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一旦開始「暴走」,習近平能管住他嗎?圖片來源: Yonh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大選前幾個小時(11月5日凌晨),北韓向韓國東海海域發射多枚短程彈道導彈 ,400公里之射程毫無疑問可覆蓋韓國所有陸海空軍本部與駐韓美軍群山基地;而僅僅幾天之前(10月31日),其發射了迄今為止最為強大的洲際彈道導彈「火星炮-19」,號稱可打擊美國本土。
顯然,這是金正恩 意在以軍事挑釁引起國際社會關注,並對美國總統選舉及新任總統施壓,以換取核武談判籌碼。而其公然派遣士兵前往俄羅斯 參與俄烏戰爭,以及其外長於莫斯科發表支持宣言並與普丁會面,這些事實之下不容忽視的是:北韓政權似已做好向國際社會軍事擴張的準備。
雖然美、韓與烏克蘭曾寄希望於中國對朝施加影響,甚至質疑其進行「縱容」,但中國是否還能對朝施加有效影響,或北韓是否願接受中國管控,或者更願撇開中國與新任總統川普谈判,則是一個極具現實性的問題。這首先需要從北韓近年來的意識形態與實際行動入手,進行觀察分析。
普丁訪朝:兩國簽署戰略夥伴關係協定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主體思想」與「白頭山血統」 在意識形態方面,2013年北韓已經修改了高於憲法與黨章的實際統治規則,即《樹立黨的唯一思想體系十大原則》(簡稱《十大原則》)。在這次修改中,「主體革命偉業」替代刪除了「共產主義偉業」,並明確規定「將勞動黨和革命的血脈白頭山血統永遠延續下去」,「並堅決保持其絕對的純潔性」。
其中,「主體革命偉業」的思想基礎自然是金日成於1956年開始創建的「主體思想」:其本為整肅當時的親華「延安派」及親蘇「教條派」而建,因而大力強調在北韓獨特的國情之上(如歷史地理、風俗習慣等),堅持獨立自主的創新道路,並矢志以金日成為首的北韓勞動黨的思想為主體。
而「白頭山血統」則可一直上溯到北韓的遠古傳說「檀君始祖」:將金日成出生地及其抗日根據地與「檀君血脈」相連接,意在建構一個全民共識的神化敘事;而將其寫入《十大原則》,則制度性保障了「金家王朝」的世襲性。而從另一角度,這亦意味著「商周箕子北韓論」的徹底邊緣化——即從古北韓建國史角度,對朝中歷史性血緣情感進行切割。
由於北韓曾因傳統「華夷秩序」而長期遵奉對華宗主國關係(即「事大主義」),從金日成60年代「主體思想」的提出,到金正恩2013年將「白頭山血統」正式寫入施政綱領,這標誌著以「純血主義」為象徵的極端民族主義的形成。至此,即使中朝在現代史中因韓戰而結成的「鮮血凝聚而成的友誼」亦更退一步,朝中關係淪為主體思想體系之外的一般性盟友。而當中國因為自身利益一次次尋求與韓、美、西方等建立更為廣泛的合作,這在北韓的眼裡,卻不啻於一次次對盟友的背叛。
2022年才過了一個月,北韓就已經進行了七次導彈試射。根據目前聯合國安理會的制裁,北韓被禁止測試所有彈道導彈,而短程、中程和遠程巡航導彈則不在此限。儘管遭禁,北韓本月的試射項目仍然包含了中程和短程的彈道導彈。此篇文章將帶大家看看,近幾年北韓曾經發射過的各種導彈。 圖片來源: Yonhap/Picture alliance 北韓官媒朝中社1月31日發布的照片,顯示曾於周日(1月30日)試射火星12型中程彈道導彈(IRBMs)。這種導彈的威力足以擊中美國領土關島,這也是北韓本月至目前為止進行的第七次武器試驗,南韓和日本皆對於北韓此次發射表示譴責。
圖片來源: KNCA/REUTERS 1月17日,北韓從首都平壤的一個機場發射了兩枚疑為KN-24型的短程彈道導彈(SRBM)。據北韓官媒報導,這兩枚導彈「精確地擊中了該國東海岸的一個島嶼目標」。分析人士表示,這些導彈最後一次測試是在2020年3月,目前似乎已經進入大規模生產和軍事單位的部署。 KN-24導彈類似於美國的MGM-140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並能夠以比起傳統彈道導彈更平坦的彈道飛行來躲避導彈防禦系統。
