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交卷之後的台積電還是「護國神山」?

烏凌翔
2021年11月10日

一如預期,台積電准時交出了美國商務部要求的問卷,並且強調沒有洩露客戶機密。但美國對於台積電的「期望」就此告一段落了嗎?德國之聲客座評論作者烏凌翔的觀點是:恐怕未必如此。

TSMC Logo
台積電在全球業內佔據半壁江山圖片來源: David Chang/EPA/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民眾中對台積電"被自願"交出業務數據而感覺美國政府很惡霸的人似乎不少,雖然,美國並非僅憑全球第一強權的政治力壓迫台灣的"護國神山",它與日、歐等盟國確實極大比例掌握了設計晶片線路所需的工業軟體、製造晶圓所需的設備與化學材料。即使同屬一國,如果產業上游擁有此種優勢,也可能以類似的高壓態度"頤指氣使"被它掌控的產業下游,以獲取自身最大利益,何況是一個大國因為缺乏小小晶片導致重要產業停擺,情況已嚴重到影響國安,出手掐住崛起大國中國的脖子都理直氣壯,遑論壓迫一下弱小盟友的一家企業。

美國還會繼續出題?

然而,繳出跟客戶有關的資料,終究會令台積電不安:萬一美國質疑資料中某一種、某一批次、某一數量的晶片,曾在某一時點出貨給某一家與中國解放軍可能有關的企業,因而要求提供更明確的客戶資料,台積電該如何回應?尤其類似事件已發生過。

今年4月,美國商務部下令把飛騰訊息技術(Phytium Technology)等七家中國大陸企業列入貿易"黑名單",禁止美企或使用美國技術製造產品的外國企業與其來往。,理由是飛騰用於超級電腦的晶片被轉給解放軍研發超音速飛彈,而飛騰的晶片由台灣掛牌公司世芯KY設計再委託台積電製造。台積電立刻對世芯關上大門。

延伸閱讀:英特爾投資200億美元蓋廠 挑戰台積電?

如果美國商務部"體諒"台積電的難處,不公開索求資料,情況可能更糟,因為台積電若秘密交出資料,反而落一個"洩露客戶機密"的把柄,日後可能隨時被老美利用;何況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無論如何,未來台積電要維護三十多年來穩健成長的最重要基礎-"客戶信任"-可能益發困難。

也許有人會說毋需反應過度,美國商務部並非針對台積電,畢竟晶片的主要使用者與其它製造商,也都被要求"自願"提供資訊。但如果瞭解晶圓代工的製程,就知道即使不是針對台積電,它受到所謂"透明度調查"的潛在傷害也最大,只因台積電是全球代工市場佔有率高達55%的霸主,其它各地諸侯都無足輕重。

台積電失去"保家"功能?

譬如,即使全球代工亞軍的三星市佔率也僅17%,其主要產品又是種類品項相對單純的記憶晶片,有如一家只做5種餡料水餃的中央廚房。而台積電提供廣泛、特殊製程及先進封裝等281種技術、為510位客戶代工生產11617種晶片,相當於一家從滿漢全席到排骨飯都有能力供應的中央廚房,其生產排程與派工組合已是天文數字,必需依靠人工智慧技術才能處理。

客座評論:從晶片看中美之爭誰能勝出?

台積電的這些know-how,部份就隱藏在美國商務部要求的資訊中,對於剛剛加入代工行列、呼籲拜登政府不要補貼台積電亞利桑那廠,又急於奪回王冠的英特爾或剛掛牌的代工廠Global Foundry可能很有"啟發作用"。當然,沒有證據,也不能抹黑美國商務部是為了"自己人"來蒐集"敵情",但是,萬一相關資訊也"透明"了,台積電控告美國商務部容易嗎?

再者,台灣業界傳言有稱,奉"ICIC":  Integrity, Commitment, Innovation, Customer Focus(誠信、承諾、創意、客戶至上) 為公司經營圭臬的台積電,這回交出的答卷,偏重"對岸客戶"資料,因為這是老美"最欲知的"。雖然我們無法查證此傳言真偽,但也顯示明白人都知道,美國在意的除了期望本土擁有最先進晶片製程與足夠產能-所以才要求台積電赴美設廠-之外,還力求中國大陸"買不到、造不出"所需的晶片,華為、中興通訊、飛騰與中芯(SMIC)都是此一戰略的打擊目標;台積電必需"自證清白"。

在各強權紛紛驚覺晶片是新世紀的戰略物資,必需在自己國內保有先進製程與足夠產能之後,身懷絕技的台積電被迫提早在異鄉建立"子神山",是否能滿足美方需求,尚待觀察,但肯定沒有保護家鄉的功能,原來"母神山"的保護力也會被削弱,而來自美方的進一步要求,也不見得會就此打住。

這個漸入險境的過程不知會延續多久,但交出數據很可能是使其不可逆轉的關鍵節點。

晶片是如何成為了「數字時代的石油」?

03:26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烏凌翔,台大電機系畢業,美國密歇根大學電資碩士,現為台灣大學政治系博士候選人。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 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1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