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美國部署對華O型包圍圈

2022年5月11日

美國5月的外交重頭戲放在亞洲,5月12日召開美國東協峰會;5月20日,拜登總統開始訪問韓日,並進行四國安全對話領導人會談。毫無疑問,這一連串活動都針對中國,中國是美國此次亞洲外交的不在場主角。

Handelskrieg | Fahnen von USA und China | Symbolbild
美國利用「朋友圈」圍堵中國?(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daniel0Z/Zoonar/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自中國成為美國頭號戰略對手後,華盛頓的全球戰略部署就圍繞中國展開。但是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前,華盛頓並沒有找到一個有力槓桿來圍堵中國。雖然拜登上台後強化同盟友的關係,可除了英、澳或許還加上日本,華盛頓最重要的大西洋盟友——歐盟,儘管在香港新疆等中國人權問題上配合美國,然而要歐盟中的多數國家跟著反中,還是火候未到。東協就更別提,它是美國對華戰略關鍵但卻缺失的一角。

俄烏戰爭為美國構建對華O型包圍圈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華盛頓清楚,要對付中國這種人口眾多、經濟體量正在接近自己、軍事也日益現代化,可政治體制截然不同的國家,僅靠自己和核心盟友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說服盡可能多的國家,圍堵中國,讓中國無處突破,才有可能打敗它。這個對中國的O型包圍圈,如果沒有發生俄烏戰爭,幾乎不可能建成,因為漏洞太多。

俄烏戰爭讓美盟友和那些對中國有敵意或者害怕中國的國家,加強了對華盛頓軍事保護的需求,希望和美建立更緊密關係。歐美因俄烏戰爭彌合了之前的分歧,變得空前團結,北約也從「腦死亡」狀態復活,而且不僅繼續東擴,逼近俄羅斯,還雄心勃勃要成為一個全球軍事組織,將觸角伸向亞洲乃至台海。在東亞,美日同盟因此更堅固,韓國也會在尹錫悅時期倒向美國,而台灣更堅定地站在對抗大陸的第一線。東協十國雖然和中國的經濟聯繫密切,可也迫切需要引入美國的力量來平衡中國在本區域的影響力,特別是那些同中國有領土爭議的國家,都希望擴大同美國的軍事合作,甚至美國的軍事保護。南亞的印度,儘管在俄羅斯的問題上和美國不同調,但在抗中上是美國可以利用的合作力量。再加上澳洲和英國這兩個美國最鐵桿的反華夥伴,如果用一根線將上述地區的國家串起來,便構成了對華C型包圍圈。

C上的缺口

但這個包圍圈留下了一個大缺口,就是俄羅斯和中亞、中東地區。這塊區域廣闊,和中國的從東北到西北的整個北方連接,是麥金德世界島理論的心臟地帶。打通了這個區域,中國就有遼闊的腹地,戰略縱深向外延展。美國在撤出阿富汗以及減少對中東產油國的石油採購後,這個地區就逐漸變成俄國的勢力範圍,中國近年來也加大了對該地區的滲透,以中俄為主導的上海合作組織和俄國主導的歐亞聯盟,大本營都在這裡。美國要想不留下缺口,就必須將C型包圍圈畫圓,變成O型包圍圈。

延伸閱讀——客座評論:世界正在形成兩大集團的對抗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讓美國補上這個缺口的幾率大增。俄烏戰爭前,美國戰略界也想過聯俄抗中,策動俄國疏遠中國,雖然成功的概率不高,但要俄羅斯和中國保持一定距離是可能的。戰爭發生後,聯俄抗中更不可能了,然而,美國可以借此削弱乃至打垮俄羅斯。一旦俄羅斯被烏克蘭戰場拖住並遭受西方持續制裁,就算沒有打垮它也會使其國力嚴重削弱,當然最好的結果是普丁被俄羅斯人民用不論什麼方式趕下台,莫斯科成立一個親西方的政府,經歷一次再民主化,中俄聯盟也就不攻自破。

無論哪種結果,俄羅斯的力量被削弱後,它就無法支配中亞和中東,那些原來依賴俄保護的原蘇聯加盟共和國以及中東一些國家,就有可能轉投美國,美國的力量就可以再次支配該地區,甚至伊朗亦有可能改善同美關係。從這個角度說,美國在俄烏戰爭爆發後和盟友源源不斷在軍事上支援烏克蘭,並不只是為了懲罰俄羅斯的侵略行為,亦有從抗中這個大戰略出發的考量。俄羅斯如果沒有實力挑戰西方,中國獨木難支,中亞和中東很有可能發生骨牌效應,美國就合上了對華包圍網。此乃華盛頓的全球戰略。