圖片來源: Lee Jin-ma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北韓官媒朝中社發布照片稱,北韓國防研究院於2022年1月11日在一個未披露的地點進行新型高超音速導彈的試驗,據傳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也出席了此次試射。高超音速武器的飛行高度通常比彈道導彈要來得低,專家表示,高超音速武器的主要特點不是速度,而是其機動性,這可以幫助它們躲避導彈防禦系統。這是北韓本月第二度試射此種導彈。
圖片來源: KCNA/KNS/AFP 2022年1月5日,韓國軍方稱北韓從北部的慈江道向東海發射了疑似是彈道導彈的物體。北韓官媒朝中社隨後發布報導,指北韓進行了新開發的高超音速導彈試射。北韓於2021年9月首度試射此種導彈,《朝中社》指出,這次發射再次確認了導彈在主動飛行階段的飛行控制和穩定性。專家曾警告,如果北韓完全發展了這項技術,將對周邊國家構成嚴重威脅。
圖片來源: YONHAPNEWS AGENCY/picture alliance 由北韓官媒朝中社於2021年10月20日發布的組合照片顯示,北韓於前一天(10月19日)在水域中從潛艇上發射了一種新型的潛射彈道導彈(SLBM)。南韓軍方在10月19日曾表示,北韓從其東海岸城市新浦以東的水域向東海發射了疑似是潛射彈道導彈的物體。
圖片來源: Yonhap/Picture alliance 朝中社提供的這張圖片中顯示北韓的鐵路機動導彈軍團在演習中發射了一枚導彈,專家稱此為KN-23彈道導彈。
圖片來源: KCNA/Reuters 由北韓官媒朝中社於2021年9月13日發布的組圖顯示,一枚遠程巡航導彈發射後在空中飛行。平壤於9月11日和12日試射了新型遠程巡航導彈。據朝中社報導,這些導彈「在北韓領地和水域上空沿橢圓形和8字形飛行軌道飛行了7580秒」,並「擊中1500公里外的目標」。
圖片來源: Yonhap/picture alliance 此張由平壤發布的照片中顯示了新開發的新型戰術制導炮彈,《朝中社》稱此炮彈於2021年3月25日發射。
圖片來源: KCNA/REUTERS 北韓電視台於2017年5月22日提供了一段影片截圖,據稱該武器為中程彈道導彈北極星2號,這種中程導彈被認為能夠裝備核彈頭。
圖片來源: KRT/AP/picture alliance
執政路線與「擁核」分歧 在上述意識形態之下,觀察近年來北韓之對華舉動,則不難理解:金正恩對華行動的一系列「偏激」反應,並非出於年輕氣盛,而是出於堅定的路線運動。其首先在內部採取極端嚴酷手段進行了一系列整肅,而其對象,正是所謂的「親華派」及主張效仿中國的改革開放派。
以幫助金日成確立主體思想體系的莫斯科大學哲學博士黃長燁為例,其於1997年逃亡韓國之後,公開批評北韓的社會主義是與封建主義相結合,而根本解決之道則在於「走向中國式的改革開放」,「實現經濟增長與民主化」。不僅其一直遭到北韓特工的追殺,在北韓內部同樣寄希望於中國並意圖效仿改革開放的金正恩姑父張成澤 ,即使居於二號高位,亦於2013年遭到處決。2017年,金正恩同父異母長兄、即與中國關係密切的金正男遇刺,則意味著北韓親華勢力的徹底覆滅。
雖然北韓號稱「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但金家三代「世襲」權力的做法卻如同封建王朝。隨著家族成員之一金正男的離奇去世,這個家族又成為了外界議論的話題。而其實,除了最高領袖之外,人們對這家人所知甚少,而且往往無法得到確實考證。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在這張攝於1981年的照片上,金正男(右上)罕見的與父親金正日共同出現。畫面左上方的女性是成蕙琅,是畫面中另外兩名孩子的母親。成蕙琅的另一個身份是金正男的姨媽,她的妹妹成蕙琳是金正日的妻子。1981年,成蕙琅舉家逃亡韓國,這張照片也是她為了證明身份而公佈於眾的。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2月13日,一位北韓男子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去世。