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大外交成功將中國變成西方公敵

何頻
2022年5月6日

當今世界,中國不再是美國的戰略夥伴,而是競爭對手,這一點應該沒有人還會質疑。但旅美資深媒體人何頻認為,北京所面臨的問題還不僅僅是美國,而是西方國家的普遍反感。而在此其中,中國的外交「戰狼們」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在包括冬奧會的一系列國際事務中 中國當局的自信心前所未有高漲
在包括冬奧會的一系列國際事務中 中國當局的自信心前所未有高漲圖片來源: Natacha Pisarenko/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官員近日表示,沒有發現中國在經濟與軍事上支持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讓他們鬆了口氣。

但是,中國官員可不會鬆口氣。他們很清醒地知道,美國頭號的對手不是俄羅斯,而是中國。對於美中而言,未來的衝突是戰爭、意識形態,還是經濟科技領域,都決定了21世紀的真正走向。

中國外交官找不到宴請的客人

美國在二戰之後主導了世界秩序,從來不放過對手,即使日本、西德這種駐有美軍的民主國家,也不能在經濟、技術上挑戰;即使俄羅斯被奧巴馬鄙視為課堂角落的小痞子,但是無視北約權威的後果是嚴重的,普丁對烏克蘭的侵略,其實是給了美國削弱俄軍絕佳的機會。

也就是説,今天美中的敵意在冷戰之後就注定了的。中國不再是美國需要的戰略夥伴,而是不斷上升的對手。克林頓關於用經濟推動中國民主的說法,只是為了WTO而討好美國國會議員罷了。

從克林頓開始,圍堵中國的聲音只是因為911而短暫休息。能量持續上升的中國得不到美國的尊重,在美國很多政客看來,中國只不過是不知報恩的小偷。

但是,對於北京政府而言,更大的問題是,中國如今不只是美國的結構性對手,而且成為了西方世界的公敵。要知道,對於眾多的西方國家而言,他們與美國的利益、雄心並不一致,他們不需要爭霸。

中國外交部被許多網間聲音戲稱為「斷交部」圖片來源: S. Shaver/dpa/picture-alliance

過去幾十年中,美國已經對中國的強勢有了痛切的感受。西方諸國卻在爭相與中國合作,進入世上最有吸引力的市場,也期待幾乎是天文數字的投資。

迎接習近平的不只是英女王的黃金馬車,還有法國第五共和以來最高的禮賓規格,義大利加入了一帶一路,德國總理則幾乎每年都去中國。

然而,現在的形勢完全變了。對於西方諸國而言,中國不再是具有魅力的國家,而是與俄羅斯緊緊地被綁在一起。

不只是疫情讓中國隔離了世界,即使是身處西方的中國外交官,也找不到宴會的客人。在西方的媒體上,中國不是醒來的睡獅,而是令人厭惡、需要躲避的戰狼。

正是戰狼,中國外交官曾經沾沾自喜的稱號,沒有用外交改變中國的處境,反而不斷用輕狂,甚至惡毒的方式,讓文明世界對中國越來越不安。

胡錦濤將李肇星詩集重重放下

中國掉入了自己挖掘的陷阱,外交環境比六四事件時嚴重得多。

1989年,當解放軍坦克碾過天安門廣場時,中國每一個駐外的使領館前,都擠滿憤怒的民眾。

幾乎所有的西方國家都在制裁中國,

而打破孤立局面的,正是外交部長錢其琛。

錢其琛並沒有派駐過西方,他與中紀委書記趙樂際父親的留學經歷是在蘇聯完成的。

但是,錢其琛超越意識形態的外交觀,總是謙和的微笑,軟化了充滿敵意的眼光。

錢其琛的外交遺產沒有人繼承。自稱從小挨過餓的李肇星以此認為西方沒有資格談人權,而這位駐美大使在華盛頓的爭議言行,在剛剛去世的歐布萊特國務卿的回憶錄中有記錄。

真正造成中國外交形象難以修復的是王毅。2016年,他在加拿大出訪期間對一名西方記者關於中國人權問題的問題做出嚴厲而又憤怒的回應:「妳沒有發言權!」而記者當時的提問對象並非王毅,而是加拿大外長迪翁。

王毅以外長之身,開啟了戰狼外交的新時代。

中國歷任外交部長一般都被排除在政治核心圈子外,不在25名政治局委員之列。這與大國地位是不相配的,使得外長需要更多的「媚骨」才能受到當上的關愛。也許,以此理解王毅的出格,更多是為了迎合習近平。

女婿:中國外交部的內循環

無論是李肇星,還是王毅,作為中國外交部長,他們最有趣的共同點,都是外交官女婿。

中國外交官也樂於討論這個話題。在普通人看來,外交官衣著光鮮穿梭於權貴晚會。事實上,中國外交官往往是隔離於外部世界。

在中共建政之初,20位將軍成為了中國的大使。周恩來在外交部成立儀式上,說出了奠基之語:「外交不能亂搞,不能沖動。不要冒昧,不要輕敵,不要趾高氣揚,不要無紀律亂出馬……」。

