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害怕中國之前,還害怕過日本韓國

2006年10月2日

一段時間以來,德語媒體對西方應該如何看待中國等亞洲新興工業國家的經濟起飛及其對西方的影響發表了大量評論。「法蘭克福匯報」一篇題為「害怕中國」的文章對西方自以為高人一等提出質疑。文章指出:

建路工地圖片來源: PA/dpa

「如果現有的增長率不變,那麼,中國國民經濟將在9年時間裡再度翻番,而目前仍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全球第三經濟大國德國為此將需要半個世紀。

「中國和印度目前仍被看成是世界經濟的廉價加工廠。然而,這兩個國家已日益重現昔日曾有過的文化和知識大國的輝煌。中印兩國如今每年平均有70萬工程師大學畢業,比歐盟多出一倍。而在德國這個機器製造專家和設計家的大國,卻出現年輕工程師青黃不接的現象。儘管工程師就業前景看好,面對高失業率的德國年輕人中仍很少有人選擇工程專業,這是為什麼?」

文章認為,讓某些西方人感到害怕的中國的強勢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咎由自取。文章寫道:

「大張旗鼓制裁中國在貿易上使用的不公平手段和對智慧財產權的持續性破壞,這具有嘩眾取寵和選戰上的理由。但是,如果建立從歐洲直至美國的自由貿易區,以期阻止亞洲在薪水和社會福利方面的傾銷攻勢,…這將是一條錯誤的道路。如果聯邦總理梅克爾在明年的歐盟輪值主席任期內試圖構築一座抵禦亞洲的堡壘,而不是致力於完成世貿談判回合,那麼,它在外交上也將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文章最後寫道:「在對中國害怕之前,德國國內曾出現過對日本和韓國害怕的輿論。如今,對這兩國的害怕早已煙消雲散。為什麼我們總在別人那裡,而不是在自己身上尋找自己問題的原因?德國和日本在戰後是通過競爭和貿易達到富裕的,也只有通過市場我們才能繼續保有她。如果設置歐洲堡壘,這一富裕地位就將不保。西方國家中沒有任何人比前(德國)總理施密特更瞭解中國及其從毛到現在的領導人。在新著`近鄰中國`裡,他警告說`一些德國文人和政治家認為,中國該更民主一些了。…但是,不論是猶太教的還是基督教的上帝都並未賦予他們當中的任何人以權利,宣告西方民族的文化更為優越、中國需要聽取西方的教誨,或者反過來散播對中國的害怕情緒。`」

中印起飛改變世界

「法蘭克福匯報」另一篇題為「中國和印度的起飛改變了世界」的文章認為,全球經濟的趨勢是共同成長,西方不必對中國印度等國快速的經濟發展過於緊張。該報指出:

印度最發達的經濟領域Call Centre圖片來源: dpa

「生產轉移至這兩國也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官僚主義丶腐敗和不足的基本設施就是障礙。與此同時,薪水水準也不斷提高。…中國東部沿海大都市勞動力的昂貴已經促使生產出現新的轉移-給勞動力要便宜10%的印度帶來了機會。

「與薪水成本至少同樣重要的還有法律保護丶專利丶社會和政治安全以及國內市場長期的活力等問題。僅僅為出口而在中國和印度生產,這並不合算。在這兩個國家都出現了一個數億人的具有強大購買力的中產階層。中央控制的中國現在試圖從借助外國投資轉向發展內需以保障經濟發展,而在印度,內需一開始就是經濟發展的動力。這個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在90年代向全球市場開放,而中國早在1978年就已經走上了這條路。這一領先地位迄今依然得以保持。尚未得到解答的問題是:從長遠的觀點看,哪一種發展模式更有前景。」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