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從去年秋天的「二十大」結束至今,中國的政局就跌宕起伏,幾乎每個月都有驚人事件發生,連帶社會、經濟也充滿動蕩。就在中國政府官宣李尚福、秦剛兩位國務委員落馬之際,剛剛卸任的前總理李克強就在上海暴亡,令中國公眾錯愕,不敢相信。
的確,李克強走的匆忙,沒有留下什麼政治遺囑,而他短短十年的總理生涯,政績似乎乏善可陳,政治遺產也近於無。當然,這擋不住人民的懷念,尤其是他在執政最後一年在深圳、在人大會議上的留言,無法不讓人對這位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的最後一位看守者倍生敬意,也無法不讓中國人將他與晚清重臣、也是李克強同鄉的李鴻章相比較,李鴻章猶如補鍋匠一般縫縫補補到最後一刻卻無力挽回大清頹勢。
李克強逝世後的當天,他的合肥市紅星路舊宅外逐漸被悼念的菊花和人群淹沒,公眾在社群網站微信上以各種方式悼念,特別是大學生們難得地參與其中,甚至紛紛「預約」進入天安門廣場悼念,引發中國高校管理層的高度緊張。他們害怕李克強的死亡可能再次引發胡耀邦1989年同樣心臟病發作去世後的大規模學生抗議。
胡耀邦是中國政壇中團派力量的締造者和靈魂人物,也是改革開放路線的象徵和犧牲品。李克強則是最後一位團派重量級政客,作為黨內倖存的最後一個派系力量代表與習近平共治十年,如李鴻章一般修修補補,也沒有撐過卸任後的一年,不能不說頗有一些捨身成仁的悲劇色彩,成為中國改革開放路線的最後殉道者。
這或許是李克強唯一的政治遺產,也就是名節。這是傳統中國儒家知識分子最為在乎的,但在當下中國卻可能最無關緊要的,堪自持卻不足以改變哪怕些微歷史進程。
畢竟一介書生。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68歲猝逝。他今年3月才剛剛退休。不過,早在去年的二十大,他就已失去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員和中央委員職務。普遍認為,他任總理的十年被「架空」了職權;與獨攬大權的習近平之間,他在公開表態中僅有些許意見不一致的跡象。
圖片來源: Andrea Verdelli/Getty Images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前國家主席胡錦濤突然被架走離場,臨走時輕拍李克強的肩膀,李克強則點頭回應。李克強曾被認為是胡錦濤支持的「共青團派」接班人。然而2012年,習近平最終成為最高領導人。在二十大上,李克強卸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員、中央委員。習近平則確保了自己的第三任期。
圖片來源: Koki Kataoka/AP/picture alliance2013年,李克強開始總理第一任期。在任期間,擁有經濟學博士的李克強強調簡政放權,提出網路+和「中國製造2025」。巴克萊資本當年發布報告,將李克強的經濟增長計劃稱為「李克強經濟學」: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槓桿化以及結構性改革。
圖片來源: How Hwee Young/dpa/picture alliance據《經濟學人》2010年引述維基解密,李克強任遼寧省委書記期間,曾於2007年向時任美國大使表示,GDP數據不可靠,他通過火車貨運量、用電量和銀行貸款發放量來判斷該省經濟狀況。《經濟學人》由此引申出「克強指數」的概念。圖為2007年李克強任遼寧省委書記時在北京出席中共十七大。
圖片來源: Andy Wo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然而,習近平上任後成立多個「領導小組」,其中包括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等。這些舉動被認為是架空了李克強總理職務下包括經濟領域在內的政府職能,從而讓習近平做到「大權獨攬」。
圖片來源: Kyodo/picture alliance 2020年1月27日,李克強作為「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受「習近平委託」,視察了武漢。習近平則是在3月10日才前往武漢。當年10月,習近平宣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然而,疫情拖長,持續了三年。長期封控使中國社會經濟領域大範圍陷入癱瘓。
圖片來源: AP/picture alliance2020年5月,李克強在全國人大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有六億人月收入僅1000元,「現在又碰到疫情,疫情過後民生為要」,「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這一表態與習近平此前的說法大相徑庭。習近平當年3月稱,到2020年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李克強在隨後視察山東期間,還提出「地攤經濟」,認為是創造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然而這一說法也受到一些官媒的「降溫」。
