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官員近日表示,沒有發現中國在經濟與軍事上支持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讓他們鬆了口氣。
但是,中國官員可不會鬆口氣。他們很清醒地知道,美國頭號的對手不是俄羅斯,而是中國。對於美中而言,未來的衝突是戰爭、意識形態,還是經濟科技領域,都決定了21世紀的真正走向。
中國外交官找不到宴請的客人
美國在二戰之後主導了世界秩序,從來不放過對手,即使日本、西德這種駐有美軍的民主國家,也不能在經濟、技術上挑戰;即使俄羅斯被奧巴馬鄙視為課堂角落的小痞子,但是無視北約權威的後果是嚴重的,普丁對烏克蘭的侵略,其實是給了美國削弱俄軍絕佳的機會。
也就是説,今天美中的敵意在冷戰之後就注定了的。中國不再是美國需要的戰略夥伴,而是不斷上升的對手。克林頓關於用經濟推動中國民主的說法,只是為了WTO而討好美國國會議員罷了。
從克林頓開始,圍堵中國的聲音只是因為911而短暫休息。能量持續上升的中國得不到美國的尊重,在美國很多政客看來,中國只不過是不知報恩的小偷。
但是,對於北京政府而言,更大的問題是,中國如今不只是美國的結構性對手,而且成為了西方世界的公敵。要知道,對於眾多的西方國家而言,他們與美國的利益、雄心並不一致,他們不需要爭霸。
過去幾十年中,美國已經對中國的強勢有了痛切的感受。西方諸國卻在爭相與中國合作,進入世上最有吸引力的市場,也期待幾乎是天文數字的投資。
迎接習近平的不只是英女王的黃金馬車,還有法國第五共和以來最高的禮賓規格,義大利加入了一帶一路,德國總理則幾乎每年都去中國。
然而,現在的形勢完全變了。對於西方諸國而言,中國不再是具有魅力的國家,而是與俄羅斯緊緊地被綁在一起。
不只是疫情讓中國隔離了世界,即使是身處西方的中國外交官,也找不到宴會的客人。在西方的媒體上,中國不是醒來的睡獅,而是令人厭惡、需要躲避的戰狼。
正是戰狼,中國外交官曾經沾沾自喜的稱號,沒有用外交改變中國的處境,反而不斷用輕狂,甚至惡毒的方式,讓文明世界對中國越來越不安。
從上世紀70年代美中關係正常化到如今川普访華,時光流逝、歷史變遷,這40年裡,雙方峰會的主角、話題以及交流方式都發生了不少改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A. Harnik1972年2月,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並與毛澤東進行了會晤,標誌中美關係正常化的開始。不過,這次見面的時候雙方尚未正式建交。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Everett Collection尼克森訪問中國的重頭戲當然是會見毛澤東,但是他見到的第一位中國高層領導人是周恩來。這位中國總理在機場迎接尼克森,並一起檢閱了三軍儀仗隊。人們在這張照片上看不到的是,畫面之外樹立的大型標語:「全世界被壓迫人民、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紅色共產中國與資本主義美國之間,從互不往來到嘗試接觸,其間分寸把握之艱難肯定遠超出學習使用筷子。畢竟,僅僅20年前,雙方還在北韓進行了一場激烈殘酷的戰爭。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1979年,時任副總理的鄧小平出訪美國,在華盛頓會見了卡特總統,這也是中共建政後首位領導人訪美。當時的中國剛開始走出文革時期,鄧被稱為改革者,但十年之後,他展現獨裁手腕,武力鎮壓六四民運。而卡特在2002年因為對人權事業的貢獻而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圖片來源: AFP/AFP/Getty Images六四槍聲響起,中美關係也隨即進入冰期,與此同時,改革派領軍人物趙紫陽的政治生命也宣告結束,並從公眾視線中消失,軟禁至死。圖中為趙紫陽在1984年1月11日會見前來訪問的老布希。當時後者還只是雷根總統的副手,直到1989年1月才當選總統。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趙紫陽下台之後,原任上海市委書記的江澤民得到鄧小平及中共黨內保守陣營的支持,成為中共總書記。中美關係一度進入低谷。兩國領導人直到1997年11月才進行了第一次正式峰會,圖為江澤民和克林頓在峰會之後的新聞發布會上。
