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台灣人會不會幫中國選手加油?

Lin Guan Yu
林冠瑜
2024年8月9日

本屆巴黎奧運,台灣人不若前屆東奧幾近零時差鎖定,但對台灣選手賽事的激情不減,特別是在羽球男子雙打連霸奪金後到達高峰。DW中文網客座評論員林冠瑜分析,奧運是台灣國家認同想像的盛事,並對社群上一片「鬆弛感」有不同的解讀方式。

台灣的政府拒絕北京宣稱的主權,但國際奧委會規定禁止展示包含政治訊息或支持未有參加奧運的國家的旗幟或標誌。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網路上多數台灣網友都有相應默契:台灣選手絕對第一。一旦遭遇台灣與中國對決,毋庸置疑為台灣選手加油;若是中國隊與日本隊,則是熟悉的日本優先;中國隊與其他國家,呃,那就其他國家先加油起來,不然我們就安靜的看比賽吧!

這種心情出於中國對台灣的政治併吞野心持續,還有奧運賽場上的國際現實。由於奧會規定非參賽國不可帶國旗入場,中華民國國旗無法出現在奧運會場,有把國旗畫在臉上的觀眾也必須抹去才能入場支持,甚至這次羽球男雙賽事上,各家外媒都捕捉到台灣留學生所持的台灣地圖海報,僅僅一張手作的台灣地圖,也被疑似中國男子搶奪破壞的畫面。

當羽球男雙頒獎場上響起中華民國《國旗歌》旋律,鏡頭照映著李洋、王齊麟兩人好似默唱,隔著電視螢幕耳尖的觀眾也聽見現場的齊唱。在網路上,一片感動之餘,後知後覺才想起:奧運場上連國旗都不給帶的台灣人,金牌播放哪來的《國旗歌》?

在奧運會場上,台灣叫做「中華台北」,這個名稱起因於1971年的中國代表權爭議,但以此參加奧運的名稱問題,則肇因1976年當時國民黨政府不滿以「台灣」名義出賽最後折衷的結果。2018年台灣舉行了「東京奧運正名運動」公投,希望以「台灣」為名參與奧運,最後在體育界擔憂台灣選手可能因此無法參賽,最後以100萬票之差無法通過。

從2000年政黨輪替後,台灣人的國族認同至今仍在形塑與變化,以「中華台北」參加奧運即便是個國際政治現實考量下不得不然的結果,但卻呈現了台灣在政治分歧下步履蹣跚卻又不斷向前的處境。凡「中華台北」的出現,仍然呈現了既無奈卻又期待的複雜心情,也使每次的奧運都成為了台灣人重新思考自己是誰的時刻。

地圖找不到的「中華台北」

03:49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社群上的「鬆弛感」

「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曾經是台灣分裂政治意識形態下,其中一方的慣用句法。然而,假裝政治不存在絕對是最好的政治宣傳,如今多數人都同意這句話背後的潛台詞是「我們不要惹中國」,台灣人不再是威權時期「我口不能說我心」的樣貌,如今走到社群當道的時代,找到一個舒適安放政治意識的園地,不分國家。

社群時代分眾化,流量王道下不可或缺的幕後花絮、迷因,或許都是兩岸在政治之外的日常。我對中國流行用語「鬆弛感」沒什麼台灣社會體悟,本來不太想用,但「鬆弛」,說得是緊張的對立面,若無緊,何來鬆?面對政治高壓,全紅嬋腳下那雙被外界稱為「廣式鬆弛感」的醜魚拖鞋,或是王昶全場在笑什麼?成就了社群時代另一種對政治緊繃的鬆弛場域。

基於好惡的加油順位,除非獨裁國家,沒人可以對你政治審查!這次麟洋金牌戰上中國對手王昶的高顏值,驚座網路;一路跟隨中國天才跳水少女全紅嬋勵志的個人故事,「我能欣賞中國選手嗎?」成為一部份台灣觀眾彼此攻訐與內心稍嫌糾結的不適關卡。

可中國網民熱愛日本滑冰好手羽生結弦也從來不是個問題,還有這幾年牽扯日中台三方關係,漸漸黑化的日本前桌球國手福原愛,也都是同樣的例子。體育與政治,可以有關係、也能沒關係,你我皆能在不同渠道找到得以安放意識形態與好惡的園地便是好。至於我在賽事結束後第一時間搜尋微博,有中國網民光看螢幕就能抓藥麟洋兩人是「台獨蛙」?正常發揮那就你對,你說1+1=3我也說你對!

台灣羽球雙打組合王齊麟、李洋打敗中國選手拿下巴黎奧運金牌,衛冕冠軍,這是台灣在巴黎奧運的第一枚金牌,台灣民眾在賽前替他們熱情加油。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

鬆弛,始終來自政治

奧運凝聚國族主義的意義,乍看之下在社群時代逐漸消失,然而在台灣,民主化與容許多元文化的歷史脈絡,也成為新世代台灣人在意的政治意識形態。像是中國網民對麟洋上頒獎台上男男牽手大驚小怪,台灣網友則是笑稱其保守、少見多怪。又例如這次延燒世界,女子拳擊項目的性別爭議,台灣網友想對JK羅琳輸贏的心情,可能更勝中國隊,性別論述發展隨著蔡英文時期推動同性婚姻合法的驅動,在台灣新世代的政治意識上,都成為國家認同的一環。

在截稿前,台灣隊在巴黎奧運的得牌數落在一金五銅的數字上,縱使不如前屆東京奧運成績斐然,但台灣社會並不會把成敗殊榮單純歸因給國家,選手們願意為國家奮戰的心情固然值得感動,但一日賽迷如我,更多心願的是所有選手回到善待熱愛運動的自己,這是一種鬆弛的心態嗎?

台灣此次有很多過往沒想過的項目取得史上佳績,擊劍、定向飛靶、拳擊等,甚至台灣人陳柏均擔任初登場奧運殿堂上的霹靂舞主席,這是屬於台灣人歷史脈絡的奧運。四年一度,只是台灣人共同體形塑的短暫片刻而已,至於台灣人的民主馬拉松,仍然持續跑著,不分日夜,持續跑著。

1980 年代以來,台灣以「中華台北」參加奧運,並以中華台北奧林匹克會旗為代表,圖案是藍天和白日,奧運五環位於五片圓形花瓣中。圖片來源: Kin Cheung/AP/picture alliance

林冠瑜是1986出生的台灣媒體人,做過出版和新聞編輯,以及主持過廣播每日晨間新聞,現在斜槓podcast主持人與沒有下班時間的二女之母。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