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布林肯兩天的訪華行程已經結束。如果他此次訪問如他所言是為了尋求和中方建立直接的高層交流溝通管道,不讓兩國的競爭或對抗走向失控,他分別同中國兩位最高外交官員進行長時間的會談,並且受到習近平接見,這一事實表明他的訪問達到了目的。
然而,儘管雙方的公告都透露在穩定雙邊關係的問題上達成了原則共識,但要真正穩定雙邊關係,這條路還很長。美國國務卿五年來首次訪問中國,以及此訪的曲折,最好不過地反映了美中關係的脆弱性和起伏不定。兩國間發生的任何一起涉及對方的微小事件,都有可能在顯微鏡下被放大為「不懷好意」,從而將此前雙方為此作出的努力打回原狀。在這個意義上,布林肯此訪對穩定雙邊關係產生的作用只是開始。
更多閱讀——專家評布林肯訪華:對話是好的 但安全風險並未消失
曲折的訪問
布林肯原本是要在今年2月出訪中國的,以修復去年因眾議院院長佩洛西的訪台而受到嚴重衝擊的美中關係。中方對佩洛西訪台宣佈了八項反制措施,兩國高層的聯繫從此完全中斷。2018年後,美中貿易戰導致雙方關係直線下墜,在川普政府後期,再未有高官訪華。疫情三年,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加上中國自己鎖國,拜登上台後,雖然氣候特使克裡到訪過中國,但不能進入北京,而且只能通過視訊會見中方相關官員。這種情況直到去年11月習拜在峇里島參加APEC會議實現了面對面的會晤,才算改觀。美方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規劃布林肯的2月訪華行程。可不料出現了「間諜氣球」事件,使剛剛有點回暖的美中關係又回到冰凍狀態,布林肯也因此宣佈無限期推遲訪華。美國的過度反應讓中國認為,美國只是要一味打壓和遏制中國,對此可以無使不用其極,而對改善兩國關係毫無興趣和誠意。一旦抱定如此認知,中國的社會輿論也變成以強硬對強硬。
但雙方理性的聲音都意識到,任由此種鷹派的主張和做法發酵,主導兩國關係,硬碰硬的後果就是美中關係的全面崩塌,雙方極可能在台海和南海的軍事對抗中擦槍走火,由某次意外事件而導致戰爭爆發。事實上,這並非杞人憂天。前不久發生的兩國軍機和軍艦的攔截事件敲響了警鐘。美方指責中國的攔截行為「不專業」,極具「挑釁」;中方則指責美國對中國的抵近偵察和到中國沿海宣示「自由航行」帶有惡意目的。雙方都表示不會退讓。假如美中因此而打起來,鑑於兩國的份量,不但對雙方,且對世界尤其是東亞國家,都會是承受不起的代價。所以,要求兩國坐下來好好聊聊,尋找正確的相處之道,也是全球多數國家的願望。
好在拜登接受「氣球事件」教訓,沒有理會此前媒體曝出的中國在古巴開設針對美國的竊聽站的話題干擾,決定布林肯在6月18日如期訪華,而中方也頂住國內輿論要求不讓布林肯來訪的壓力,說明雙方確實感知兩國關係的現狀到了不能無視地步。布林肯和秦剛、王毅的冗長會談雖然涵蓋的話題非常廣,但最重要最關鍵的是雙方都認為有必要穩定雙邊關係,而穩定雙邊關係最好的也最直接的途徑,用布氏的話說,「直接接觸和持續的高層溝通」,此乃負責任地管理中美分歧並確保競爭不會演變成衝突的最佳方式。雙方的會談也取得五個方面共識,即同意共同落實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有效管控分歧,推進對話交流合作;同意保持高層交往;同意繼續推進中美關係指導原則磋商;同意繼續推進中美聯合工作組磋商,解決中美關係中的具體問題;同意鼓勵擴大兩國人文和教育交流,就增加中美之間客運航班進行積極探討。
布林肯:同習近平主席舉行了重要會談
中方不看好中美關係的未來發展
這五個雙方同意雖然意味著中美高層的交流接下來會陸續展開,甚至習近平和拜登下半年的再次會晤也是可期的,然而,雙方的根本分歧並沒有縮小,立場依然南轅北轍,不可調和。所以,雙方各自公告才會用「坦誠、深入/實質性、建設性」來描述這次會談。這雖然表示雙方敢於直面問題,可也僅僅停留在這一步,兩國對對方的戰略意圖還是有著根深蒂固的疑慮。從中方公佈的會談內容看,對兩國現狀非常不滿,並將之歸咎於美方錯誤的對華認知和政策,認為美國會繼續打壓和圍堵中國,不幻想中美關係未來會得到改善。中國官方學者解讀雙方會談時表示,布林肯訪華後,美方會繼續說一套做一套,在處理對華關係上繼續玩「兩手」,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有鑑於此,中方表述兩國關係的原則立場表現出很堅定的樣子。
這種對兩國關係的認知也體現在此次訪問中方的兩個安排上。一是布林肯下飛機沒有紅地毯迎接;二是習會見他時不是常見的會見外國政要的方式,倒像是會見港奧特首的上對下方式。外交需要講究形式,外交的形式就是實質,這兩個安排表明中方不看好中美關係的未來發展,也不擔憂由此引發的美方的反感。換言之,如果中美關係未來繼續惡化,中方做好了心理準備,迎接「驚濤駭浪」。
因」間諜氣球「風波推遲訪問4個多月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6月18日至19日終於進行了出任國務卿以來首次對中國的訪問。在中美關係不斷惡化的背景下,從布林肯抵達北京首都機場時只有低級別官員接機,到最後懸念揭曉,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和他會面,所有的細節都在外界的密切注視下。
