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中國經濟下滑?別開玩笑了吧!

沈凌
2022年2月7日

中國經濟學者沈凌此前發文對美國的國債做了一點討論,對未來升息背景下的宏觀經濟政策表達了悲觀的預期,覺得美國可能要面臨貨幣和財政的雙收縮。那麼作為美國的最大競爭對手,中國的情況又如何呢?

China Währung
中國政府擴張貨幣政策手段豐富圖片來源: Nicolas Asfouri/AFP

(德國之聲中文網)儘管到目前為止,中國的經濟增長非常好,2021年中國GDP總量已經超過了美國的四分之三,但是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也已經從十年前的8%逐步下降到現在5%左右。如果未來持續下降的話,中國人均GDP想要進一步接近美國就成了問題。所以,探討一下中國的宏觀經濟走勢以及宏觀經濟政策還是很有必要的。

實際上,對於中國的未來經濟增長率,有兩個方面值得探討,短期和長期。因為影響這兩個方面的因素是極端不同的,所以如果放在一個小文章裡面全面論述顯然不合適。影響短期經濟增長走勢的主要是中央政府的貨幣和財政政策,而長期則涉及到一些制度性的問題。這裡就對應著美國國債問題,聊一下中國的國債,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財政政策以及貨幣政策。所以針對的是中國經濟的短期走勢。

延伸閱讀——客座評論:一切為了二十大 - 2022年中國經濟展望

2020年中國的國債余額是20.89兆元人民幣,因為當年的中國GDP總量剛好是100兆,所以比例很好算,就是差不多21%。2021年的變化應該不是很大。而對應著美國的情況,差不多是130%,兩者不可同日而語。當然,因為兩國的體制很不一樣,這樣的直接對比有很多的問題。比如美國是聯邦制,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負債可以置之不理,任由其破產清算,所以我們只考慮國債和GDP的比例是有道理的;但是中國則不同,大一統的中央集權體制下,實際上地方政府只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機構,當然就很難像美國一樣說:地方債中央管不著。所以在十幾年前,實際上是沒有地方債這個概念的,所有的債務都是中央兜底,都可以視其為國債。但近年來,中國政府意識到有必要加強地方政府的財政紀律,所以在中央和地方的債務問題上慢慢建立起區別來。

刺激經濟 中國仍有足夠空間

由此,我們簡單地從國家統計局的報告裡面就可以揣測出來地方債的大致情況。比如2020年整個中國政府的財政赤字是62765億元,但是國債只增加了40868億元,那麼其差額可以簡單地用地方債來解釋,那就是21897億元。從2008年開始,12年來這個我揣測的地方債余額累計達到了12.65兆人民幣。所以和上述20.89兆合計起來就是33.54兆,這或許是可以和美國國債對比的債務指標。雖然規模因此擴大了60%,但是佔GDP的比例仍然只有33%,遠遠低於美國的130%。所以,如果中國政府計劃採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是有足夠的空間的。

延伸閱讀——客座評論: 從2022年開始,中國要真正過苦日子

除此以外,中國的國債利息,在2020年大約是5500億元,平均來講2.6%,雖然這是美國的差不多兩倍,顯示了國際市場對美國和中國的不同態度。但是和美國不一樣的是:中國的通貨膨脹率很低,這兩年都在2.5%左右,並不存在美聯準面對的升息壓力。而且中國銀行的準備金率又很高,即便因為美國加息的壓力導致中國的央行在降息方面不那麼容易,但降低準備金率的空間還是很大的。所以,可以說對中國政府來講,只要意圖擴張貨幣政策,手段依然非常豐富。

本文作者、中國經濟學者沈凌圖片來源: privat

由此可以看出:雖然這兩年中國經濟的增長率不斷走低,但是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還有足夠的刺激空間,未來如果需要,中國政府完全可能既擴大財政赤字,又放鬆貨幣供給,走上財政貨幣雙寬松的道路。這也是筆者一直不太擔心中國短期經濟增長的原因所在。當然,在疫情這個特殊環境下,僅僅和過去一樣分析財政和貨幣政策或許是不夠的。未來病毒繼續變化,中美兩國在防疫政策上的差距越來越大,是不是還能夠持續顯現到目前為止的防疫成果?我們不能刻舟求劍,靜態地看問題,而需要與時俱進。期待未來人類社會能夠既保持有益的互相競爭,又能夠在面對共同敵人的時候攜手相助吧!

 

沈凌,德國波昂大學經濟學博士,現執教於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