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禁制願榮光與經貿辦間諜案

Chi ho Tsang
曾志豪
2024年5月17日

香港接連發生政治醜聞,重創香港僅有的文明法治形象。禁播《願榮光歸香港》意味著,香港人也和大陸人民一樣,只能看黨准許你看的資訊,自由自在的瀏覽,已經和其他的權利一樣,一下子就消失不見了。

香港法院對《願榮光歸香港》下達禁制令圖片來源: Liau Chung-ren/ZUMA Press Wire/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上訴庭頒下禁制令,禁止香港播放《願榮光歸香港》,影響所及,YouTube也要下架相關影片,香港地區無法自由觀看。今天是《願榮光》不能觀看,下次會否是某一些異見人士的YouTube片段?香港會出現愈來愈多的屏蔽限制,VPN也成為香港人的標配,真是完全回歸祖國懷抱了。

另一宗破壞性更大,就是英國警方拘捕了三名疑犯,指控他們違反了英國的國家安全法,從事情報工作,也等於是做間諜。而他們當中,居然有一個人是香港特區政府駐倫敦經貿辦的行政主任,袁松彪。

這個消息無比震憾,因為這個疑犯是現役的政府部門的公職人員,甚至消息指出,情報調查、監視異見人士的工作費用,都是以「經貿辦」名義的戶口來往出入,疑犯的收據也是寫上經貿辦的名義。這就是說,該名袁姓疑犯所做的諜報工作,不是甚麼個人行為,而是有香港特區政府部門「認可」﹗那大家都要問,香港經貿辦,不是做投資招商文化交流的機構嗎?為何會變成,情報監視中心呢?

案情指出,經貿辦的行政主任袁松彪,連同另外兩名疑犯,監視移民到英國的香港「反中亂港份子」,包括羅冠職、蒙兆達、劉祖迪。他們還會監察來自中國大陸的異見份子,也會在遊行示威場合,拍下參加者的近距離照片。這三個疑犯被捕,是因為他們用非法手段,試圖闖入一名BNO香港人的住戶,戶主報謷,這才捉個正著。

英國逮捕三名違反英國國安法的嫌犯,於5月13日在倫敦西敏區治安法庭受審。(資料照)圖片來源: Rasid Necati Aslim/Anadolu Agency/picture alliance

香港在海外設有14個經濟貿易辦事處﹙經貿辦﹚作為代表,官網介紹,「提高全球對香港獨特優勢的認識、促進香港的經貿利益,以及支援海外企業在香港拓展業務。」

現在大家都知道原來「香港獨特優勢」是指「香港的諜報工作優勢」嗎?這個優勢是甚麼呢?香港本來和中國關係密切、但卻有著和中國政治形象完全不同的特殊地位。各國信任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又有一國兩制的保障,所以才會給予並非領事館性質的經貿辦,有部份的外交豁免權。或許再講白一點,各國政府或許會對中國大陸的各級駐外部門機構有「戒心」,卻不會懷疑香港也參與其中。就像美國駐港澳前總領事唐偉康說,香港駐外經貿辦規模小,過去引起的注視不多,相信今次事件後關注會增加,「人們可能會問經貿辦的角色、(設立)想達到什麼目的」。

過往外國政府不會提防香港,經過今次倫敦經貿辦案件,也只能把香港和中國視為完全一體。

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通過《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認證法案》,要求總統拜登一旦確認香港不再享有高度自治,應取消對香港駐美經貿辦享有的特權和豁免。法案縱使尚未成事,甚至外界都認為拜登為了中美外交關係,可能會呼籲黨團弱化或阻擋法案的通過,但經過倫敦經貿辦的案件,這種對華友善的政策肯定要面對更大壓力。甚至可能會逼使外國政府重新審視這些香港駐外機構的人員背景和角色功能。

專訪:中國間諜在德國也很活躍

02:47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倫敦經貿辦案還有幾個情節令人細思極恐,案中的另外兩名被告,衛志良及Matthew Trickett,一個是現職希斯路機場特警,以及倫敦市警察,一個是Home Office內政部移民署的執法調查員,兩人都有進入加密電腦系統的權限。而多名「反中亂港」份子的私人和公司地址,也被這些人查獲並進行監視,這就令人擔心,這些人擔任的職務和移民人士息息相關,還有多少移英人士的資料被掌握?而這些敏感部門的僱員,居然都成為了「情報人員」,如果不是強闖民宅被捕,這種秘密勾當可能還會隱密多時。英國政府的「防諜反滲透」,未盡人意。

當外國政府擔憂香港被中國同化、一國兩制遭破壞時,特區政府總是怒斥抹黑,反駁到底;現在看來,真正破壞香港的,其實一直都是香港政府。

 

曾志豪是香港媒體人,曾任職香港電台,擔任時事諷刺節目《頭條新聞》主持人。目前旅居台灣。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 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4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