中共「外交之父」的這番話,被簡化為一句:「外交無小事。」也許周恩來最開始是給那些將軍外長發出警告,卻成為幾十年來中國外交官的緊箍咒,使外交成中國最封閉的系統。

在使領館並不明亮的樓房裡,過去很長時間,外交官最盼望的是公共食堂開餐,樂於討論的是購買什麼免稅的三大件,一些大使則在暗中為自己女兒挑選對象。

挑婿其實也是挑選幹部。被挑中的這些乖巧、用功的男子,按照岳父安排的仕途,一步步爬升。

戴秉國、王光亞、李肇星、王毅、劉結一被視為「外交女婿五傑」,三個正部級,兩個副國級。

這個近親繁殖系統產生了一個巨大的功能,就是拒絕外來人員進入。在中央部委中,外交部是人才交流最少的官僚機構,幾乎所有的駐外大使,都是外交部挑選、確定的。即使是習近平,頂多只對幾位使節人選作些過問。

大使:招待所所長的奢望

沒有任何一個中國部委,比外交部擁有那麼多高級官員,其中最多的是級別很高、缺乏實權的大使。

這些眾多的大使,經歷了數個職位的晉陞,最終修練成使領館館長,從行政經驗而言,當然是很豐富的。

但是,這些特命全權大使,很長時間扮演的只是招待所長的角色。他們最盼望的是,政治局常委的到訪。

為國家級領導人提供服務,那是他們最風光的時候。依照內部慣例,每位政治局常委,每年都得安排一次國事訪問,同時出訪數個國家。由於一些常委,例如分管意識形態者,很難被西方國家邀請,反而給駐中小國家的大使爭寵的機會。

大使比較自在的是,參加當地愛國僑領的活動。在那樣的場合中,那些急迫與大使合影的華人,不少是借機可以衣錦還鄉之輩,也有人是回國尋找商機。

鮮少見到如前駐法大使吳建民、駐美大使崔天凱那樣,可以真正獲得所駐國的接受。尤其是崔天凱,在惡劣的中美氣氛中,居然能獲得美國媒體的讚賞。

絕大多數大使堅守了為官低調的原則,但是,在外長王毅的影響下,還是有數位大使勇敢地跳了出來,成全了西方的政客。 

這些被認為屬於戰狼大使者,至少包括盧沙野、桂從友、劉曉明,曾分別出使加拿大、瑞典、英國。

他們用侮辱性的語言攻擊所在國,與大使身份是相違背的。他們離任時,得到的評語是:

「盧沙野是一位非常不專業的外交官。他沒有試圖理解加拿大立場、不與加拿大合作解決問題,而是霸凌我們,對我們下最後通牒,當然結果都適得其反。」

「桂從友讓瑞典嚇了一跳,會想念他的瑞典人應該不多。」

英國外交部則曾召見劉曉明,指劉的言論「不可接受、不夠準確」。

不過,有意思的是,我們很少發現中國駐美的大使們(包括數位大使銜的總領事)在美國放言無忌。

發言人之變:戰狼是個群

在紐約,中國有三位大使銜的外交官,一位是駐紐約總領事,兩位是駐聯合國正副代表。

紐約是中國外交官歷練之地,包括擔任過外交部發言人的李肇星、吳建民、陳健、沈國放、崔天凱、章啟月、耿爽等。

中國外交部新聞司由情報司演變而來,但召開第一次新聞發佈會是30年之後的1982年。

錢其琛作為首位公開亮相的發言人,獲得了迅速的晉陞。也因此,在內部形成了所謂「新聞系」。

錢其琛之後的幾位發言人,即使他們並不能給大家驚喜,多半還是生硬的政治宣示,但是普遍得到記者的理解,甚至好評。

原因很簡單,在缺乏言論自由的國度,發言人是體制的代言人,除非他們可以失去這個職業。

但是,當發言人以譏諷、嘲弄甚至攻擊性的口氣回答記者提問時,人們很清楚地知道,這不是發言人的輕浮,而是這個國家開始輕狂。

這不只是某人的品性,這是他們共同的群像。當西方人看到中國國家的面孔,如此缺乏真誠、充滿敵意、沒有職業性,當然知道是這個國家已經不想掩飾暴發戶的報復心態,他們已經敢於挑戰西方。

大外宣與大外交,是中國起飛的雙翼,是中國的形象設計師,是中國化解敵意的使者,消耗巨資,費盡心機,卻讓中國變成了西方的公敵。

習近平面對這樣的成果,會有多大的動力改變?在很多人看來,這一切,不正是為了迎合他的復興大夢嗎?大外交正是冠上了習近平的大名。

 

何頻曾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加拿大、美國從事媒體工作,報導、評論中美關係超過30年,接觸過眾多外交官。現任明鏡集團董事長。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