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在中共二十大領導結構的變動中,恢復毛時代的黨主席制,習近平擔任主席,將總書記讓與其他中共領導人的說法不時被提起,這種說法的一個根據是,現有的總書記的職權滿足不了習對追求絕對權力的野心需要,儘管總書記也可以事實上做到絕對控制,但是黨的主席比起黨的總書記在形式上更體現絕對權力。
要恢復黨主席制,前提是必須修改黨章,現在的黨章在第三章黨的中央組織第二十四條規定,中央委員會選舉產生政治局及其常委會和總書記,不把這一條修改,有關恢復黨主席的說法只是一種想像,不可能成為現實。
8月31日,中共政治局建議二十大10月16日舉行,這一日期的公佈意味著至少政治局的人事安排和未來五年的政治路線這兩個最關鍵的議程已經搞定,否則習不會召開一個有政治紛爭的黨代會。9月9日,中共政治局再議事,其中一個議題是聽取修改黨章的問題,表示要制定出適應黨的理論和實踐創新發展、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需要的黨章修正案。
現行中共黨章的基本構架是在十二大確立的,以後每次黨代會都會對黨章進行或多或少的修改,主要是把時任中共領導人的思想和理念寫入黨章,作為全黨的指導思想。比如十四大寫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十五大將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十六大寫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寫入「科學發展觀」,十八大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到了十九大,黨章的修改尤其多,共修改107處,其中總綱部分修改58處,條文部分修改49處。中共黨章的總綱可以看作一篇臃長的論文,這個表述中共性質、使命和要求的總綱把每個領導人——如果他不犯「錯誤」的話——的治國治黨思想都要寫入一段,不妨假設,如果中共真像它宣稱的那樣還要統治萬年,黨章勢必就變成毛曾批評的「又臭又長的裹腳布」。
十九大的黨章修改是在習的主持下,不但將習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而且大段大段論述習的新時代思想在治國理政上的表現,舉凡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外交國防黨建等都涉及,包括「四個自信」、「兩個維護」、「四個偉大」、「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人們耳熟能詳的緊箍咒般的政治信條。若中共黨員要學習思想,黨章的總綱就是一篇現成教材。
十九大的黨章修改對習進行了史無前例的歌頌,為他的大權獨攬和獨裁統治奠定了「合法性」。二十大的黨章修改又要達何目的?習會不會假黨章的修訂,將總書記制變成黨主席制?這是外界關注的。
2018年中國人大會議采納中共中央委員會提出的修憲建議,取消對國家主席任期的限制。如此,習近平於2023年連任國家主席,保持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權力。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Ng Han Guan習近平(左)1953年生於北京,父親習仲勳(右)是中共元老之一,當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本圖攝於1958年。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PA Media/Pictures From History1968年,習近平與成千上萬的知識青年一樣到農村插隊,落戶在陝北延安。1975年,習近平作為工農兵學員進入清華大學化工系就讀。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PA1979年畢業後,習近平被分配到中央軍委,成為國防部長耿飈秘書團隊的一員。1982年,習近平出任中共河北省正定縣縣委副書記,次年升任書記。1985年到2002年間,習近平先後任廈門副市長、福州市委書記、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2002年調任浙江省副省長、省委書記。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PA2007年陳良宇落馬後,習近平調任上海市委書記。圖為2007年6月習近平出席上海特奧會的倒計時活動。此時的習近平,已為進入中央權力領導核心做好了准備。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E. Wang習近平的夫人彭麗媛是著名歌唱演員,兩人有一個女兒。
圖片來源: Reuters2007年習近平、李克強入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構成下一屆領導核心。2012年秋的18大上,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次年人大會議上當選國家主席。
圖片來源: Reuters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的理想目標,逐漸成為中國官方政策和媒體宣傳的一面旗幟。在中國部分民眾為這一遠景所鼓舞的同時,西方世界卻為中國的政治、經濟各方面影響力的增加感到擔憂。
