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美日韓同盟是否會被中國撕開一個口子

2024年5月28日

中日韓三國領導人會議停擺四年後,普遍認為,三國領導人這次能夠坐在一起開會,本身就是一次突破。引人關注的是,韓國尤其展示出改善與中國關係的願望。

普遍認為,中日韓三國領導人能夠坐在一起開會,本身就是一次突破圖片來源: JEON HEON-KYUN/Pool/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停擺四年有餘的中日韓三國領導人會議日前在韓國首爾落下帷幕。三方發表了領導人會議聯合宣言和三國智慧財產權合作十年願景、有關大流行病的預防準備和應對兩個聯合聲明,並重申定期舉辦三國領導人會議和部長級會議的原則,推動三國合作機制化;繼續加強三國合作秘書處(TCS)的力量;通過"韓中日+X合作",與其他地區共同實現繁榮等。三方還同意將2025-2026年定為中日韓文化交流年。在三國領導人舉行峰會的同時,韓中、韓日和中日也分別舉行了領導人雙邊會談。

中國這次派了總理李強出席三國領導人會議,和之前的規格一樣,但是,這也意味著三國領導人會議的議題將主要限定在經貿、人文領域,不太可能擴大到外交、安全和區域熱點問題。後者會出現在兩兩的雙邊會談中,可會避免作為三方會談的議題。尤其對中國關注的台灣問題,雖然有賴清德的520演說和中國的軍演,然而三方會談完全沒有涉及這個話題。北韓問題作為攸關半島和東北亞安全的區域熱點問題,雖然每次都是三國領導人少不了討論的話題,但這次聯合宣言並未納入過往會議必然會寫入的"三國承諾實現朝鮮半島完全無核化"、"三國為實現朝鮮半島完全無核化共同努力"等表述。這表明至少是中方不願因和日韓的接近而讓北韓感到不快。

此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不論是否達成成果,以及達成多少成果,普遍認為,三國領導人能夠坐在一起開會,本身就是一次突破。從美國的角度看,肯定不樂於看到這種情況的出現。過去,三國之間如果因為出現某個衝突--主要是在中韓或中日之間--有時也會不能如常舉行會議,比如中韓圍繞薩德就曾讓三國領導人會議拖延2年,但這次延遲的時間尤其久,除了疫情影響外,最主要原因是美中的對抗。美國在東亞組建了多個三邊的抗中同盟,在東北亞就是美日韓。作為美國在東亞最重要的兩個盟邦,日韓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都會捲入美中對抗的這場游戲中,充當美國在東北亞圍堵中國的兩個角色。

過去幾年我們看到的正是這種趨勢。日本的捲入並不令人意外,日中因歷史、台灣以及在經濟上被中國超越後產生的心理落差,很容易在戰略上配合美國圍堵中國。韓國捲入美中衝突,則有點出乎外界預料。雖然韓中也有很多矛盾,並受到美國壓力,但鑑於兩國經貿的密切程度尤其北韓問題,人們原本認為,對韓國最有利的選擇就是表面上保持中立,不過於偏向美國,至少在中國特別在意的一些問題上,如半導體供應鏈,以及台灣問題,不要站倒向美方去刺激中國。然而,尹錫月上台後,在外交上奉行一邊倒政策,多次在台灣問題上發言讓中方感到不悅。尹改變前任在美中之間的平衡外交,並不完全是美國壓力所致,很大程度上也是韓國這屆政府的主動選擇,大概認為中國在美中對抗中處於下方,韓國要趁勢強化韓美同盟,同時改善和日本的關係,在和中國的相處中才能處於一種有利地位,改變過去韓中關係的不平等現象,和中國平起平坐,甚至比中國還強勢。

