然不能說讓人人滿意,但是相較於中國政府,那是好的多了。
當然,中國政府在產權保護方面,實踐經驗遠不如德國等發達經濟體,或許未來再次受到這樣的突然的外部衝擊時,會做的更好,或未可知。
一年前,面對經濟急劇滑坡以及各地爆發的反政府抗議,中國官方終於放棄了習近平親自決定、「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的「動態清零」政策。讓我們一起回顧中國怎樣開始向「群體免疫」邁出了步伐。
圖片來源: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2022年12月7日午後,當許多市民正和往日一樣排隊做核酸之時,中國官方宣佈了改善疫情防控的新十條。除了沒有再提"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外,有關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一般採取居家隔離,不再查跨地區流動人員核酸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等規定也顯示,中國告別了長期堅持的清零政策,開始通過放鬆防疫措施逐步將社會導向經由感染奧米克戎病毒實現「群體免疫」的道路。
圖片來源: Andy Wong/AP/picture alliance就在不到一個月前的11月11日,中國的」清零沙皇「、副總理孫春蘭還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會議上強調,中國日前出台的二十條改善疫情防控措施不是放鬆、更不是「躺平」,要堅定不移貫徹習近平講話精神,堅定不移堅持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由於所謂的改善疫情防控二十條部分內容與「動態清零」總方針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各地在防疫中「層層加碼」的問題仍然無法真正得到解決。
圖片來源: Liu Bin/Xinhua/IMAGO11月24日,在部分居民被封控已長達100多天的烏魯木齊,一棟高層住宅樓發生火災。嚴格防疫措施導致被封在樓裡的民眾無法逃走、消防人員也長時間不能越過障礙救火。官方稱,火災造成包括兒童、老人在內的10人罹難。該事件最終成為各地爆發反清零、反封控、反政府抗議活動的導火索。很長時間以來,清零政策導致的層出不窮的防疫亂像已經引起民眾廣泛不滿。對許多人來說,比病毒更可怕的是隔離、歧視、封控以及一些防疫人員對權力的濫用。
圖片來源: UGC/AP/dpa/picture alliance烏魯木齊大火在數十所大學和多個省市引發學生和民眾的群聚抗議。反封控、反核酸、反清零成為其主要訴求。上海市民11月26日晚間湧入當地的烏魯木齊中路,高呼「共產黨下台」、「習近平下台」。各地的抗議活動中,許多人高舉白紙,抗議中國政府打壓言論自由。隨著清零政策導致經濟滑坡,民生艱難、失業人口猛增、類似文革的場景重現,民眾的公民意識逐漸覺醒。最突出的事件是中共二十大前夕、2022年10月13日發生的北京市四通橋抗議行動。名叫彭立發的抗議者打出了「不要核酸要吃飯,不要封控要自由,不要謊言要尊嚴,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領袖要選票,不做奴才做公民」,「罷課罷工罷免獨裁國賊習近平」的橫幅。
圖片來源: HECTOR RETAMAL/AFP/Getty Images儘管對新冠的研究和海外抗疫的經驗已經證明一年多來佔主導的奧米克戎毒株致病力低,死亡率已低於流感,中國官方仍堅持在抗疫之初取得較好效果、習近平親自決策的」動態清零「總方針,目的之一是想顯示中國制度的優越性,最高領導人決策的正確性。 為此,中國官方仍大力宣傳奧米克戎的危害,將海外放鬆疫情管控稱為」躺平「。由於缺乏真實訊息,當有20多萬員工的鄭州富士康發生疫情後,上萬工人為防感染以及不滿隔離條件而逃出廠區返鄉,令工廠生產面臨巨大危機,iPhone減產。後來招入的員工又因待遇問題暴動,遭到當局鎮壓。