圖片來源: Liu Weibing/Xinhua/picture alliance 2022年8月,李克強視察深圳鹽田港時表示:「中國開放還要繼續往前推進,長江、黃河不會倒流。」這一表態他在當年3月的人大會議期間也曾作出。李克強在深圳還向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然而,中國「國進民退」、外商對投資環境感到不確定卻是現實。
圖片來源: Liu Bin/Xinhua/picture alliance李克強2011年任副總理期間,曾在訪問香港大學時發表英文演講。據媒體報導,他任總理出訪時,也曾使用英語發言或交談。他的妻子程虹則是英語教授,從事美國文學研究。圖為2018年李克強夫婦訪問柏林期間,與德國總統伉儷會晤。李克強是文革後首批大學生,在北大就讀法律和經濟。
圖片來源: Arne Immanuel Bänsch/dpa/picture alliance2014年,李克強訪問柏林期間,德國總理梅克爾與他在日程間隙參觀了一家超市。2015年,梅克爾訪華期間則前往了李克強的家鄉安徽省。
圖片來源: Tim Brakemeier/dpa/picture alliance李克強的仕途也並非沒有爭議。他曾於1998-2003年在河南省任職。德國之聲2013年報導,中國衞生部前官員陳秉中批評,李克強前任李長春主政期間,在河南推行"血漿經濟"導致河南農村爆發愛滋病疫情;而李克強受命掩蓋真相。中國官媒報導,2023年10月27日凌晨,李克強心臟病突發在上海逝世。
圖片來源: Andrea Verdelli/Getty Images 李克強縱有文革後新一代知識分子的專業能力和傳統士人的民本情懷,縱有1980年代強烈的改開使命感,身居高位卻眼睜睜看著在他任內中國日益閉關鎖國、民生困苦、市場經濟和法制建設雙雙陷入停滯,極大背離了身為一位1977級北大法律系精英的初衷,也辜負了黨外民眾對他的期望、對改開的最後信心。不能不說,這也是李克強政治生涯最大的遺憾。
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公眾此刻的心情,顯然不同於34年前主要是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對胡耀邦開明作風和平反知識分子功績的緬懷,而更像與李克強總理任內十年「苦苦支撐、節節敗退」的境遇高度共情,將李克強所展現的中國知識分子萬般無奈、徒留名節的悲劇性命運代入自身。與其說他們在悼念前總理,不如說是一種集體安慰,對每個人自己過去十年的生活退行和無能為力而點上蠟燭。
這種高度共情,與去年底內地人民對烏魯木齊火災受害者的同情、與1976年初周恩來去世後人民的悲傷並無區別。李克強身後的遺憾不僅是他個人的、從政生涯的失敗,也是整個時代的悲劇、中國人民的命運。人們無法不追問,有關中國改革為何失敗、中國的現代化為何難以走出「超穩定」的歷史怪圈,猶如1980年代知識分子們熱衷的一個馬克思主義命題:中國能否走出卡夫丁峽谷?吊詭的是,今天的中國社會也在重溫「潘曉」的問題——「人生的道路為什麼越走越窄?」從李克強到普通人,一夜間彷彿都回到了四十年前。這是歷史的遺憾,也更像是米蘭.昆德拉意義上的一個殘酷「玩笑」。
最殘酷的,來自李克強代表的文革後「新三屆」大學生、出身平民的知識分子官僚與出身紅色家庭的「工農兵學員」的「紅二代」政客群體之間的競爭。前者受益於鄧小平主導恢復高考制度後推動幹部專業化、年輕化的遴選體制,尤其是李克強及其前長胡啟立、學弟胡春華等,都是經由中共黨內「共青團系統」得以躍遷常規官僚層級,但從政以來戰戰兢兢,終其一生掙紮在專業倫理與黨國利益的衝突之中。而後者則幾乎完全依靠父萌、裙帶、還有黨內大佬陳雲那句「還是自己孩子放心」的政治囑咐,便能依託黨內組織系統的特別通道一路上升,且擅於權謀,視公共政治為自家事,最終憑借「紅色基因」的優勢贏得元老院的支持而登堂入室。
從周恩來到李克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紀年上,國務院總理大多承擔了政策執行者的角色,而自上世紀80年度中國開始改革開放以來,總理更是主管經濟和民生的「大管家」。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Xinhua作為習近平的「搭檔」,李克強一直被認為是這一權力格局下的「弱勢總理」。習近平主政以來,國務院和政府機構的權力不斷被削弱,總理地位被邊緣化。「李克強經濟學」等帶有其個人烙印的經濟政策,也大多無疾而終。有分析認為,李克強早已被排斥於重大決策之外,如中美貿易談判、清零防疫政策等。即便在歷來總理負責的經濟領域也不例外。習、李二人政見不合,則是公開的秘密。2022年中共二十大上,習近平如期獲得連任,李克強則在2023年3月的人大會議上卸任,由習近平的親信李強接替。同年10月底,李克強突然去世,享年68歲。