圖片來源: Leah Millis/REUTERS布林肯此次北京之行是美國國務卿5年來首次訪華,也是拜登政府上台後美方訪華的最高級別官員。不過,當布林肯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時,沒有紅地毯,沒有人獻花,到場迎接的中方官員只有相對級別較低的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司長楊濤。有意思的是,機場地面還畫有幾道紅線,而現場照片也正好捕捉到布林肯腳踩「紅線」的瞬間。在中美關係處於歷史性低谷之際,所有這一切似乎都具有象徵性意義。不過,也有專家指出,除了希拉蕊‧克林頓2012年作為國務卿訪華時中方為她鋪了紅地毯外,克裡、提勒森、蓬佩奧等美國國務卿抵達中國時,停機坪也沒有紅地毯。
圖片來源: Leah Millis/REUTERS布林肯6月18日早上抵達北京,下午抵達釣魚台國賓館,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秦剛會談。不過,中國央視18日晚上7時播出的《新聞聯播》卻沒報導此事。對於布林肯和秦剛長達6、7個小時的會談,中國官媒新華社等只報導了秦剛以訓誡口氣表達的中方立場,但未提布林肯說了什麼。新華社稱,秦剛表示,「當前,中美關係處在建交以來的最低谷」,並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也是最突出的風險」。
圖片來源: LEAH MILLIS/REUTERS布林肯在與秦剛會談後在推特寫道,雙方討論了如何通過開放的溝通渠道負責任地管理兩國的關係。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指出,布林肯強調了雙方保持溝通渠道暢通的重要性,提出和中國在一些議題上可以合作,但同時表示,美國將繼續保護美國人的利益,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華爾街日報》先前分析,美中最近恢復對話的驅動力之一,是定於11月在三藩市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北京希望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該會議並與美國總統拜登單獨會面鋪平道路。
圖片來源: LEAH MILLIS/REUTERS從現場照片可以看到,在布林肯率領的美方代表團分別與中國外長秦剛以及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為首的中方代表團會晤時,除秦剛、王毅以外的中方人員都戴著口罩,美方人員除布林肯外也「入鄉隨俗」地戴上了口罩。今年3月北京斡旋沙伊兩國達成協議的畫面顯示,在三方會談上,所有官員都沒戴口罩,與現在布林肯會晤北京官員的畫面形成鮮明對比。
圖片來源: Leah Millis/REUTERS直到最後一刻,中國國家主席、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是否會接見布林肯一直是一個懸念。就在布林肯抵達北京的前夕,中國主席習近平會見了微軟前總裁蓋茨,稱其是老朋友,並表示他始終寄希望於美國人民。分析家認為,如果習近平不見布林肯,那中美關係將會更加堪憂。如果見,雙方關係可望進一步緩和,習近平11月赴三藩市參加APEC峰會時也可能對美國進行一次正式訪問。
圖片來源: Li Xueren/Xinhua/IMAGO按慣例,美國國務卿訪華,中國領導人都會與之會晤。不過也有例外,比如布林肯前任蓬佩奧2018年10月訪問中國時,習近平就沒有見他。當時,中美貿易戰已經登場,美國副總統彭斯剛剛發表強硬的對華政策演講,雙方關係非常緊張。如今,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在中國氣球侵入美國領空事件後推遲訪華的布林肯,意味著中美將保持高層溝通,而布林肯也達成訪華前宣佈的與中國進行「坦率、直接和具有建設性」討論的主要目標。會談中,習近平坐在正中,左右手的長桌分別坐著中美官員。習近平和布林肯均沒有戴口罩,而此前在與布林肯會晤中沒有戴口罩的秦剛和王毅則和其他官員一樣戴上了口罩。
圖片來源: Leah Millis/Pool/REUTERS 美國對華鷹派同樣不樂見布林肯去中國
在台灣問題上,這一點顯示得尤其明顯。台灣問題是中美相處的重中之重,這次秦剛在談到台灣問題時,除強調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這個固定化的表述外,還指出是「中美關係最重大的問題,也是最突出的風險」,王毅則直接說「中國沒有任何妥協退讓的餘地」,並要求美方明確反對「台獨」。中方在台灣問題上的用詞一次比一次激烈,意在讓美方明白台灣問題的危險性,同時也暗含著中方對美方在台灣問題上繼續加碼的舉動,很可能不再容忍,會有一些反制措施出來。