有關他的死因,外界眾說紛紜,但他的身份卻很快就得到確認:金正男(Kim Jong Nam)。45歲的他是統治北韓近70年的「金氏家族」一員,但長期游離於權力高層之外,據稱是澳門賭場和五星級飯店的常客。在這次身亡消息傳出之前,這個名字上次登上頭條還是在2001年,當時他拿著假的多明尼加共和國护照前往日本,據說是要去迪士尼樂園。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也許正是因為2001年的「日本歷險記」,讓作為長子的金正男葬送了繼承「王位」的機會,取而代之的是他同父異母兄弟金正恩(Kim Jong Un)。2010年,不到30歲的金正恩便成為北韓第二把手,僅次於其父金正日。人們當時便意識到,他將成為權力繼承人。金正恩上台後進行了頗為嚴厲、「六親不認」的整肅運動。
圖片來源: Reuters/KCNA 這輪整肅的「犧牲品」之一便是張成澤(Jang Song-thaek)。他不但是北韓政權的重要人物之一,還是金正恩的姑父。張成澤的妻子金敬姬是金正日最小的妹妹。但戰友加親友的身份也沒能保住這位北韓二號人物的命,他一次召開大會的場合被當場逮捕,最後判處死刑,罪名之一是「企圖發動政變」。
圖片來源: Reuters 與丈夫張成澤一樣,金敬姬(Kim Kyong-hui)也曾在金正恩剛剛上台時被視為權力高層的一員。但她並沒有因為丈夫的倒台而遭到清洗,而是繼續留在權力核心內,目前仍擔任北韓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曾有多次傳出她的死訊,但最終都未能證實。不過,正如金氏家族的大部分女性成員一樣,金敬姬此後甚少在公開場合露面。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現在最為引人注目的金家女性成員,無疑是金正恩的妻子李雪主(Ri Sol-ju)。有報導稱,在成為領袖妻子之前,李雪主是北韓一個知名歌舞團的歌手。此後多次與金正恩共同出現在媒體上的她,因為衣著時髦,外表靚麗,而讓令人一貫感覺沉悶陰暗的北韓政壇有了些許亮色。
圖片來源: dapd 除了妻子之外,金正恩目前最親密的家人大概要數他的親弟弟—金正哲(Kim Jong-chul)。與金正男一樣,1981年出生的金正哲也曾被視為有望爭奪「王位」,但最後並沒能得到父親的支持,據稱是因為金正日覺得他太「娘娘腔」。不過他目前據信在北韓政權中也扮演重要角色。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 金正恩和金正哲的母親都是出生於日本的高容姬(Ko Yong-hui),他們兩人還有一個妹妹—金與正(Kim Yo-jong)。據說,與其幾位兄長一樣,金與正也曾留學海外,尤其是瑞士。由於金家的神秘色彩,金與正剛剛出現在金正恩身邊的時候,甚至一度被媒體誤認為當時仍未公開亮相的李雪主。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Jiji Press 目前已經為外界所確知的金家第四代只有一位—金正男的兒子金漢秀(也譯為金韓松,Kim Han-sol)。他不但留學國外,還曾接受過媒體採訪。當時他表示,自己從來沒有見過爺爺金正日和叔叔金正恩,也沒有太多來自北韓的朋友。電視畫面上的金漢秀一身韓流打扮,與尋常少年無異。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Yonhap 金日成在1948年開創「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此後其子金正日繼續其「遺志」,在北韓實行家族統治,至今持續三代。金日成死後被憲法確定為「共和國永遠的主席」,而金正日去世後則被稱為「永遠的總書記」。儘管經濟落後,平壤政權依然在「先軍政策」的主導下大力發展軍事實力,尤其是核武力量,並因此受到國際社會嚴厲制裁。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robertharding