圖片來源: Reuters習近平向來強調軍隊的重要性和對黨的忠誠。2017年7月30日,為紀念解放軍建軍90周年,習近平在內蒙古朱日和基地主持閱兵。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CCTV在美國總統川普推行「美國優先」、從國際事務中抽身的政策之際,中國則愈發頻繁地以積極姿態出現在世界舞台上。習近平治下的中國在大力整治腐敗的同時,壓制言論自由和公民社會。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A. Brandon2017年10月中共19大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四個自信」、「中國夢」被寫入黨章。普遍認為,習近平鞏固了在黨內的核心領導地位。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N. Han Guan2018年第十三屆人大批准修憲,取消了鄧小平時期定下的國家主席任期不超過十年的限制,雖然黨內職位並不直接受憲法約束,但這一變化被認為有助於領導層長期連任,為習近平繼續掌權鋪平道路。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期間習近平作為中共總書記開始第3個任期,打破江澤民、胡錦濤以來只任期兩屆的慣例。
圖片來源: Reuters/J. Lee紅二代出身的習近平選中團派代表人物李克強為總理,但他們是否貌合神離外人不得而知,但他們釋放的訊息經常南轅北轍:2021年2月,習近平宣告「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而在此前不久總理李克強表示,中國仍有6億人口每個月的收入在1000元左右,這在中等城市租房都困難。兩屆總理後,李克強於2023年3月到期退休,當年10月不幸去世。新總理李強曾是習近平在浙江主政時的部下,被普遍看作是百分之百的習家軍。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N. Asfouri 總書記與黨主席的區別
相信習內心有改主席制的想法,即使沒有,他的一部分親信和智囊可能也有這種念頭,因為無論從黨主席和總書記這兩個名稱的含義以及中共歷史上黨主席和總書記所具有的實際權力含金量來看,黨主席的權威都要大過總書記。主席和書記這兩個詞的初始含義,前者是指主人的席位或主要的席位,後者是指記事員或者服務生,也即中共強調的人民的勤務員;換言之,主席天然就處於中心,而書記則不是,黨主席制意味著主席一人負責制,總書記意味著集體負責制。按照中共黨章規定,總書記不過是政治局常委之一,雖然它是政治局會議的召集人,並主持書記處的工作,但在投票和表決上,其權力並不高於其他常委;黨主席雖然也是常委,但又是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會的主席。打個不十分貼切的比喻,總書記只是常委這個班子的班長,而黨主席不但是班長,還是班主任。它的權力要高於其他常委,當常委就某個決議達不成一致意見時,黨主席具有最後裁決權,可以否決集體的意見。
延伸閱讀——十九大閉幕:習近平登上權力巔峰
中共的黨主席制是毛1936年在延安後才確立的,此後直到中共建政,政治局有黨主席但沒設立常委,以五大書記替代。五大書記是當時的權力寡頭,毛作為黨主席更有生殺予奪大權。中共八大政治局設立常委和總書記一職,鄧小平是書記處總書記,毛則是中央委員會、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會主席,常委則由主席、副主席和總書記組成。鑑於書記處的權力非常大,儘管總書記的實際權力可能大過一些副主席,但名義上其地位要排在副主席之後。當然,不論總書記還是副主席,都受黨主席即毛的節制,對毛負責。文革之後華國鋒在過渡期做過黨主席,雖然他的資歷和能力不足以使他在黨主席位子上有毛那樣的權力,但黨主席制本身把華抬到一個不應有的地位,成為繼毛之後的「英明領袖」,搞個人崇拜。
正因為看到黨主席的權力過大,有脫離集體領導而變成個人專權的危險,鄧在掌握最高權力後廢除了黨主席制,改為總書記。鄧這樣做有他個人的私心,因為如果還保持黨主席制,除非是他本人做黨主席——他當然有這個資格,否則,他要胡耀邦或其他人做黨主席,在幕後控制就不那麼容易,原因是黨主席的位子在現實中天然要求集權,而總書記名義上實行集體領導。
總書記成為核心,是鄧在八九六四過後那種特定的環境下,為扶持江澤民的權威而贈給江的,事實上在鄧說這個話時,江實際還起不到核心作用,只有在鄧及其他有權力的元老去世後,江才真正成為政治局的核心。到胡時期,江為牽制胡,胡就成不了核心。由此說明,總書記並不必然會成為中央委員會和政治局的核心,更不用講全黨的核心。胡就是一個弱勢總書記。也許接受這個教訓,習要做核心,不但成為黨中央的核心,而且是全黨的核心。但是黨主席不一樣,它天然就是核心。誰做中共黨主席,誰就是天然的黨的核心。
中共十九大期間人們關注的一個重要話題,是誰將晉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對此,民間廣為「競猜」。常委名單如今正式公佈,他們都有著什麼樣的仕途?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J. Peng外界非常關注的政治局常委人選問題如今水落石出。本周三,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亮相,他們是: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韓正、汪洋、趙樂際及王滬寧。《華爾街日報》指出,名單中含有習近平的親密盟友,但不包括一位潛在接班人,這將確保習近平能夠主導未來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決策。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W.Zhao《南華早報》7月中旬爆料稱,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有習近平"大內總管"之稱的栗戰書的家人在香港擁有巨額資產。但是這份馬雲控股的報紙很快將該文刪除並登出「澄清」說明。此次爆料和收回被外界解讀為涉中共19大前夕高層內鬥。67歲的栗戰書是中共高層內最有權勢的人之一。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Sputnik/S. Guneev出生在上海的韓正現年63歲。2003年,時年49歲的韓正便擔任上海市長,創下歷史紀錄。但此後除了曾短暫代理因違紀而被懲處的陳良宇出任市委書記,一直擔任上海「二把手」(市長),直到2012年才「轉正」成為上海市委書記,並同年進入中共政治局。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Images/The Yomiuri Shimbun2017年7月19日,中國副總理汪洋在美國分別與美國財長姆欽(Steven Mnuchin)和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談判。一直以來,1955年出生的汪洋是各界眼中的十九大入「常」熱門人選,有分析人士猜測,汪洋似乎獲得中南海的力挺。有意思的是,他也曾擔任重慶市委書記,而其繼任者就是後來被判無期的薄熙來。