而美國國內強大的對華鷹派同樣不樂見布林肯去中國訪問,認為是對中國的「屈從」,他們寧願看到中美進行直接的軍事博弈,甚至兵戎相見,自信美國和盟友的力量遠強於中國,兩國發生戰爭,一舉打敗中國,永絕後患。就是拜登政府,在布林肯訪華同時,國安顧問沙利文到訪日本,和日韓菲三國國安高層會談,商議如何應對中國的挑釁。
這些情況表明,如果美中雙方在穩定雙邊關係上沒有後面持續的跟近,布林肯的訪華所營造的兩國和緩氣氛,可能曇花一現。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很多人曾期待拜登政府上任後,美中關係能得到改善。但在本周中美外長在阿拉斯加舉行首次會晤前,雙方的語氣不但絲毫未緩和,涉及一些敏感問題還表現出拒不退讓的立場。哪些爭議點讓華盛頓和北京談不攏?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Panthermedia/Kentoh中國人大3月11日通過改革香港選舉制度的決議後,美國發出尖銳批評。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 (Ned Price) 稱這些改變是「對香港的自治丶自由和民主進程的直接攻擊」。2020年6月香港國安法生效後,美國已採取取消香港特殊貿易待遇等措施。
圖片來源: Roman Pilipey/AP/dpa/picture-alliance2021年3月美中阿拉斯加會晤前夕,華盛頓宣佈對包括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在內的24名中國內地及香港高官進行制裁,禁止金融機構與其發生業務往來。2020年8月,川普政府就已宣佈制裁包括林鄭月娥在內的10餘名中港官員。12月,美政府再宣佈制裁14名中國高官。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川普卸任前一天,公開稱中國迫害維吾爾人的作法已犯下「種族滅絕與反人類罪」。拜登的國務卿人選布林肯同意蓬佩奧的說法,強調上任後會延續相關政策。中國則否認指控,稱之為「極端反華勢力」的「世紀謊言」。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2020年7月,美國政府以涉及「重大人權侵犯」為由,制裁政治局委員、新疆黨委書記陳全國等4名涉疆中國政府官員,是美國有史以來制裁過最高階的中國官員。他們被凍結資產及禁止入境美國。中方隨即「對等」制裁包括聯邦參議員克魯茲、盧比奧在內的4名美國政治人物,以及美國「國會-行政部門中國委員會」。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Ng Han Guan2020年7月,美國將涉嫌侵犯新疆人權的11家中國公司列入黑名單。這些公司未經美國政府批准,不能從美國公司購買零件。名單包括紡織業、發飾業、訊息科技與基因分析公司。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3月1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日本欲日方發表聯合聲明,譴責「中國在南中國海水域的非法訴求和非法行動」,還對北京修法允許海監船在東中國海爭議島礁周邊開火表示擔憂。2021年2月初,美軍兩艘航空母艦在南中國海進行了演習。此前一艘美國軍艦穿越了台灣海峽,引起中國方面抗議。
圖片來源: U.S. Navy/Jason Tarleton/abaca/picture-alliance2021年1月下旬,中國連續兩天派遣十餘架軍機進入台灣空域。美國新任國務卿布林肯要求中國停止運用軍事、政治、經濟手段向台灣施壓,並呼籲中方與台灣民選代表開展"有意義的"對話。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強調,美方將繼續幫助台灣獲取足夠的自衛能力。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S. Yeh2021年3月12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認定華為、中興等五家中企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有報導稱拜登政府將強化對華為的出口管制。此前川普政府曾積極游說各國封殺華為參與5G建設。英國、法國、澳洲、新西兰等多國都已決定直接禁止或間接排斥使用華為的5G設備。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Xinhua/MR. Patrasso 中美阿拉斯加高層會晤前,《華爾街日報》報導,中方希望拜登政府扭轉川普任內出台的一系列針對中國的政策,包括限制美國對華為、中芯國際等中國企業的出口;對共產黨員丶中國學生和國家媒體記者的簽證限制;以及關閉中國駐休斯敦領事館的決定。如果這些限制被取消或放鬆,中國將考慮取消自己的反制措施。
圖片來源: imago/C. Oh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