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輿論聲討李嘉誠是習近平授意?圖片來源: Bobby Yip/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將司馬南、李嘉誠、習近平 這三個男人串起來,可能會讓很多人有突兀之感,因為似乎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他們之間的差異實在太大。司馬南是個有著幾千萬粉絲的網路大V;李嘉誠是香港的實業大亨,習近平就不用說了,全宇宙都知道其名。用如今的流行語,一個是自媒體頂流,一個是商界頭部領袖,一個是國家大boss,除了都有名氣這點相似外,其他沒可比性了。
但之所以把三人放在一塊討論,是因為前兩者最近都出事了,且和習有關。司馬南突然間曝出有偷稅漏稅行為,被官方處以900萬的罰金;李嘉誠的長江和記因為把旗下所有港口打包賣給美國的貝萊德集團,正遭受官方輿論譴責。兩人所「犯」之事雖然風馬牛不相及,可對他們的打壓,都來自官方,而習正是官方的總代表,因此也可以認為是來自習,甚至從他們在各自領域的代表性和象徵性來說,可以合理推測,發出這種打壓指令的,也是習本人。習打壓他們的動因及影響,又都和民營企業有關。
司馬南等人圍攻聯想的往事 司馬南被官方處以900萬罰款,網民一片叫好,許多人尤其是中國的自由派,大有出了一口惡氣的快感。民眾對司馬南被罰的拍手稱快,並不僅僅是他偷稅——說實話,之前官方對一些影星和帶貨直播主播的偷稅行為的罰款,要比司馬南重得多;而是覺得,這廝不是好人,良心大大的壞。對左派愛國群眾來說,不能容忍司馬南的是,他的「反美是工作,赴美是生活」 的態度,做著愛國生意,卻和美帝眉來眼去,將家人安排在美國,高調炫耀接受駐華使館邀請,參加其派對,和駐華大使合影。司馬南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一個不合格的、虛偽的、骨子裡自私自利的愛國賊形象。
對右派「恨國黨」來說,司馬南此人可恨的地方就更多了,他們對司馬南是否反美並不在意,痛恨的是他對自由民主、對普世價值的長期詆毀,尤其是他對民企的攻擊和敲竹槓的行為。2021年下半年,司馬南夥同其他三人對聯想進行圍攻,指控聯想初創時期的改制是瓜分國有資產,攻擊聯想領導層的高薪,污名化聯想的技術發展路徑,上綱上線,把聯想批得一錢不值,迎合了大眾中很多人對聯想是一家「美帝良心企業」的刻板印象——這也是左派網路大V宣傳的結果,對聯想的聲譽造成了極大影響。但是,從後來披露的情況看,司馬南的目的並不在於讓聯想社會性死亡,而是通過這種圍剿,讓聯想「出血」——這才是他真實的意圖。
司馬南對聯想的攻擊 也為中國民營經濟帶來了一個負面效應,讓民企感受蕭蕭寒風。本來2018年的「民企離場論」對民營經濟構成了沉重打擊,雖然官方在當年緊急召開民企座談會救場,但還是未能打消民企的猜疑,這下倒好,司馬南長達半年多對聯想的圍剿,進一步讓民企寒意加劇,以致市場認為,這不是司馬南幾人的行為,而是得到了官方授意或者至少探聽到了官方某種聲音,才會這樣起勁攻擊一家知名民企,否則官方怎麼會容忍他們如此長時間的放肆攻擊?聯想也不是吃素的,在上層也有很強關係,但看起來被司馬南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因此,市場從這個案例中得出一個教訓,即官方對民企尤其是被盯上民企的整治,恐怕還沒完。這當然就嚇跑了很多民營企業家,讓中國經濟進一步承壓。
文革浩劫過後,百廢待興。這一時期的中共主要聚焦於清算「四人幫」和「林彪反革命集團」,同時開始試探性地進行一些經濟自由化的改革。在對外關係方面,與共產主義盟友越南發生邊界衝突的同時,中國開始加強與西方國家之間的交流互動。 圖片來源: AP 由於越南奉行親蘇聯的政策,中國和同為共產主義陣營成員的越南之間關係惡化。1979年2月底至3月初,中國軍隊開進越南北部四十公里縱深地帶。這場由中方挑起的軍事衝突中,雙方均損失慘重,也很難確定哪一方獲得了勝利。圖為中國軍隊撤退後,越南邊境少數民族民眾重返家園。
圖片來源: ullstein bild - Bildarchiv 1978年,西單民主牆出現一張大字報,文中稱以發展經濟為目的的「四個現代化」是不夠的,中國還需要「第五個現代化」——民主。這類呼喚民主的大字報稍後也出現在北京其他人群熙攘的地方。然而,這場爭取民主的運動不久即遭到鎮壓,許多人遭到逮捕和迫害。
圖片來源: AP 民主運動遭鎮壓的過程中,最受關注的是時年29歲的魏京生。1979年10月,魏京生以「洩露國家機密」及「反革命煽動罪」被判處15年監禁。(編者註:圖為1993年魏京生提前獲釋後在北京家中。)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1980年秋末,針對「四人幫」和「林彪集團」的法庭審理開始。對毛澤東遺孀及其同謀的控罪中包括陰謀策劃武裝政變等內容。北京最高人民法院於1981年1月判處江青死緩,1983年又轉為終身勞教。毛本人則從未被追究法律責任。官方版本的歷史書中稱,毛晚年已認清江青及其四人幫的罪惡本質,並同他們劃清了界限。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Xinhua 1982年12月召開的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了由鄧小平主導的憲法修訂草案,該憲法簡稱八二憲法。其主要的修訂內容包括:刪除了諸如「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 的文革語言;重新設立在七五憲法中廢除的國家主席和副主席職務,規定任期一屆五年,連任不得超過兩屆。