圖片來源: JOYCE NALTCHAYAN/AFP/Getty Images江澤民是中共領導人中少有的「活躍派」,在媒體面前屢有意外「表現」,比如唱歌、秀外文等,但得到的反響卻是褒貶不一。圖中是2002年江澤民訪問小布希總統家鄉德克薩斯州的農場。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江澤民2002年交出權力之後,胡錦濤成為其接班人,小布希也迎來了新的「北京客人」。與江的」活躍」不同,胡錦濤作風低調,給人印象嚴謹刻板。難怪他上台之後,國際媒體紛紛提問「Who is Hu?」
圖片來源: ANATOLY MALTSEV/AFP/Getty Images2009年1月,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胡錦濤立即致電祝賀,當年11月歐巴馬便訪問中國,凸現美中關係的重要性。兩年之後的2011年1月,胡錦濤訪問美國,由於此前一年接連發生天安艦事件和延坪島炮擊,朝鮮半島问题成為焦點。
圖片來源: JEWEL SAMAD/AFP/Getty Images美國的「第一夫人」經常出現在各種政治場合,為丈夫造勢助陣,米歇爾‧歐巴馬也不例外,而除江青以外,中共領導人的夫人們一般除了隨同出訪之外很少出現在公眾輿論視線之內。
圖片來源: ROBYN BECK/AFP/Getty Images2014年3月,時任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應時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邀請對北京、西安、成都等城市進行訪問。這既是米歇爾首次訪華,也是美國第一夫人歷史上第一次單獨正式訪華。坊間傳聞說彭麗媛不但指導米歇爾寫書法,二人還切磋了中國聲樂的民族唱法。
圖片來源: Reuters2014年11月10日,時任美國總統的歐巴馬對華進行國事訪問。歐巴馬和習近平二人夜遊中南海,並在瀛台進行了一次中式「莊園峰會」,兩人一邊散步一邊交談。歐巴馬抵達北京首日就宣佈,將延長中國學生和商務旅遊簽證的有效期,中國外交部隨後也宣佈了對美國公民的同等簽證安排。
圖片來源: Reuters/G. Baker瀛台小聚一年後,2015年9月,習近平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在華盛頓停留期間,身著西裝不繫領帶的習近平同歐巴爾經賓夕法尼亞大道,散步前往布萊爾國賓館。歐巴馬在那裡安排了一場小範圍晚宴。美中領導人之間增添了很多非正式對話模式。
圖片來源: Reuters2017年4月,被稱為「冬季白宮」的位於佛羅裡達州的海湖莊园(Mar-a-Lago)迎來習近平作為賓客。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Photoshot/L. Hongguang川普携夫人和女兒在海湖莊園設宴款待了習近平夫婦,燭光晚宴給這次莊園會面也帶上些許浪漫味道。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J. Watson2017年11月8日,川普抵達北京,開始他的首次中國之旅。剛下飛機,他就攜夫人一同遊故宮,陪同遊覽的中國一把手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A. Harnik 胡錦濤將李肇星詩集重重放下
中國掉入了自己挖掘的陷阱,外交環境比六四事件時嚴重得多。
1989年,當解放軍坦克碾過天安門廣場時,中國每一個駐外的使領館前,都擠滿憤怒的民眾。