圖片來源: Yan Yan/Xinhua/picture alliance溫家寶總理任期內中國GDP高速增長,並上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同時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經濟、社會發展失衡加劇。2008年,溫家寶政府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出台了四兆投資計劃,其後果備受爭議,包括助長房地產泡沫和腐敗。溫家寶本人的家族財富也成為海外媒體揭秘的對象。他一直試圖營造自己開明和親民的形象,也因作秀之嫌而被一些人戲稱為「影帝」(作家余傑著有《中國影帝溫家寶》一書)。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教授張鳴認為,溫家寶任總理後沒有抓住相對有利的國際大環境對中國大刀闊斧改革,他在任十年是中國「失去的十年」。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朱鎔基是在中國民間口碑較高的一位總理,在西方也頗受歡迎。他被認為是坦率敢言、高效靈活、對經濟發展有見地的實干家。在他任期內,中國在2001年加入了世貿組織,政府進行了稅收改革、國有企業和金融體制改革,中國經濟得以以持續穩定發展。但他領導的改革也打破了許多人的「鐵飯碗」,讓數以千百萬計的國有企業職工下崗或失業,帶來諸多長期的社會問題。
圖片來源: Imago李鵬在「六四」事件中支持鄧小平鎮壓學生的決定,並作為總理簽署了戒嚴令,因此被認為是天安門流血屠城的責任人之一。此前,身為革命烈士後代、周恩來養子的李鵬就被視為政府中的保守派代表人物。李鵬在總理任期內政績乏善可陳,較為突出的是力推備受爭議的三峽工程上馬。李鵬早年留學蘇聯,曾主修水電,後來又在水利部門任職。
圖片來源: Kyodo/picture alliance 趙紫陽在總理任期內推動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被視為中共改革派代表之一。1987年趙紫陽接替胡耀邦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同年辭去國務院總理職務,由李鵬任代總理。1989年天安門民主運動期間,趙紫陽主張對話,反對武力鎮壓。當自己在中共高層失勢後,趙紫陽到天安門廣場探望絕食抗議的學生(圖)。這在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上被定性為「嚴重錯誤」,趙被撤銷黨內一切領導職務並遭受軟禁,直到2005年1月逝世。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1976年毛澤東逝世,他欽定的「接班人」華國鋒出任中共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和國務院總理,成為黨政軍最高領導人。但他被視為一個過渡性的人物。與鄧小平理念相左的華國鋒先後辭去黨、政、軍的最高職務,退出中國的最高權力核心。有評價認為,他的主要功績是結束文化大革命、結束階級鬥爭,為日後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基礎,但他也因循毛澤東的一些定式,尤其是所謂「兩個凡是」,受到詬病。圖為1878年華國鋒與到訪的聯邦德國總理施密特。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Sven Simon周恩來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建人之一,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即擔任政務院(1954年改國務院)總理。在官方的宣傳和多數中國民眾心目中,周恩來是「鞠躬盡瘁」、清廉無私的道德楷模。但批評者認為,作為黨和政府領導人之一,他未能阻止毛澤東發動文革等給中國帶來巨大災難的政治運動。1976年1月周恩來逝世,遺體運往八寶山火化之日,北京有百萬民眾沿街為其送行。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Xinhua而且,這兩個黨內力量群體,原本相對其他派系而言最具理想主義、最具競爭力,也都有相對強烈的使命感和危機感,才得以結盟共治、聯手對付其他派系,但在過去十年此消彼長,團派力量最終在二十大上徹底出局。李克強結束了任期,卻沒能完成派系內的接班,不僅徹底葬送了改革開放,也葬送了1911年以來的第四共和。殊為可嘆。
如此巨大的歷史悲劇,很大程度上確跟李克強的書生意氣有關,也跟團派力量與黨內元老院的疏離有關,更是團派缺乏體制內條塊聯繫的結構性缺陷所致,如果沒有如鄧小平的強人支持,自然難敵紅二代對手的挑戰。結果,自然落得形式共治、實質逐漸邊緣化的「補鍋匠人」,最大的歷史貢獻無非減輕了十年專制轉型的陣痛,起到另類麻醉劑的功用。
進而,若對比李克強1977年起在北大先後師從龔祥瑞、厲以寧而在憲法學、市場經濟理論方面的新銳精進,和今天中國的法治退步、民生困頓、外交孤立的停滯局面,或更能理解李克強倉促間留下的沉痛遺憾,也能意識到他的身後將是如何黑暗的時代。
最終,他的詭異猝死還帶來一股血雨腥風,猶如基洛夫被刺後史達林展開黨內大清洗的序幕。更長遠來看,殘存的黨內元老團,唯一尚可牽制的力量,也因為其中最年輕的團派元老的消失而在未來的十年內難以發揮任何糾偏作用。四十年改革開放的遺產、遺老也因此徹底終結,那或許是中國人民難以接受的現實,也是李克強不願意看到的吧。
本文作者林飛為中國政治評論人。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 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