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川普是中國改革的「助產士」

2021年1月18日

馬克思曾在其名著《資本論》中說過:「暴力是每一個孕育著新社會的舊社會的助產婆」。德國之聲客座評論員鄧聿文認為,借用這句話,也可以說,川普是中國改革的「助產士」。而不管改革最後走到哪一步,是否會成功,中國人民都應該感謝這位已經窮途末落的美國總統。

Symbolbild USA China Beziehungen
川普对中國改革起到了「催化」作用嗎?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B. Trotzki

(德國之聲中文網)川普1月20日將卸任,輿論早就在總結其政治遺產了。有人把他4年的所作所為概括為「川普主義」,我不打算面面俱到,而只重點談談美中關係。川普最主要的外交遺產,是他重置了美中關係,將美國長達40年的對華政策由「接觸+競爭」轉變為「競爭」沒有「合作」,也即「遏制」,尤其在去年,重回過去的冷戰態勢,稱作「新冷戰」。這屆美國政府出台的打擊中國舉措之多,力度之重,無出其右,兩國只差沒有爆發一場軍事衝突。

對於這一點,少有人會有爭議。有爭議的是,川普对華遏制的作用或效果如何。一些人會認為,美國在經濟、科技、人權、地緣政治方面對中共/中國的打擊和圍堵效果顯著,如果再給川普4年,中國將在美國的超強壓力面前無還手之力,若不束手就擒,舉白旗投降,共產黨只怕會被推翻,這是許多人無條件支持川普的原因,把他看成中國人民的「大救星」,誰反對川普,說他不好,就跟誰急。另一些人則認為,美國對中共/中國的打擊看似厲害,使中國難受,卻並未有太大殺傷力;相反,由於川普抗疫無能、大選不認輸,再加上美國其他一系列嚴峻的國內問題,如政治極化、種族衝突、社會撕裂,美國不但未能遏制住中國,反被盟友疏遠,中共在民眾中的支持度上升,合法性得到強化,習近平的地位也比過去更鞏固。

真理或許在這兩極評價之間。不能說川普遏制中國沒有一點成效,其最大作用,是喚醒了西方國家對中共的警覺,惡化了中國的地緣政治環境,也在中共內部和中國社會部分民眾特別是自由主義群體中,衍生了對中共和習近平的高度不滿,製造了離心力量,並導致中國產業鏈的緊張以及關鍵科技行業和企業的脫鉤和斷供風險。

圖片來源: Tom Brenner/Reuters

然而,過於誇大川普对中國的打擊作用也不對。以他最在乎的貿易戰為例,美國彭博社前不久進行了全面總結,發現,3年下來美國輸了,中國不但在美國疫情前就頂住了川普的關稅「重炮」,而且從貿易順差和美國對中國的投資來看,兩者都在增加,中國自己的統計也證實了這點,去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再創新高,美國依然是中國最大的單一出口市場,後者出口產品並未降價,增加的關稅基本由美國出口商和消費者承擔。

中美經濟實力的差距也在迅速縮小。鑑於美國去年負增長中國正增長,以及今年據預計兩者的增速差距也將繼續拉開,國際多家智庫預測中國將提前5年、最快2028年經濟總量趕上美國。儘管美國的總體實力尤其軍力要比中國強大得多,但經濟實力是基礎,經濟趕上美國,中國就能夠把更多的財力投射到科技、意識形態、軍事等方面,從而縮小和美國的差距,屆時美國將遭遇一個和自己比肩的對手。雖然在中國何時趕超美國這一點上會有爭議,但中國可以趕上美國也在得到更多學者的認同。

不過在我看來,在川普把中國打疼的同時,也驚醒了中共和中國民眾,就像他使得西方對中國警覺一樣。這是美國對華遏制戰略必然會產生的結果。我向來認為,中共雖然作為專制政體並在習近平時代發展成為極權,但它沒有完全喪失對外界的感知能力,在外部環境的刺激下,還是能夠產生某種改變要求的,甚至在某個時段改變的動作也很大,放棄某些僵化的做法,雖然不得已。針對這一點,遏制中共的最好辦法,不是去刻意刺激它驚動它,而是讓它自我麻醉和潰變。因為極權政體是一人體制,政權乃至國家的命運掌握在領袖一人之手,縱使他天縱英明,可個人的智識和訊息總是有限的,尤其對一個剛愎自用、好大喜功的領袖來說,在個人的自我陶醉中總是最容易犯錯的,且一般犯的是大錯。那個時候再祭出目前的打擊手段,才真正有可能把中共打趴下。

但川普的史上最強制華讓中共和中國社會產生了危機感,如果說過去的「美帝亡我之心不死」中共只是說說,不一定當回事,這回確使它意識到亡黨亡國真真切切就在眼前。這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呢?不但讓中共有動力去修補各種受制於人的短板,而且過去長期推而不動的某些事情,現在中共也要去做。前者表現為內循環和科技自主的提出及制定相應的時間表;後者表現為中國經濟改革特別是開放的再啟動,以及搶在拜登上台前達成RCEP(區域全面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協議)和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還有表態申請加入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圖片來源: AFP/J. Eisele

中國經濟改革在過去十多年一直處於停滯狀態,儘管黨內開明派和民間呼籲啟動改革,然而,不論是因為習近平要討好極左勢力,還是受制於各種特殊利益集團的阻擾,總之是讓人們對中國改革很絕望。但自貿易戰開打尤其去年的美中對抗,中共大概也意識到不改革不行,於是經濟改革特別是開放在這幾年有迅速推進。

金燦榮這個被海外輿論視為國家主義的鷹派學者,對中國的開放有一個形象比喻,他把WTO看作小學水準,RCEP初中水準,中歐投資協定高中水準,CPTPP和北美自貿區大學水準。中國簽署RCEP和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表明在開放上已進入初中階段並向高中挺進,表態加入CPTPP則是向大學申請入學許可,一下子就跨過好幾個台階。

不僅如此,開放也倒逼改革。這是中國改革的經驗。RCEP特別是中歐投資協定需要中國修改國內的環境和勞工政策和法律,改革國企補貼機制,在過去這是中國不肯讓步的。但在美國的壓力下不得不對歐盟讓步,要進入「大學」,所作的讓步會更大,可能會涉及某些敏感的領域和政治問題,如允許獨立工會的存在。中共在這些長期堅守的領域讓步,目的就是通過開放以和世界經濟的深度捆綁來規避美國的圍堵。這反映了中共即使作為極權體制的某種變通性,而它完全是拜川普所「賜」。

官方正在塑造中國改革的氛圍。有學者把1978鄧小平的改革稱為第一次改革,把加入WTO稱為第二次改革,把達成RCEP和中歐投資談判說成第三次改革。儘管這後一次改革尚未起步或剛剛起步,但看樣子是不得不改,現在評估其效應還早,未來10年再回看這段歷史,正是拜特朗「成就」了中國第三次改革,他是中國改革的最大外部推動力量,是真正的「助產士」。僅此而言,不管改革最後走到哪一步,是否會成功,中國人民都應該感謝這位已經窮途末落的美國總統,這是他完全沒有料到的。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