幾乎所有的西方國家都在制裁中國,
而打破孤立局面的,正是外交部長錢其琛。
錢其琛並沒有派駐過西方,他與中紀委書記趙樂際父親的留學經歷是在蘇聯完成的。
但是,錢其琛超越意識形態的外交觀,總是謙和的微笑,軟化了充滿敵意的眼光。
錢其琛的外交遺產沒有人繼承。自稱從小挨過餓的李肇星以此認為西方沒有資格談人權,而這位駐美大使在華盛頓的爭議言行,在剛剛去世的歐布萊特國務卿的回憶錄中有記錄。
真正造成中國外交形象難以修復的是王毅。2016年,他在加拿大出訪期間對一名西方記者關於中國人權問題的問題做出嚴厲而又憤怒的回應:「妳沒有發言權!」而記者當時的提問對象並非王毅,而是加拿大外長迪翁。
王毅以外長之身,開啟了戰狼外交的新時代。
中國歷任外交部長一般都被排除在政治核心圈子外,不在25名政治局委員之列。這與大國地位是不相配的,使得外長需要更多的「媚骨」才能受到當上的關愛。也許,以此理解王毅的出格,更多是為了迎合習近平。
女婿:中國外交部的內循環
無論是李肇星,還是王毅,作為中國外交部長,他們最有趣的共同點,都是外交官女婿。
中國外交官也樂於討論這個話題。在普通人看來,外交官衣著光鮮穿梭於權貴晚會。事實上,中國外交官往往是隔離於外部世界。
在中共建政之初,20位將軍成為了中國的大使。周恩來在外交部成立儀式上,說出了奠基之語:「外交不能亂搞,不能沖動。不要冒昧,不要輕敵,不要趾高氣揚,不要無紀律亂出馬……」。
中共「外交之父」的這番話,被簡化為一句:「外交無小事。」也許周恩來最開始是給那些將軍外長發出警告,卻成為幾十年來中國外交官的緊箍咒,使外交成中國最封閉的系統。
在使領館並不明亮的樓房裡,過去很長時間,外交官最盼望的是公共食堂開餐,樂於討論的是購買什麼免稅的三大件,一些大使則在暗中為自己女兒挑選對象。
挑婿其實也是挑選幹部。被挑中的這些乖巧、用功的男子,按照岳父安排的仕途,一步步爬升。
戴秉國、王光亞、李肇星、王毅、劉結一被視為「外交女婿五傑」,三個正部級,兩個副國級。
這個近親繁殖系統產生了一個巨大的功能,就是拒絕外來人員進入。在中央部委中,外交部是人才交流最少的官僚機構,幾乎所有的駐外大使,都是外交部挑選、確定的。即使是習近平,頂多只對幾位使節人選作些過問。
大使:招待所所長的奢望
沒有任何一個中國部委,比外交部擁有那麼多高級官員,其中最多的是級別很高、缺乏實權的大使。
這些眾多的大使,經歷了數個職位的晉陞,最終修練成使領館館長,從行政經驗而言,當然是很豐富的。
但是,這些特命全權大使,很長時間扮演的只是招待所長的角色。他們最盼望的是,政治局常委的到訪。
為國家級領導人提供服務,那是他們最風光的時候。依照內部慣例,每位政治局常委,每年都得安排一次國事訪問,同時出訪數個國家。由於一些常委,例如分管意識形態者,很難被西方國家邀請,反而給駐中小國家的大使爭寵的機會。
大使比較自在的是,參加當地愛國僑領的活動。在那樣的場合中,那些急迫與大使合影的華人,不少是借機可以衣錦還鄉之輩,也有人是回國尋找商機。
鮮少見到如前駐法大使吳建民、駐美大使崔天凱那樣,可以真正獲得所駐國的接受。尤其是崔天凱,在惡劣的中美氣氛中,居然能獲得美國媒體的讚賞。
絕大多數大使堅守了為官低調的原則,但是,在外長王毅的影響下,還是有數位大使勇敢地跳了出來,成全了西方的政客。
這些被認為屬於戰狼大使者,至少包括盧沙野、桂從友、劉曉明,曾分別出使加拿大、瑞典、英國。
他們用侮辱性的語言攻擊所在國,與大使身份是相違背的。他們離任時,得到的評語是:
「盧沙野是一位非常不專業的外交官。他沒有試圖理解加拿大立場、不與加拿大合作解決問題,而是霸凌我們,對我們下最後通牒,當然結果都適得其反。」
「桂從友讓瑞典嚇了一跳,會想念他的瑞典人應該不多。」
英國外交部則曾召見劉曉明,指劉的言論「不可接受、不夠準確」。
不過,有意思的是,我們很少發現中國駐美的大使們(包括數位大使銜的總領事)在美國放言無忌。
為了維護中國國家利益,中國的外交官、學者們如今已經不再避諱採取咄咄逼人的態度,並且常常是以對抗的方式應對摩擦和分歧。這一風格被外界稱為「戰狼外交」。而這一詞是怎麼來的,「戰狼外交」的代表人物都有誰,這一策略產生又了什麼樣的影響?