圖片來源: AP 八十年代初,小型私人企業被獲準成立:城市了出現了首批小型私營企業,比如裁縫店(如圖)、餐館等,原材料則來自自由市場。
圖片來源: AP 對農副產品貿易的嚴格限制開始有所鬆動。儘管當時農民仍然是公社社員,他們的收成仍幾乎全部要以極低的價格上交國家。不過,他們在「自留地」上種植和養殖的蔬菜或雞鴨已被獲準到自由市場上去銷售。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Sven Simon 據稱毛澤東逝世前曾對華國鋒說過:「你辦事,我放心」。1979年10月,華國鋒以中共中央主席兼任國務院總理的身份訪問聯邦德國時,中國已經決定將推行經濟改革。德國經濟界希望中國的開放會給他們帶來新的商機。但時任德國總理施密特(圖右)則懷疑,中國人是否有足夠的硬通貨,來購買德國產品。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Sven Simon 1984年12月,中國總理趙紫陽與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作為兩國政府首腦在北京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聲明指出,中國在1997年7月1日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在「一國兩制」的原則下,香港本身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維持「五十年不變」。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35周年之際,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閱兵儀式。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檢閱部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Xinhua/Z. Hesong
官方順勢敲打極左? 那習近平這回是要拿司馬南祭旗,表明他發展民營經濟的決心,就如同他把馬雲請回參加民企座談會一樣?也許有這個意圖。但官方顯然也不想把司馬南處理得太重,以免得罪他所代表的極左力量 。從這個角度看,不排除是司馬南的仇敵把他偷稅的行為向官方舉報,逼得官方去查處他,由於官方當務之急是發展經濟,扶持民企,於是也順勢敲打一下司馬南,畢竟官方對極端民族主義也是忌憚的。可以說,官方以偷稅為由處罰司馬南,穩賺不賠,客觀上順從市場保護民企的呼聲,只是司馬南做了一回犧牲品。
李嘉誠會不會成為習的另一犧牲品?李氏父子可能未曾料到,他們的長江和記向貝萊德集團出售旗下港口竟會惹來這麼大的麻煩。代表官方立場的港媒這些天一再發文批評李嘉誠的賣港口之舉,港澳辦官網轉載批李文章,特首回應此事,都是在間接表達對李的不滿 ,對這次交易施加壓力。這個事情已經在中國輿論場炸鍋,李氏父子的行為被相當多的中國網民罵為出賣國家和民族利益,一時間大有被人人喊打的架勢,也讓長江和記在資本市場損失慘重。
目前不知道李嘉誠到底是因出售港口的行為本身,還是因事前沒有告知、徵得北京同意,才招致官方不滿;也不知道官方僅僅是要表達一種不滿的姿態,讓香港企業記住在中美衝突的大背景下,海外佈局要有國家利益觀念,站在中國立場,還是接下來有進一步的處罰。但總之,對長江和記、對香港企業的壓力已經形成,而這會對香港企業接下來對北京的態度,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是進一步的親近還是疏離,可以繼續觀察。
美國視中國為最大的競爭對手,國會兩黨在對華政策上保持高度一致,均表示不能輸給中國。拜登政府出於國家安全以及經貿利益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政策與措施。 圖片來源: Mark Schiefelbei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2022年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2022年晶片和科技法案》。該法案包括對晶片行業527億美元的補貼、對半導體和設備製造25%的投資稅收抵免等扶持政策。其最受矚目的條款之一是,禁止獲得聯邦資金的公司在中國生產先進製程晶片,期限為10年,違反禁令的公司,需要全額退還聯邦補助款。換言之,拿了美國政府補貼的資金,10年內不能在中國投資半導體產業。
圖片來源: Bonnie Cash/UPI Photo/IMAGO 2022年10月7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