圖片來源: Reuters/Y. Gripas與習近平一樣,趙樂際的老家也是陝西。十九屆一中全會選舉他為中紀委書記。他在西部省份長期工作,習近平成為中共總書記之前,兩人從未共事過。之前有媒體將他與另外一名入「常」熱門陳敏爾作比較,港媒「01」在十九大召開前夕曾指出,趙樂際作為現任政治局委員入常,比中央委員陳敏爾「跳級」入常更具說服力。事實正是:陳敏爾落空。圖為趙樂際(右)與新加坡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 Wire/Xinhua/T. C. Wey與汪洋同歲的王滬寧(62歲)本為一名國際政治學者,原來在復旦大學教書,九十年代中期進入中央政策研究室,現在已經成為主任。王滬寧歷經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三代中共領袖,堪稱「三朝智囊」。《紐約時報》指出,他或將主管黨的宣傳和意識形態工作。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A. Wong54歲的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是中共中央政治局25名委員中最年輕的兩人之一,另一位就是「落馬」的孫政才。十九大之前,據多個接近中共領導層的消息來源透露,胡春華也是進入中央政治局7人常委會的候選人之一。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現年57歲的陳敏爾同習近平關係密切,是一名迅速崛起的政壇新秀。孫政才落馬後,陳敏爾遠赴重慶擔任市委書記。有觀察家之前曾猜測,陳敏爾在十九大上可能跳過政治局委員,直接連升兩級成為常委。圖為去年四月,陳敏爾(左)訪問韓國時與韓國外長尹炳世會面。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epa/Yonhap 按照中共內部所謂政治局常委「七上八下」(67歲以下可留任,68歲以上卸任)的不成文規定,現年69歲的王岐山應該無法繼續留任。但不少分析家之前分析,作為習近平反腐運動的主要執行者,身兼中紀委書記的王岐山可能打破慣例,在十九大後繼續擔任常委。香港《蘋果日報》指出,現在他的名字不在常委名單之內,但王的政治生涯不會完結,因為他有著豐富的政治經驗和影響力,有可能安排他在國家安全委員會工作。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之前的常委中,有5人卸任離職:他們分別是王岐山、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和張高麗。強勢的習近平是否會在兩屆總書記任期之後尋求連任,突破常規,5年之後就會知曉答案。
圖片來源: dapd/DW 習近平不會恢復主席制
可見,習怎麼會對黨主席不動心?他的鐵桿支持者可能也會鼓動他「黃袍加身」恢復黨主席制,這樣他們就可以在他的羽翼下更飛黃騰達。不過,考慮到現實情況,習即便有做黨主席的想法,也不會付諸實施,原因有三,一是他這個「核心」的含金量比江大得多,甚至超越了鄧,他把總書記的權力用到了極致,實際和黨主席擁有的權力一樣大,恢復黨主席制並非那麼有必要;二是總書記體制畢竟運行了40年,黨員和一般民眾從觀念上接受了這個安排,改成主席制,會使他的野心過於暴露,讓黨內外——不僅僅是他的反對者——認為他做得太過,雖然他們奈何不了他,但是這樣會激起更多的不滿和反對,在目前需要強調團結的時候,實沒必要引起更多人的不滿;三是他還不想在二十大安排接班人,再做一屆就退位,若恢復黨主席制,二十大誰做總書記,大概率意味著此人要成為接班人,可從目前部署看,他不想在五年後退位,至少要連任兩屆,甚至三屆都有可能。
習在二十大不會恢復黨主席制,他對黨章的修改,主要還是在思想理論方面,用政治局會議的話說,要把二十大報告確立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戰略思想寫入黨章,使黨章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充分體現十九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政治上的「兩個確立」,經濟的雙循環和自主創新,社會治理的消滅絕對貧困和共同富裕,外交上的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等所謂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可能會寫入黨章。
其中一個觀察的指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這次黨章修改中,會不會簡化為「習近平思想」。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在它們提出時,就沒有在它們的名字後加修飾詞,而習思想加了一個長長的修飾語,這讓它看起來顯得有些囉嗦。思想的力量在於簡潔鮮明,習要向毛看齊,很可能在在二十大的黨章修改中,和毛思想鄧理論一樣,去掉修飾語,稱為「習近平思想」。
紅色懷舊:再造個人崇拜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