2015年,由吳京自導自演的軍事題材電影《戰狼》上映後受到歡迎。中國媒體搜狐新聞報導,該片票房達到5.45億人民幣。吳京繼而在2017年推出了續集《戰狼2》,片子同樣賣座。這部電影民族主義情緒相當濃厚,其中的一些台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中國護照不能讓你到達世界上每個地方,但他能讓你從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回來」廣為流傳。而幾乎在同一時期,川普出任美國總統,中美爆發貿易戰。中國外交作風漸漸強硬,這種新的外交風格開始被形容為「戰狼式外交」。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Weihong北京近年來一改鄧小平定下的韜光養晦外交基調。CNN指出,與過去幾十年素來溫和的中國外交官們相比,「戰狼外交」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類型。這些中國外交官不會發表冗長的聲明,而是在推特和其他社群網站平台上,對任何針對中國或共產黨的批評進行直接回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 Ohde中國的外交官們最初並沒有否認這種表述。根據中國官媒央視報導,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今年5月曾表示,中國堅持走和平路線,然而因為世界上有「狼」,因此中國需要「戰狼」來捍衛國家尊嚴。圖為《戰狼2》劇照。
圖片來源: Koch Films「戰狼外交」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其言論多次引發爭議。比如3月,他在推特上提出,可能是美軍把新冠疫情帶到了武漢。 「五眼聯盟」外長發出針對香港問題的聲明後,他在例行發布會上回應,不管他們長「五隻眼」還是「十隻眼」,只要膽敢損害中國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小心他們的眼睛被戳瞎。最近一次引發爭議是趙立堅發布的一則抨擊澳軍在阿富汗戰爭罪行的推文以及相關圖片。澳洲總理莫里森表示,中國政府完全應該為這條推文感到羞恥。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中國駐澳洲大使成競業4月威脅說,如果澳州政府繼續推動調查新冠病毒源頭(圖為冠狀病毒結構示意圖),中國民眾可能抵制澳洲的产品或者旅遊。中國駐巴西大使楊萬明則針對巴西總統博爾索納羅的兒子指責中共「專制政權」的說法,在推特上稱他去了一次邁阿密後「感染思想病毒」。
圖片來源: Reuters/NEXU Science Communication《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最近發出「戰狼嗆聲」,聲稱若是蓬佩奧及以上美國官員訪台,中國應該在台北超低飛行動,宣誓中國主權。學者金燦榮(見圖)曾表示,中國塊頭大了,物理上再繼續韜光養晦已經做不到了,他在2018年11月的一次講話中說,中國GDP是日本的2.5倍,現在蹲下來也比日本高,怎麼韜光養晦。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Kyodo可北京的「戰狼外交」未能改善中國的國際處境,相反,地緣政治變得進一步惡化。澳洲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的學者漢森(Fergus Hanson)指出,由於中共開始表現得日益「咄咄逼人」,其在澳民眾輿論中的形象「急轉直下」。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站出來反對中國「戰狼外交」,明確表示對於新疆再教育營和限制香港自由的反對。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中國外交部最近也不滿「戰狼外交」的說法。根據中國外交部網站,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在一次論壇發演講時表示,給我們貼「戰狼外交」這個標籤,至少是對中國外交的誤解。他還指出,中國從來就是禮儀之邦、以和為貴,從沒有主動挑釁別人,也沒有跑到別人家門口更沒有到別人家裡去挑事,「是別人到我們家門口耀武揚威,我們不得不奮起自衛」。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 Dela Pena 發言人之變:戰狼是個群
在紐約,中國有三位大使銜的外交官,一位是駐紐約總領事,兩位是駐聯合國正副代表。
紐約是中國外交官歷練之地,包括擔任過外交部發言人的李肇星、吳建民、陳健、沈國放、崔天凱、章啟月、耿爽等。
中國外交部新聞司由情報司演變而來,但召開第一次新聞發佈會是30年之後的1982年。
錢其琛作為首位公開亮相的發言人,獲得了迅速的晉陞。也因此,在內部形成了所謂「新聞系」。
錢其琛之後的幾位發言人,即使他們並不能給大家驚喜,多半還是生硬的政治宣示,但是普遍得到記者的理解,甚至好評。
原因很簡單,在缺乏言論自由的國度,發言人是體制的代言人,除非他們可以失去這個職業。
但是,當發言人以譏諷、嘲弄甚至攻擊性的口氣回答記者提問時,人們很清楚地知道,這不是發言人的輕浮,而是這個國家開始輕狂。
這不只是某人的品性,這是他們共同的群像。當西方人看到中國國家的面孔,如此缺乏真誠、充滿敵意、沒有職業性,當然知道是這個國家已經不想掩飾暴發戶的報復心態,他們已經敢於挑戰西方。
大外宣與大外交,是中國起飛的雙翼,是中國的形象設計師,是中國化解敵意的使者,消耗巨資,費盡心機,卻讓中國變成了西方的公敵。
習近平面對這樣的成果,會有多大的動力改變?在很多人看來,這一切,不正是為了迎合他的復興大夢嗎?大外交正是冠上了習近平的大名。
何頻曾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加拿大、美國從事媒體工作,報導、評論中美關係超過30年,接觸過眾多外交官。現任明鏡集團董事長。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