在因上述事件等持續失去互信的基礎之上,中方對於朝鮮半島无核化的堅持,徹底惹惱了意圖以核武進一步加強軍事裝備的金正恩。自北韓2013年2月再次進行地下核試驗後,雙方的對抗在平靜表象之下不斷提升,世人眼中最為高潮的是:2015年底,北韓官媒在牡丹峰樂團抵達北京的當天高調宣告北韓成為「核武大國」,「自主研製了原子彈和氫彈」,這導致中國高層拒絕出席在國家大劇院的演出以避免為其「背書」,而金正恩則不惜在演出前三小時撤回了樂團 。
隨後,因中國公開參與聯合國對於北韓核試驗的能源禁運與經濟制裁,北韓通過自身黨媒喉舌不惜點名批評中國,不僅要求中國對北韓作為「抗美前線」懷有感激之情,言辭亦極為犀利嘲諷,因此被《人民日報》公號視為「決裂的宣言」。2017年5月14日,中國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高級合作高峰論壇」,當美、韓、日、俄在內的世界多國政要齊集北京,出席者亦包括聯合國秘書長、世界銀行行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等,北韓則於當日凌晨再次發射彈道導彈(當年第六枚),其意圖與手法與本次美國大選前的威懾施壓如出一轍。
潛在的未來威脅 由此可見,只要朝中之間仍然存在著關於朝鮮半島核武器的分歧,就意味著中國對堅決擁核的北韓並無實質性影響力。這正如2017年朝中社社論斬釘截鐵之宣告:「就算冒著失去與長期盟友、最大貿易夥伴的友好關係的風險,北韓也將繼續推進核武器計劃。」而目前朝俄之間的軍事合作,則意味著金正恩已經正式選擇了關係更為密切的盟友。
譬如,就在川普宣布再度勝選美國總統的當天(11月6日),俄羅斯議會上院批准了今年6月簽署、也已通過下院批准的俄朝《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這標誌著朝俄之間的進一步軍事同盟即將正式生效,即雙方承諾在一方受到攻擊時互相提供援助。顯然,這相比2019年川普总統與金正恩於北韓板門店會面、雙方意圖重啟核談判之時,金正恩手裡有了更為強大、亦更令美國棘手的籌碼。
近距離直擊美朝「歷史性的一步」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而相比川普谈判性格的不可預測性(譬如朝美雙方之前於河內談判的失敗),心思慎密的金正恩顯然已按部就班地做好進一步密集發射導彈或進行核挑釁的準備。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則在於2021年初北韓在勞動黨第八次代表大會上正式提出五大國防核心課題(包括開發核潛艇、製造超大型核彈頭等戰術核武器等);而今年3月,隨著新型中遠程高超音速導彈多級固體燃料發動機的點火試驗成功,北韓已正式宣佈提前完成這一五年計劃。
由此可見,目前一舉震驚世界的北韓士兵赴俄參戰,似乎並不能簡單地被視為金正恩對俄國軍力的支援補充。除卻其希望以兵力換取俄羅斯對核研發、核技術的各種支持之外,其更深層次的動機,恐怕在於其對120萬北韓兵力的戰爭實訓,以配合其不斷崛起的核武實力。在此動機之下,不僅中國面對其擁核事實已然失去實際影響力 ,即使聲稱能於24小時之內結束俄烏戰爭的美國新任總統川普,亦不得不以更為警醒之心態面對目前北韓帶來的棘手局面。
中國俄羅斯伊朗北韓悄然形成邪惡新軸心?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呂恆君(Dr. Hangkun Strian),華裔德籍漢學家,曾求學於韓國延世大學、檀國大學,並執教於韓國弘益大學、慶州大學等多所高校。此後在柏林洪堡大學亞非研究所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及興趣領域為文學史、電影、國際關係、基督宗教本土化等。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 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4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