中國當然明了東北亞這種地緣政治上的變化,但除了強化和俄羅斯的關係外,對日韓基本採取的是冷應對方式,沒有進行太強烈的反制。因為中國明白,必須把主要精力用來對付美國,如果對日韓過分強硬,會使得它們更倒向美國。但是中國也不是完全沒理會,對兩國採取了外交冷凍的做法。另外,在兩國中,中國對日本的態度要比對韓國的態度相對來得嚴厲。對日本,中國主要是在福島的核污水處理上,批評日本的做法,並限制其海產品進口;同時也嚴厲敲打日本在台灣問題上的表態,警告日本不要插手台海事務。三國領導人會議前,中國駐日大使就對日本的"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公開警告,引起日本外相的抗議。對韓國,中國雖然也在一些具體事情上採取了反制措施,如針對疫情期間對中國遊客的歧視,同時也警告韓國不要在台灣問題上跟隨美國,但對韓國最關心的北韓問題,中國並沒有啟用北韓牌來敲打韓國。

韓國態度為何轉變

之所以中國對日韓的態度和做法有所不同,是因為在中國看來,日本相對韓國,對中國的威脅更大。日本畢竟是美國在全球最重要的盟邦,而且捲入台灣的程度不亞於美國。韓國在台海事務上只是口頭講講,而日本是公開表態稱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做好了介入台灣的準備。另一方面,中國這樣區別對待,也是要在美日韓同盟尋找一個破口,來弱化三國關係,而這個破口最有可能是在韓國。果不其然,韓國政局的變化,為中韓改善關係帶來了契機。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韓國總統尹錫悅、中國總理李強5月27日參加第九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後共同出席第八屆中日韓工商峰會圖片來源: Chung Sung-Jun/Getty Images

韓國國會選舉執政黨的大敗和在野黨的大勝,讓上台尚不滿兩年的尹錫月政府,在某種程度上提前進入了坡腳狀態。在野黨共同民主黨本來就對尹錫月的內外政策,尤其是親日遠中不滿,批評其介入中國內政,讓韓中關係受損;另外,尹錫月對日本的和解是在韓國民意還在歷史問題上對日本懷有敵意的情況下,強行推進的,基礎並不穩固,因此,未來三年的執政,如果尹錫月不想受到反對黨過多的杯葛,就必須修正其內外政策,一定程度上改善同中國的關係。

這也就是韓國外長前不久為重啟三國領導人會議而來華訪問的原因,這也是韓國外長4年來的首次訪華。中國答應李強出席,有助於尹錫月改善目前低迷的民望,他眼下急需這場三國領導人的會議展現他對韓國民眾的領導力。所以我們看到,在同李強的會談中,尹錫悅表示,韓中要保持緊密合作,韓方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這一立場沒有改變,將一如既往堅定致力於發展韓中關係;雙方同意適時舉行外交部門高級別戰略對話、副部級外交安全2+2對話,適時啟動中韓1.5軌對話交流機制;加快推進中韓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重啟中韓人文交流促進委員會和青年交流等,是比較積極正面的。

韓國,一定程度上日本,願意改善同中國的關係,也是因為美中幾年的對抗下來,中國經濟並沒有被打垮,相反,新三樣產品在全球攻城略地。這點韓國尤其有感觸,多個產業被中國超越,韓中貿易由原來的出超變成了入超。因此韓國國內的輿論今年以來對中國的態度也在慢慢改變。

中國要拆散美日韓同盟幾無可能

中日關係的重啟比起中韓關係來,要困難得多。這從李強和岸田會談中方發表的新聞稿篇幅和內容可見一斑。中日領導人會談的新聞稿要比中韓領導人會談的新聞稿短很多,李強表示,希望日方重信守諾,妥善處理歷史、台灣等問題,與中方一道相向而行,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事關全人類健康,希望日方切實履行自身責任和義務。可見在中日關注的這些問題上,雙方基本上沒有共識。

美日韓同盟因為韓國內政的變化導致韓中關係有所改善,或許在對待中國的問題上有所鬆動,但中國要拆散這個小三邊在未來幾年幾無可能。除了美國會繼續強化和中國的對抗,迫使韓日不得不選邊,也是因為該同盟不僅針對中國,同時也針對北韓和俄羅斯。與此同時,正如三國聲明這次對朝鮮半島無核化目標顯示出分歧一樣,中國不可能不在戰略上偏向北韓,這也就決定了中韓關係改善的程度有限。在東北亞,未來還是不能完全排除出現陣營對抗的可能性。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