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習近平對香港的「愛國者治港」實驗

2023年12月25日

李家超12月18日上京述職,今次安排與別不同,不再是分別和國務院總理以及國家主席見面報告,而是一次過的,和總理、主席還有一眾政治局常委見面。而外界都認為,「總理」只是陪同,主角當然只有國家主席。這如何反映中國治港之變?

2023年12月18日,在新華社發佈的這張照片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與來訪的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握手。
2023年12月18日,在新華社發佈的這張照片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與來訪的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握手。圖片來源: Li Xueren/Xinhua via 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這一點不稀奇,「李中堂」(李克強)過世,大家都說最後的總理已經消失,李強就是典型的習家軍,不會和習對著幹,也不會介意主席搶走自己的獨腳戲份。畢竟中國只有一齣戲一個男主角。

這也保證了對港澳政策的同步一致,不再出現像上屆李克強做總理時,外界會尋找蛛絲螞跡,看看習李二人對同一個問題有無不同看法,例如長江黃河究竟是順流還是倒流、中國人均收入究竟是脫貧「在望」還是脫貧「無望」?

其實過去香港特首上京述職,還真有幾次安排,體現了對港角色的不同。

2015年前,香港特首上京述職,是可以和國家主席平排而左,一左一右,特首神情雖然恭敬,但觀感上至少枱面上,仍然和國家主席平起平坐,體現了「特區」的特別,不只是一個普通內地城市。

2015年後,這種「特殊性」被剝奪了,或許用內地官場的看法,是終於「正常化」了。你香港城市的首長,充其量就是一個市長,連市委書記也不是,憑甚麼可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就因為「特區」?而「特區」是甚麼?不就是曾經的殖民地、和中國內地分隔了一段時間,這就把自己不當中國人看了嗎?因為過慣了外國的政治制度,就要國家慣著你嗎?搞這種特殊待遇?

那一年之後,特首述職變成了,國家主席座在長枱的主席位,特首坐在旁邊,和其他政治局常委坐在一起,就由「一對一」的優待變成了一個普通城市的工作匯報,也是那一刻開始,北京決心對香港的「一國兩制」動手剷除。

說回這一次的述職,國家總理變成陪同國家主席會見香港的一個「吉祥物」,更多的說明了中共現時高層的權力架構,頗有一點明朝廢宰相,由皇帝直接管轄六部的感覺,過度集權並非好事。

習近平對李家超的評語為﹕「敢於擔當、善作善成,堅定維護國家安全,重塑香港區議會制度,順利完成區議會換屆選舉…鞏固了由亂到治的大勢,促進香港邁向由治及興。」基本上就是國家任務、政治改革為先,香港的經濟前景在首階段完全不提,這其實也是習近平在2019年後,決意把香港「砍掉重練」的一個原則,就是先政治後經濟。

對北京而言,再繁榮的經濟也不及一場反送中運動對政權的衝擊有更大影響,所以由林鄭到李家超,習近平對香港的要求都是「政治改革」,這也註定香港前途坎坷。最近為甚麼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再有一波移民潮發生,更多沒有政治傾向的人也表達了要移民的態度,我想就是因為北京對香港的發展定位,由「經濟先行」變成「政治鬥爭」。

2023年12月10日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在香港區議會選舉投票的畫面。本次選舉只有建制派候選人,投票率也創下史上新低。圖片來源: Xinhua News Agency/Lui Siu Wai/picture alliance

沒完沒了、來回折騰,完善立法會然後就區議員然後明年又有23條,百姓明明叫苦連天,習近平掛在口邊仍是那句「鞏固了由亂到治的大勢,促進香港邁向由治及興」的對聯。習近平知道這句「由亂到治、由治及興」其實成為了香港民間、網上自嘲的金句嗎?人人都把這句掛在口邊,但其實純粹自嘲挖苦,因為根本無人相信這是事實。「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遺址」、「恆生指數跌回到1997回歸的新低」、「歷史最低的區議會投票率」,統統都是習近平口中的「由治及興」,你說香港人如何不看淡前途?

而最糟糕的是,習近平對香港的經濟仍然「充滿信心」,是因為「抓住國家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貿易中心地位,推動香港實現更好發展,「一國兩制」的生命力和優越性必將不斷顯現」,換言之習近平仍然覺得,香港沒有了殖民地的特色,沒有關係,換上「國家發展帶來的機遇」,一樣可以再造繁榮香港,這就是香港的悲歌。

習近平明顯要把香港作為「政治實驗場」,鄧小平的實驗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習近平的實驗是「愛國者治港」,把寬鬆的「港人」變為狹隘的「愛國者」,然後就自信的等待實驗成功。香港人不是人礦不是韮菜,而是白老鼠。

曾志豪是香港媒體人,曾任職香港電台,擔任時事諷刺節目《頭條新聞》主持人。目前旅居台灣。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