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國民黨和民眾黨 藍白「合不合」?

2023年10月16日

國民黨和民眾黨宣稱要在2024年台灣總統立委選舉中合作,促成「藍白合」,為兩黨共同推出總統候選人鋪路,但是從隨後各方的反應看來,反而是凸顯了兩黨之間的矛盾和缺乏互信。

2024年台灣總統候選人主要三位候選人,由左至右分別是國民黨的侯友宜、民眾黨的柯文哲,和民進黨的賴清德。
2024年台灣總統候選人主要三位候選人,由左至右分別是國民黨的侯友宜、民眾黨的柯文哲,和民進黨的賴清德。圖片來源: Kyodo/Yomiuri ShimbunAP/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不論是國民黨還是民眾黨都很清楚,就算合作都不一定能贏,如果兩黨不合作,那就是「保送」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經過10月14日閉門會談,兩黨代表確定,侯友宜和柯文哲將進行三次政策辯論,作為兩黨合作的「起步」,但是之後的發展卻又令人覺得,「藍白合」大概是沒希望了。

柯文哲為首的民眾黨表示,辯論之外還要比民調。而國民黨明知柯文哲不會接受,會前還是丟出要先辦兩人之間的所謂「民主初選」。為什麼?這和這兩黨爭取各自生存有很大的關係。

國民黨雖然在2022年的地方選舉中「大勝」,但是在今年到目前為止的民調,侯友宜和國民黨的支持度不單是追不上賴清德,即便是與柯文哲對比,也是落後的多、領先的少,打贏總統大選這場大戰的可能性是愈來愈渺茫。如果輸掉總統大選,國民黨會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柯文哲為延續2014年以來積攢的政治勢力,在2019年成立民眾黨。至今雖然逐步發展,但是如果要和民進黨或國民黨平起平坐,需要進一步拓展組織和地方力量。回顧歷史,當初柯文哲崛起受到民進黨協助,後來雙方「翻臉」,親綠勢力與他斷絕往來,令柯再也無法從綠營取得支持。民眾黨「明顯反綠」的路線更是擺明要和民進黨競爭。

未來如果要壯大民眾黨,柯文哲只能去爭取比較偏向國民黨的藍營選民,但這就威脅到了國民黨,尤其是不少選民本來就是絕對不會投給民進黨,只不過現在看國民黨好像氣勢不如人,所以才會起心動念要投給柯文哲。而民眾黨缺乏地方組織動員力量,如果「藍白合」成功、但是總統候選人是柯文哲的話,那麼國民黨多年建立起來的地方組織就能為柯文哲所用,國民黨的生存危機會更加嚴重。

民眾黨主席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15日表示,他的目標是「整合在野力量,找出最強組合候選人」,他質疑國民黨的方案「別有用心」。圖片來源: Vcg/MAXPPP/dpa/picture alliance

這樣看來,兩黨僅僅用「下架民進黨」是沒有辦法消弭彼此的矛盾,而國民黨自然也清楚柯文哲的盤算,當然會丟出讓柯文哲難以接受的條件,這樣要是「藍白合」失敗,國民黨就能將責任歸咎於不肯接受條件的柯文哲。

但與侯友宜相比,柯文哲的口才比較好,民眾黨唯他馬首是瞻,柯也擅於「空戰」,在網路上帶風向製造話題,加上民調多數時候領先,所以辯論加對比民調,柯文哲不吃虧。但國民黨提出的「民主初選」對柯文哲可就不利了,首先是距離登記截止日11月24日剩下時間不多,如何能夠在短時間內舉辦雙方都認可的「民主選舉」?

何況國民黨的組織動員能力遠超過民眾黨,照著國民黨的條件走,柯文哲肯定吃虧,故而柯文哲需要讓外界認為,國民黨才是破壞「藍白合」的始作俑者、造成淺藍選民流向民眾黨的白營,如此民調有優勢的柯文哲就算沒贏得大選也不算輸,因為民眾黨能夠繼續壯大,到時候吃虧的反而就可能是國民黨。

還有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那就是國民黨的侯友宜雖然民調不看好,但是就國民黨而言,一個擁有組織動員力量、38個立委席位的百年泱泱大黨,沒有理由禮讓只有5個靠政黨票取得立委席位、地方選舉也只贏得一個新竹市的民眾黨,而且民眾黨內,除了自稱是228事件受害者家屬,而曾經「痛斥」國民黨 的柯文哲之外、也還有不少當初高喊「下架國民黨」的政治人物,國民黨如何能接受自己一個大黨淪為民眾黨這種小黨的配角?

兩黨候選人沒一個想當副手,彼此也沒有開誠佈公,才說要辯論後面就已經相互指責對方「沒誠意」,雖然政壇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但是起碼就目前看來,國民黨與民眾黨「藍白合」好像有相當遙遠的距離。

柯文哲拒絕國民黨提出的「開放式初選」,還說「搞不好讓給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選也不會上」,侯友宜競選期盼雙方心平氣和,「會更有助於雙方談論合作」。圖片來源: Chiang Ying-yi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詹威克:台灣出生的醫界逃兵,曾經客居美國然後到英國從事媒體工作,也研究東亞歷史,八十年代離開台灣,繞世界一圈後返台定居。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