「BIS」)公佈《出口管制條例》(EAR),一年後再度收緊,尤其針對向中國出口高性能晶片和半導體制造相關事宜。重點管控的目標是被用於數據中心的尖端晶片以及用於訓練AI的大模型晶片。美國商務部將逐案調查酌情發放出口許可證。這一背景下,2023年10月美國禁止了英偉達(Nvidia)向中國輸出先進晶片。
圖片來源: Andy Wong/REUTERS 2022年10月美國宣佈對晶片製造設備的對華出口實施新的限制。此後荷蘭的阿斯麥(ASML)和日本的東京電子(Tokyo Electron)跟進宣佈配合美國的限制政策。這些國家如果不嚴格控制對華出口,華府會動用《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DPR)》全面阻止相關產品的銷售。此前的2022年8月,所有美國設備製造商都收到了商務部的信函,通知他們不要向中國供應用於14納米或以下晶片製造的設備。
圖片來源: Peter Dejong/AP/picture alliance 2024年5月14日,拜登總統宣佈,對戰略性行業加徵關稅,這些行業包括鋼鐵和鋁。華府啟動《貿易法》第301條款,從2024年開始對鋼鐵和鋁產品的關稅從目前的0% - 7.5%提高至25%。
圖片來源: Liu Debin/SIPA/ZUMA/dpa/picture alliance 白宮劃定的戰略性行業也包括半導體、電動車以及太陽能產品。半導體產品的關稅將於2025年從25%提高至50%。電動汽車的關稅將於2024年從25%提高至100%。鋰電池以及電池零件的關稅從2024年其從7.5%提高至25%。太陽能電池板的關稅將在2024年從25%提高到50%。
圖片來源: Wang Xiang/XinHua/dpa/picture alliance 此外,港口起重機的關稅從今年起從0%提高至25%;注射器和針頭的關稅將從0%提高至50%。一些醫療用品如呼吸器和口罩,其關稅將從0%-7.5%提高至25%。橡膠醫用和外科手套的關稅將在2026年從7.5%提高至25%。
圖片來源: Schoening/imageBROKER/picture alliance 美國國會夏季休假結束後,眾議院將率先討論並通過一系列涉華法案,其中包括降低對中國生物技術的依賴、禁止中國電動汽車和無人機、限制中國公民購買農田以及恢復一個旨在消除剽竊美國智慧財產權的項目。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在「不能輸給對手中國」的問題上保持高度一致。眾議院投票過後,還要按程序再經參議院表決通過。
圖片來源: Jerry Mennenga/Zuma/picture alliance
李嘉誠的政治選擇 然而,官方的輿論討伐顯然也引發了香港和內地很多人的反感,這種反感除了對官方抬出的國家民族大義不以為然,也聚焦於對官方這一輪刻意營造的保護和扶持民企的做法,會產生負作用。一些人就認為,李嘉誠的舉動乃在商言商,規避地緣政治風險,無可厚非,國家不能因為自己沒能力應對美國打壓,而把一家民企往前推,迫使企業去扛國家的責任,這和官方口口聲聲宣稱的保護民企是抵觸的,破壞了習近平在兩會前後構築的將民企視為自家人的氛圍。
坦率地說,像長和這樣的香港大企業,特別是李嘉誠本人的高度象徵性,在目前的地緣政治環境下,企業的決策要想避免完全捲入大國地緣政治衝突,特別是不被外界解讀成沒有地緣政治考慮,很難。事實上,李氏父子的出售港口行為也是在川普对巴拿馬運河發出威脅之後,而且出售對象也是和川普政府關係良好的美資公司,這本身就是地緣政治利益考量的避險動作。作為一個精明的商人,李嘉誠當然知道這一點,所以他這麼做,理應對北京的不滿是有所預期。
所以,不宜從「在商言商」的角度為李嘉誠辯護,或者說,李的「在商言商」本身就是一種政治選擇,是要和北京刻意保持距離。
那麼,是否可以由官媒對李出售行為的批評,以及官方的間接不滿,推論習這回對民企的重視,要保護民企利益的說辭是假的,違背了他自己的承諾?恐怕不能這麼直接劃等號。雖然政府的政策具體體現在對一個個個案的態度,但是此案有它的特殊性。長和雖是香港民企,可又不是普通的民企,它在香港有獨特的地位,港口更是關係國家利益的重要基礎設施,而這樁出售行為確實也涉及地緣政治紛爭,官方尤其擔心如果交易完成,接下來會不會有更多的中國企業在川普的脅迫下將海外資產剝離給美企。故政府進行適當干預,多數國家包括西方國家都會去做的,這跟政府怎麼對待民企是兩回事。很多人也是從這個角度為官方辯護的。
2018年中國人大會議采納中共中央委員會提出的修憲建議,取消對國家主席任期的限制。如此,習近平於2023年連任國家主席,保持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權力。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Ng Han Guan 習近平(左)1953年生於北京,父親習仲勳(右)是中共元老之一,當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本圖攝於1958年。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PA Media/Pictures From History 1968年,習近平與成千上萬的知識青年一樣到農村插隊,落戶在陝北延安。1975年,習近平作為工農兵學員進入清華大學化工系就讀。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PA 1979年畢業後,習近平被分配到中央軍委,成為國防部長耿飈秘書團隊的一員。