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中國螺獅粉在台灣引發的統獨爭議

2023年1月19日

本來就沒有獲准進口的中國產螺螄粉,卻可以在台灣引發爭議,這是台灣民進黨政府太「玻璃心」還是中國方面聯合台灣內部發動的認知作戰?

台灣近日因一款中國螺螄粉食品包裝上印有「統戰字眼」而引發爭議。
台灣近日因一款中國螺螄粉食品包裝上印有「統戰字眼」而引發爭議。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SULUPRES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一款中國產的螺螄粉因為包裝上以簡體字印著「你是中國人,我也是中國人,四捨五入一下,你就是我的人」,被台灣本土派政黨的台灣基進黨指控是中國的統戰標語。

話説包裝上的那句話,在中國其實也沒什麼政治意味,用台灣的俗話來説通常是用來「撩妹」的,可是卻觸動了本土派的敏感神經

主管的經濟部也下令實體商店還有網購電商下架所有螺螄粉產品,統派的政治人物和媒體則是認為這下撿到了槍、可以好好地抨擊政府是「玻璃心」

但是經濟部解釋之後,這才知道原來螺螄粉從來就沒有獲准進口,主要原因是麵條、米粉之類的食品從兩岸開放貿易以來就未曾獲准進口台灣,簡單說,過去台灣市面上看到的中國產螺螄粉都是非法進口、未經檢驗合格的走私貨。

眼見政府下令下架商品,部分政治人物繼續追打,指責政府可以開放美國的豬肉,為何不開放中國產螺螄粉?大力地批評台灣的民進黨政府。

那麼有些人認為這是認知作戰,這種説法是否合理呢?的確一開始把螺螄粉推上政治議題的是本土派的政黨,把重點放在「統戰標語」、而忽略了這是依法不得販賣的商品,為何如此外界不得而知。

後面的發展似乎也的確難脫「內外應和」的可能性,例如中國方面的學者發表言論,批評台灣政府「心理脆弱」,該學者的文章隨即便被視為偏統的媒體引用、轉述和報導。

一些所謂的偏統媒體似乎為了營造「以後恐怕吃不到」的氛圍,採訪的居然是在台灣經營柳州螺螄粉小館的店家,但是這些店家或者顧客並不會因為下架中國產螺螄粉而受到影響,因此從新聞角度而言看起來有些牽強。

中國先前以註冊訊息不完整為由,暫停進口台灣多項水產,遭台灣解讀為政治打壓。圖片來源: Taiwan City Government

至於這是企圖分裂、分化台灣社會的説法,卻倒也未必,因為台灣社會一提到統一或者獨立根本早已分裂,一個非主流的螺螄粉可能沒有這麼強的能力,喜歡吃的、不喜歡吃的各有所好。

反倒是繼續爭論統戰還是「玻璃心」,就忽略了中國產螺螄粉在台灣是走私進口、非法出售的重點,更重要的是,沒爆出消息之前,怎麼會在知名的實體商店和網購通路出售?而且發貨地點還是在台灣。

如果說批評政府主管機關行政失靈,沒有核准字號的食品如何能夠上架出售?主管機關還真的難辭其咎,銷售通路一樣也有責任,顯然台灣的檢查制度是有問題。

部分政治人物説為何台灣不開放中國產的螺螄粉進口?不過從當年沒有開放進口的原因就是要保護本土麵條、米粉業者不受到中國產品的傾銷打擊,因此持開放論調的政治人物也得小心會不會惹怒了台灣的本土業者?説不定會為自己帶來得不償失的結果。

而且雖説政府下令下架,但是翌日瀏覽台灣的知名網購網站,依舊可以看到號稱台灣出貨的商家在出售中國產螺螄粉、政治人物仍在爭論,民眾的福祉似乎都被放到一邊去了。

詹威克:台灣出生的醫界逃兵,曾經客居美國然後到英國從事媒體工作,也研究東亞歷史,八十年代離開台灣,繞世界一圈後返台定居。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