圖片來源: Hangpai Xingyang/dpa/picture alliance中國抗疫初期,身著白色連體防護服的醫務人員被稱為「最美逆行者」。隨著地方組織的落實封控的人員以及警察也穿上這樣的防護服進行核酸檢測、消殺、監控、轉運感染者和密接人員,「大白」成為這些人的代名詞。有關「大白」使用暴力的負面報導和投訴越來越多,甚至有人將他們稱為「白衛兵」。新十條中有關感染者和密接人員可以居家隔離,不再一律強制隔離,不得隨意擴大高風險區,不得採取各種形式臨時封控等條款受到民眾普遍歡迎,反襯了」動態清零」的不得人心。
圖片來源: REUTERS新十條公佈後,一些網民到武漢醫生李文亮的微博帳號下向他報告這個好消息。李文亮在中國疫情初期最早拉響警報、卻遭到「訓誡」,被稱為疫情吹哨者。他染疫身亡後,民眾自發悼念他,表達悲憤。微博用戶在他的帳號下寫道,「凜冬已過,你看到了」,「醫生,我們挺過來了,我們就要自由了」。
圖片來源: AA/picture alliance新十條一旦真正落實,圖中北京某地的這一場景也許不會再次出現。新規公佈後,旅遊平台上的機票、火車票搜索量激增。許多民眾期待能在春節期間外出旅遊或探親訪友。由於奧米克戎傳染性極高,可以預見的是,中國很快將出現感染潮。過去一年多來,中國的防疫主要放在「清零」上,疫苗接種停滯不前,現80歲以上老年人中,僅有40%的人接種了三針疫苗,因此,保護老年群體,「推進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迫在眉睫。這也是放棄清零政策後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圖片來源: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儘管今年3月上海出現疫情時,就有專家主張「與病毒共存」,但高層仍然決定封城「清零」。長達兩個月的封城不僅給民眾生活造成巨大影響,也令各行各業的供應鏈、作為中國經濟支柱的進出口受到很大壓力。近幾個月各地不斷封控加劇了外貿下行的趨勢。德國工商會表示,因中國的封控政策等原因,超過三分之一德國在華企業計劃在中國之外的地方擴大生產,增加多樣化。對於中國現出台放鬆防疫的新政策,德國經濟界大多感到鬆了一口氣。
圖片來源: Chinatopix/AP/dpa/picture alliance為了替新冠政策轉彎做鋪墊,中國近日讓專家出面宣傳奧米克戎致病力低,目前無證據表明新冠有後遺症等等,但部分民眾仍對放鬆防疫的步伐是否一下子走得太大有所擔憂。中國政府一直拒絕批准西方疫苗供民眾施打,同時強調國產疫苗也對防止重症和死亡具有很好的保護力。新政策公佈後,中國很多民眾從先前的囤食品轉為囤藥物,準備迎接感染潮的到來。有專家稱,最終90%的人將感染奧米克戎,但達到群體免疫需要多長時間,尚無專家出面預測。不過,世界盃觀眾席上人們不戴口罩盡情歡呼的電視畫面已經讓中國民眾看到了回歸正常生活的希望。
圖片來源: Tom Weller/dpa/picture alliance 厚此薄彼的「德政」
其二,最近四五年來,中國政府開始大力推動多層住宅加裝電梯,一方面動用公共財政加以補貼,另外一方面修改原來的物權法,降低進入門檻,幾乎剝奪了底層住戶的反對權。從宣傳口徑理解,政府是出於好意,加裝電梯之後能夠方便高樓層的住戶上下樓。政府認為自己是在行一項德政。
延伸閱讀——客座評論:習近平拿什麼去激勵企業家
但是很明顯,這個「德政」是有偏的,對高樓層住戶當然是有利的,但是對底樓的住戶呢?就只有壞處沒有好處了。況且,當初買這些沒有電梯的多層住宅樓的時候,低樓層的住戶花費了比頂樓住戶更多的錢,就是為出入方便買單。而高樓層的住戶享受了便宜價格,如今又得到政府補貼加裝電梯,對底樓住戶產生了相對價值的變動,引發了對產權邊界的重置。好比大家買票看演出,第一排看的最清楚價格最貴,最後一排最便宜。等大家買好票付了錢進入演出場地後,演出者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突然決定把演出地點從前面舞台搬到後面的空地。這樣一來原來高價買了第一排的觀眾吃了虧,原來低價買最後一排的反而看的最清楚。這樣的變動難免引發社會矛盾和混亂。無論你說這是為了照顧老人還是因為最後一排的觀眾最多,都對產權的邊界做了臨時調整,不利於個體的長遠投資決策。
所以,政府在建立和完善產權制度的過程中,需要管好自己的手,既不能不動,也不能亂動。每次動,都需要瞻前顧後,不能顧此失彼;也需要著眼長遠,不能被短期擾動所左右。
地攤經濟回歸 白領辭職練攤
沈凌,德國波昂大學經濟學博士,現執教於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