美國前總統布希接受DW採訪談中國

01:17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美國無法拉攏東協抗中

不過,中國也不會坐以待斃,等著華盛頓O型包圍圈合攏。北京最有可能打破美國O型包圍圈的,還是在該包圍網的兩個薄弱環節下手,即東南亞和韓國、俄羅斯和中亞及中東。東協十國是華盛頓最難搞定的區域,也是北京最容易突破的地方,原因在於,它現在的繁榮和發展機會是本區域的和平以及與中國密切的貿易往來帶來的。東協明白,雖然它們的安全仍需靠美國,但如果要它們選邊,追隨華盛頓抗中,和中國的關係就會變得緊張,本區域幾十年的和平局面很可能不復存在,發展的機會亦會喪失。

延伸閱讀——劍指北京?英斥資強化印太安全 美軍售印菲武器

儘管東協中的多國和中國在南海問題上有著領土爭議,但雙方都努力避免使爭議影響雙邊關係和發展大局。華盛頓當然可以在南海問題上鼓動菲律賓和越南等和中國作對,然而一旦這種對抗影響到東協的整體利益,必會引起東協非南海聲索國的介入,這些國家未必會支持菲越等對抗中國。東協的對外決策奉行全體一致規則,只要一個國家反對,就形成不了決議。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東協認識到,只有十國結成一個整體,對外才有力量,否則,以東協單個國家的實力,根本不足以抵抗外部強權。而在十國中,像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甚至新加坡都同中國關係深厚。即使越南,由其國家體制決定,亦不可能對抗中國。在極端情況下,能夠跟隨美國反中的國家,也許只有菲律賓,或再加上新加坡。

客座評論:如果美國真想在東南亞贏得民心

01:51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美國東協峰會本來是在3月舉行的,但東協主席國柬埔寨以多數國家領導人走不脫為由將會議推遲到5月。然而就是這樣,據說仍有緬、泰、菲三國領導人可能不會與會。柬埔寨也抱怨,如果華盛頓重視東協,應該還要同各國領導人舉行雙邊會談。最能說明東協態度的,是5月4日,柬埔寨、印尼和泰國發布聯合聲明,宣佈今年下半年三國主辦的東協峰會、G20峰會和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邀請所有成員國參加。這意味著俄羅斯總統普丁會受邀參加這三場重要會議。此前,西方多國施壓印、泰不能邀請俄羅斯,否則其領導人不出席這幾個會議。三國的聯合聲明表明東協頂住了美國等的壓力。對俄如此,對與有深厚利益關係的中國,很難想像東協會在美國的要求下採取比對俄羅斯還嚴厲的態度,假如台海爆發戰爭。

韓國也不大可能變成另一個日本同中國對抗。儘管韓國對美國的安全依賴要比東協大得多,外交自主權也要少,出身保守陣營的尹錫悅當政,會在美壓力下對中國有一定的疏遠,但這種疏遠很難走到對抗。原因在於韓國有自己的短板,它對中國經濟和市場的高度依賴,還有朝核和半島的統一問題,都需要中國的協助。極端情況下韓國也許不得不加入華盛頓的反中陣營,但它不會像日本做得徹底。

延伸閱讀——客座評論:普丁的算計與北京的微妙轉變

O型包圍圈的俄羅斯和中亞、中東這塊也存在變數。美國的目的固然是要在烏克蘭戰場拖垮俄,但後者也不會輕易就範。雖然俄羅斯的經濟實力遠不能支撐同整個西方的對抗,但它畢竟有1億5千萬的人口,糧食和能源能夠做到自給,而且擁有核打擊能力。假如在長期的對抗和制裁下俄確實頂不住,儘管有美國二級制裁的威嚇,北京大概率不會袖手旁觀,因為它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俄羅斯一旦倒下或者普丁被推翻、莫斯科變成西方一員,美國和西方接下來更有信心對付中國。雖然現在華盛頓很想借俄烏戰爭將俄中捆綁在一起,但兩面作戰畢竟不是那麼容易的,而以西方的力量,各個擊破要容易得多。因此北京在關鍵時候還是會援助莫斯科,以防它被擊垮。

儘管存在上述破口,美國不會放棄部署對華O型包圍圈。因為現實中嚴絲合縫的包圍網從來沒有過,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對華盛頓而言,經濟特別是科技上的脫鉤,地緣政治上的圍堵,是消耗中國實力的有效方式。而就後者來說,這個包圍網越嚴密,對中國的殺傷力也就越大。華盛頓的真實目的,也許並不要求東協、韓國和中亞、中東的盟友像英澳日加以及歐盟和北約的很多夥伴那樣全力抗中,有這些核心夥伴在圍堵中國上做到和美步調一致,其他盟友在一旁協助就可以了。比如,當台海發生戰爭,華盛頓對中國發起像對俄羅斯一樣的超級制裁,東協國家不要像現在這樣靠近中國,還同中國有密切的貿易聯繫,它的目的或許就已經達到。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鄧聿文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