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政治烏克蘭

客座評論:俄烏和平不是短跑賽 而是馬拉松

2025年5月16日

全球都注視著在伊斯坦堡的俄烏談判,但它還沒開始就已經露餡了。因為普丁並沒有實現他的諾言,而且目前也不具備和平的動力。而和平動力的產生是需要外界壓力的。巴西已經開始向普丁施加壓力了,那中國呢?

烏克蘭和平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圖片來源: Christian Ohde/CHROMORANGE/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如同大多人料想的那樣,普丁並沒有出現在伊斯坦堡。而僅僅是派了一個三等甚至是四等代表團來應付了事。而在幾天前,他自己提議,「我建議下周四(即5月15日)俄烏雙方最高級別共同恢復2022年的直接和平談判。「 當初普丁說這話的用意是,既然你澤倫斯基提出30天的停火,那我則比你更」上一層樓「。而且,他以為,烏克蘭是不敢接這個球的。但沒想到,澤倫斯基不僅接了這個球,而且特意要普丁親自出席這個談判。

普丁的臆想和俄軍工的慣性

澤倫斯基的一番話,使得普丁陷入了窘境。因為他自己的話本來只是想說給川普聽的,意思是,「不是我不要和平,而是澤倫斯基」。但沒想到,他自己的話給他自己設了陷阱。因為如果他來跟澤倫斯基會面談判,等於他在否定自己多次公開場合對烏克蘭總統合法性的質疑。同時,也會給國內留下印象,即他確實屈從於歐洲的壓力,如果這樣,那他那種強人的形象便一地雞毛了。

儘管層級不高,但這也是大約三年以來俄烏雙方第一次直接進行會談圖片來源: Dilara Acikgoz/AP Photo

而現實是,普丁確實沒有太大的和平動力。因為他現在更認為他能贏得這場戰爭,即把所有想佔領的烏克蘭領土拿下來,並迫使烏克蘭政府投降(實在也是一種臆想)。況且,即便他這方面信心並不是很足,他已經把俄國的經濟軍事化了,俄羅斯一大批人都受僱於國防工業。一旦和平,俄羅斯整個經濟則比戰爭期間更差,因為這意味著將有一大批人失業。因為國防經濟難以這麼快的轉型。 所以,戰爭的慣性驅使他繼續打仗。

烏克蘭和平屢遭背棄 土耳其談判是否可期

歐洲在進步

從歐洲來看,企圖迫使普丁接受30天停火的建議,是由歐洲四國(德國,法國,英國和波蘭)用最後通牒的方式提出的,實際上他們也是想快刀斬亂麻,早日結束這個歐洲的災難。但顯然,歐洲人不得不認識到,爭取到烏克蘭的和平不是100米的賽跑,而是一場馬拉松賽。

但總體來說,歐洲在進步。首先,德國新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又譯默茨)正在跟其他歐洲大國一起在塑造一個新的、比以往更自主的外交政策。這一外交政策包括了1)烏克蘭成了歐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歐洲再也不是跟著美國走,而在努力推動著美國跟歐洲向前。3) 歐洲的外交旨在和平而非戰爭。為了和平,必要時必須對不願意和平的國家施加壓力。而在舒爾茨時代,在對付俄羅斯時,處處都顯得被動。而現在,歐洲在努力地牽著大象的鼻子走。 德國把提供給烏克蘭的武器跟和平進程緊密聯繫在一起:「你普丁越不想和平,那歐洲就只能在提供武器方面升級」。

顯然,歐洲現在的和平條件比以往更好。新上任的教皇最近對烏克蘭戰爭的表態,更有利於人們尤其是天主教的教徒對普丁的侵略行為憎惡。歐盟儘管有斯洛伐克總理那樣的人物,但總體比以往在烏克蘭問題上更團結。而且歐洲在普丁的好戰行為面前,不得不重新撿起已經拋棄了的軍工業。 要知道歐洲的軍工業底子並不差。

中國的角色

中國在這場馬拉松賽中的角色始終是世界關注的。但前不久,習近平的表現在歐洲人眼裡令人沮喪甚至厭惡。我們且不說,他親自去紅場給普丁侵略烏克蘭捧場。當然,如果真的為了紀念二戰的結束、戰勝納粹和日本侵略軍的勝利,那他就應該專門請台灣當局也參加紅場的閱兵,因為當初接受日本投降的中國國民政府,而非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那時這個國家尚不存在。

習近平出席了普丁主持的紅場閱兵式圖片來源: Mikhail Korytov/Photo host agency RIA Novosti/AP/picture alliance / ASSOCIATED PRESS

其次,他跟巴西的總統盧拉產生了一個鮮明的對照。盧拉儘管也參加了紅場的閱兵,但他不得受良心的譴責,力圖在公開場合為自己的行為辯護一下。他後來在北京跟習近平再次會面,中巴雙方還專門就烏克蘭問題在5月13日發布的《中國巴西關於烏克蘭危機的聯合聲明》。北京力圖表明中國跟巴西一樣希望世界和平。期待俄烏雙方能開啟富有成果的談判、為實現政治解決匯聚更多共識,解決各方的合理關切,中方還特意在聲明中添上了「有必要從根源上找到解決烏克蘭危機的辦法」語句,以期最終達成一個公平、持久、有約束力的和平協議。

德國新總理:將堅決敦促中國為解決烏克蘭問題做出貢獻

而中國官方在所謂「從根源上找到烏克蘭危機的辦法」,就是把普丁一套說教搬來,要烏克蘭接受。 而在這方面,巴西則不一樣。譬如,當盧拉得知普丁自己提出要恢復伊斯坦堡谈判時,他非常重視這一提議,但他也知道,普丁實際上並非想馬上和平的人,為了真正的和平, 盧拉公開對普丁喊話「快去伊斯坦堡参加和談吧!」。而且,他還表示,如果有必要,他準備特意再去一次莫斯科,說服普丁參加這場談判。 而習近平在整個過程中則連個聲都不敢吱。

中國戰俘在烏克蘭新聞發布會上

04:08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當然,既然烏俄和平進程是個馬拉松賽,那麼中國今後如果真的要為和平做貢獻,機會還是有的。問題是習近平是否會從公正的立場對待俄烏雙方、從而抓住這樣的機會呢?從北京跟莫斯科的千絲萬縷的聯繫來看,他很難擺脫其一面倒的立場。 這從中國很多媒體的表述都能看出來。很多報導告訴公眾的是一個顛倒的圖像:即不要和平的是烏克蘭,而不是普丁。

伊斯坦堡和談在沒有開始之前就已經預告了失敗,或者說,人們不再不對此給予太大的期待,但普丁的食言確實再次給川普上了一堂課。他的那種哄著、寵著普丁的做法顯然不成功,這也等於給他施加了壓力。歐洲正在催促他改變對普丁策略。儘管川普不是個聰明的政治家,更不用說是個什麼戰略思維的人,但他似乎不得不順著潮流走。在這個潮流的後面是羅馬的教皇,共和黨大多數熱愛民主、反對侵略的人,以及歐洲的大多數國家。

本文作者張俊華為德籍華人政治學者,在德國生活三十餘年。他曾就讀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曾執教於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現為法國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