1982年,習近平出任中共河北省正定縣縣委副書記,次年升任書記。1985年到2002年間,習近平先後任廈門副市長、福州市委書記、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2002年調任浙江省副省長、省委書記。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PA 2007年陳良宇落馬後,習近平調任上海市委書記。圖為2007年6月習近平出席上海特奧會的倒計時活動。此時的習近平,已為進入中央權力領導核心做好了准備。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E. Wang 習近平的夫人彭麗媛是著名歌唱演員,兩人有一個女兒。
圖片來源: Reuters 2007年習近平、李克強入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構成下一屆領導核心。2012年秋的18大上,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次年人大會議上當選國家主席。
圖片來源: Reuters 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的理想目標,逐漸成為中國官方政策和媒體宣傳的一面旗幟。在中國部分民眾為這一遠景所鼓舞的同時,西方世界卻為中國的政治、經濟各方面影響力的增加感到擔憂。
圖片來源: Reuters 習近平向來強調軍隊的重要性和對黨的忠誠。2017年7月30日,為紀念解放軍建軍90周年,習近平在內蒙古朱日和基地主持閱兵。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CCTV 在美國總統川普推行「美國優先」、從國際事務中抽身的政策之際,中國則愈發頻繁地以積極姿態出現在世界舞台上。習近平治下的中國在大力整治腐敗的同時,壓制言論自由和公民社會。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A. Brandon 2017年10月中共19大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四個自信」、「中國夢」被寫入黨章。普遍認為,習近平鞏固了在黨內的核心領導地位。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N. Han Guan 2018年第十三屆人大批准修憲,取消了鄧小平時期定下的國家主席任期不超過十年的限制,雖然黨內職位並不直接受憲法約束,但這一變化被認為有助於領導層長期連任,為習近平繼續掌權鋪平道路。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期間習近平作為中共總書記開始第3個任期,打破江澤民、胡錦濤以來只任期兩屆的慣例。
圖片來源: Reuters/J. Lee 紅二代出身的習近平選中團派代表人物李克強為總理,但他們是否貌合神離外人不得而知,但他們釋放的訊息經常南轅北轍:2021年2月,習近平宣告「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而在此前不久總理李克強表示,中國仍有6億人口每個月的收入在1000元左右,這在中等城市租房都困難。兩屆總理後,李克強於2023年3月到期退休,當年10月不幸去世。新總理李強曾是習近平在浙江主政時的部下,被普遍看作是百分之百的習家軍。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N. Asfouri
習近平領悟打壓民企的後果 從官方去年下半年以來針對民企推出的一系列動作看,很難說它扶持民營經濟的發展是權宜之計,口是心非。雖然前不久的兩會沒有出台民營經濟促進法,讓一些人士頗感失望,但與其說官方誠意不夠,不想立法保護民企,不如說這部法律在一些具體的細節上還存有爭議。事實上,對民企的重視 ,並非取決官方的主管願望,而由客觀現實決定。現在的現實就是,民營經濟在中國已經取得重要地位,離開民營經濟,寸步難行。過去幾年中國經濟的蕭條,已經懲罰了習,讓他明白限制打壓民企的後果。除非他不想盡快讓中國經濟恢復正常增長,早點實現所謂的中國式現代化,否則,必須重視民企。《求是》日前將他過去10多年有關民營經濟的言論輯成文章,以重要文章的形式發表,這個動作,加上對司馬南的處罰,都是要打消外界特別是民營企業家對扶持和發展民營經濟的疑慮。
雖然官方對待民企不是玩假的,但官媒對李嘉誠的聲討也確實產生了某些後遺症,所以這提醒官方,在市場對官方的信心還很脆弱的狀態下,不能隨意拿國家利益的大帽子去扣在某些知名民企頭上。還好,對司馬南偷稅的處罰對沖了這種不利影響,這當然不是官方有意這樣安排的,純粹是偶然,但由此也反映出在民企的問題上,通過司馬南、李嘉誠這兩個案例,現實正迫使習近平重視民企的訴求,在此意義上,這三個男人無意中正在搭一台戲。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DW中文有Instagram !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