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中國外交的再轉折與習近平的心態

2023年3月10日

二十大以後,習近平一切為了復興經濟的基調一定,戰狼外交似乎也有鬆弛。習近平在峇里與拜登的短暫交流,似乎擬定了今後要緩和中美關係,並確定了布林肯訪華的計劃。但習近平似乎又對他制定的政策作了調整,形成了一個「硬-軟-硬」的循環,這裡的原因值得探討。

China Besuch Präsident Marcos Jr. bei Xi Jinping
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1月出訪中國,但隨後不久中菲之間爆發海上爭議圖片來源: Shen Hong/Xinhu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當人們盼望著中美關係稍微有所緩和的時候,一隻可能連習近平都沒料到的中國間諜氣球   引起了他這本來令人欣慰的轉折的改變。 

拜登的意圖

拜登政府原來是想一方面對中國晶片方面採取限制措施,並提升美國自己在製造業和技術領域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在很多領域還是要跟中國採取合作的態度,緩和中美的緊張。因為目前的形勢下,烏克蘭戰爭還在繼續,如果把中國完全推向俄羅斯一方,這並不利於世界格局的發展。而緩和美中關係有利於集中力量打擊俄羅斯,至少在烏克蘭戰爭上可以達到這個效果。 

但拜登面臨的問題是,由於氣球事件,他不得不應付共和黨的壓力,而對中國採取一種「技術上」強硬態度。但如按照拜登自己的思路,氣球事件本來是可以用靜悄悄的外交解決的。這樣,本來安排好的布林肯去北京跟習近平的會面也不會泡湯。 但即便在拜登受外部壓力下,公開宣佈推遲 (而不是取消)布林肯的訪問,依然在向北京示意,在峇里的約定依然有效,雙方應該繼續努力下去。 

拜習同框! 兩人見面說了什麼

01:20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習近平的心態

可習近平一下子就耐不住了。 耐不住有幾個原因。一方面,最近開兩會,代表們勢必要對過去幾年的經濟作個總結,而習近平是一個喜歡什麼重要的事務都一手抓。而面對過去幾年經濟成績並不怎麼樣的情況,總得找出個可以推卸的一方,於是,美國就成了主要的靶子。就如習近平自己在兩會期間說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實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給我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換言之,如果沒有美國的遏制、圍堵、打壓,那中國的經濟形勢肯定比現在好。 這樣,他的清零政策、糟糕的經濟政策都不是中國經濟問題的來源了 。 

習近平耐不住還有其他各種原因。 儘管習近平是個國家領導人,國內的媒體似乎已經把當年描述毛澤東偉大的詞匯都用到了他的頭上,但他的性格畢竟是一個高幹子弟、紅衛兵加下鄉知識青年的「三合一心態」綜合體,這種心態綜合體的特點就是橫蠻和莫名其妙的高傲。 戰狼外交就是這種心態的表現。 「東升西降「也是這個心態的體現。 本來他為了恢復經濟,想放下身段,但國內他培養起來的鷹派的鼓噪、以及他本身那種心態不變,使他來了個外交的再轉折。也就是說,習近平在二十大以後的調整了的外交,沒過三個月又作了一次調整。

再調整後的外交

那麼這個再調整後的外交是怎樣的呢?

首先,對美國要利用各種公開場合痛罵。 習近平似乎認為,痛罵似乎能帶來幾個好處。一是表現出中國的道德高尚,比如說痛罵美國提供給烏克蘭武器,以顯示中國的愛好和平。 痛罵美國對中國的欺壓,以表明中國無辜、不幸,並威赫美國,要其「改邪歸正「,北京以為這樣做就可以獲得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同情和支持。 與此同時,把歐洲當作可以團結的力量,極力向他們啟蒙,要他們不要受美國的蒙騙和壓力,獨立思考,不要為美國站隊。王毅最近對歐洲的訪問,就明顯體現出這一哲學。 再調整後的外交還體現一方面就是越來越多地在公開場合強調中俄合作的必要性和成功, 同時,又暗地跟俄羅斯商討如何強化俄羅斯軍力。

當中國官員們在做上面的嘗試的時候,就是不願意承認一個事實,即中國儘管強調烏克蘭戰爭中的中立立場,併發表了那一份充滿矛盾表述的對烏克蘭戰爭的中國原則,但所做的一切很明顯是在為普丁「叫冤」。北京對歐洲根本的利益連起碼體察能力都缺乏,坐在北京的習近平似乎到現在還不知道,正是普丁侵略戰爭才給歐洲和全世界帶來了災難。而現在歐洲各國在努力做的,就是制止普丁的武力擴張,而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對歐洲在處理烏克蘭戰爭中作出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而 北京還自以為聰明地去啟蒙歐洲,把歐洲說成受騙於美國, 卻沒看到,歐洲人的政治智商真是通過氣球等事件提高了不少,而中國表面上中立,實際上護俄的做法令歐洲非常傷心和氣憤。 只是駐紮在布魯塞爾和柏林等地的中國大使不敢把這些訊息傳送給習近平,要不然習近平怎麼會跟外交部設計出這種顯然跟現實脫節的、挑撥歐美關係的外交?

法國 《世界報》駐北京特派記者勒梅特最近發自北京的報導中,一位匿名的中國國際關係專家對習近平的評估的一句話就能表述出來: 「習近平並不瞭解世界」。

這位專家一席話,點出了習近平外交的特點:"(習近平)就像川普。他認為自己什麼都懂,不需要任何人。但他沒有上過大學,把寫論文的事交給別人去做。他並不瞭解這個世界。自從他上台以來,他設法與所有西方國家和大多數亞洲國家鬧翻。"

二十大後努力白費

應該說,習近平的再轉折,把他二十大以後本來想緩和中美緊張關係的計劃又打破了。而剩下的是努力爭取歐洲到中國的一邊。這樣就出現了中方向肖爾茨保證,不會向俄羅斯提供致命武器這類的做法,而客觀上北京在考慮的是如何向俄羅斯財政上輸血,以保證其擁有戰勝烏克蘭的力量。 

在東南亞,習近平在二十大後重點去做印尼、菲律賓、越南的工作,但沒想到菲律賓的馬科斯去北京喝的茶還沒涼,中菲在南海便造成了新的緊張關係,中方用「軍用級」雷射照射菲律賓船隻,導致一些船員暫時失明,而最近又以四十多艘漁船和海警船包圍中業島(菲律賓稱派格阿薩島/Pag-Asa)。 這樣等於把本來試圖通過菲律賓總統訪華來營造的中國對東南亞的寬容政策,又顛倒了過來。 

總之,習近平的「三合一心態」決定了其個人性格變化無端,而這也決定了中國外交政策多變。 除非中國外交系統能讓下級把具體實情傳送給北京,允許專家對中國外交弊端提出批評,否則,中國的外交將一直處於這種情緒化的狀態中。

 

 

本文作者張俊華為徳籍華人政治學者,在德國生活三十餘年。他曾就讀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曾執教於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現為法國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