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一帶一路" 德新社也在出力?
2018年9月2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今年7月底,許多德新社的客戶都收到了一份廣告電郵,信件的標題是"德新社新聞現在也提供新華絲路訊息服務"。這家總部位於德國漢堡、享有盛譽的通訊社,從即刻起通過其全球供稿平台dpa-News向客戶推送由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提供的"一帶一路"經濟訊息。德新社在郵件中還特意強調,推送訊息內容是"從中國的視角出發"。
長年關注中國媒體政策的學者班志遠(David Bandurski)對這一動向表示擔憂。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他指出,德新社是一家新聞機構,而現在卻要成為為"一帶一路"乃至中國外交政策搖旗吶喊的一份子。
新華社與德新社的此項合作,其目的確實包括讓中國的官方喉舌在海外獲得更大的影響力。今年5月,新華社在一份新聞通稿中強調,此次與德新社的合作,有助於後者的客戶更好地把握"一帶一路"發展機遇,也將有力提升"新華絲路"服務在全球、尤其在德語國家的影響力。
西方媒體被利用?
中國官方試圖在西方社會增強媒體影響力,這並非稀罕事。就在本周,川普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言,抨擊中國試圖干預美國國會中期選舉,並在稍後發表推特,以中國在猶他州一地方大報上發行付費增頁作為證據。
而早在今年2月,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與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PPi)就聯合發布了一項研究報告,警告指出,中國正在積極運作,改善中國政治經濟體制在全球輿論中的形象,並且將其包裝為自由民主體制之外的可行方案。報告認為,中國通過媒體對國際公眾輿論施加影響,是這一總體戰略中的關鍵環節。
這份題為Authoritarian Advance(威權推進)的研究批評指出,一些享有盛譽的西方大報定期隨刊附送北京官方色彩濃厚的《中國觀察》增頁。這些媒體包括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法國《費加羅報》,以及德國的《商報》、《南德意志報》等。儘管《中國觀察》增頁都會被標注為"付費廣告性質出版物",但是該研究報告依然批評指出,這些西方大報正在被中國利用,其重要原因就是"西方大報比中國媒體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南德意志報》後來已宣佈停止刊發《中國觀察》增頁。
德新社:不影響新聞報導的批判性
德國之聲也就中國試圖影響西方媒體之問題向德新社發出了問詢。發言人佩特森(Jens Petersen)回函表示,德新社供稿平台提供的"新華絲路訊息服務",是"純粹的財經類產品,與來自或關於中國的德新社新聞報導沒有關聯。"佩特森還強調,德新社在此次合作項目中,只是"純粹的技術服務方",其提供的訊息內容"並非德新社的新聞類產品,而且標注為額外的服務,在技術層面上也與其他產品服務進行了明確的分割。這些訊息不會與其他德新社新聞產品混合。"
德新社到底是"技術服務方"還是"中國宣傳的助手"?在中國媒體政策研究專家班志遠看來,這個問題並不重要。他認為,中國當局正在試圖通過一切手段來介入全球新聞媒體的日常工作。"可是,人們卻不願意捅破這層窗戶紙,看看這後面究竟在發生什麼。大家都在假裝,把它當作真正的平等合作。"
西方新聞自由受威脅?
根據新華社官網的介紹,"新華絲路"這一服務,正是為了配合中國政府力推的"一帶一路"倡議而生。今年5月新華社有關與德新社合作的新聞通稿中,也提到了合作的目的是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海外企業"走進來"。
德新社方面則對德國之聲強調,與新華社的合作項目並沒有威脅到"德新社對中國新聞報導內容的批判性"。發言人佩特森表示,通過對不同服務產品的明確分割,"德新社新聞產品的高標準得到了保障",新華社提供的"新華絲路"服務對德新社的新聞產品"不產生任何影響"。
"威權推進"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貝納(Thorsten Benner)也認為,與中國媒體的合作,暫時還沒有威脅到德國媒體的新聞水準。他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說:"《商報》等德國媒體用自己的品牌來為中共宣傳撐腰,這固然讓人惱怒,但是,我認為,截至目前,德國的新聞媒體自由並沒有受到持續性的損害。不過,我們需要做好準備來阻止中方不斷增加的影響力,尤其是要避免德國的某些新聞機構落入中國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