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在杜伊斯堡馬克斯-普朗克文理中學,女校長呂肯(Gabriele Rücken)的辦公桌上放著幾本中文教材。自明年起,除英文、法文外,該校七年級以上的學生還可以選擇學習漢語。
該校一位漢語老師Mei Lin-Schlag說,青少年們覺得中文很有意思,發音和漢字都很有趣。女校長呂肯說,在杜伊斯堡市,有中文知識的畢業生在就業時有優勢。
在杜伊斯堡大學有約2000名中國留學生。該市有約100家中國企業。杜伊斯堡與中國武漢已是37年的友好城市。杜伊斯堡市中國專員普弗魯克(Johannes Pflug)介紹說,目前正與來自中國的一位投資者接洽,後者有意購買杜伊斯堡火車站的一片地。
杜伊斯堡市曾是重要的鋼鐵與煤炭工業基地。然而,這兩大工業式微,失業率上升。杜伊斯堡的失業率是11%,德國平均水準是3%。
杜伊斯堡港是重要的經濟支柱。過去20年這裡提供了7000個就業崗位。這也與中國的業務有關,因為杜伊斯堡是中國絲綢之路一個分支的終點。杜伊斯堡與中國之間每周有35次班列運行。
經歷了150年輝煌歷史後,德國煤炭工業正式被劃上句號。本周五,位於伯特魯普市的哈尼爾煤礦挖出最後一桶「黑金」後也將永久關閉。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J. Stratenschulte對於伯特魯普煤礦的礦工及其家人來說,今年的聖誕節多少有些壓抑。因為,12月21日,德國最後一處煤礦-哈尼爾煤礦也正式停止採煤。為此舉行的隆重儀式上,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也將和工友們共同見證最後一次挖掘「黑金」的場面。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C. Seidel哈尼爾煤礦不遠處,就可以看到高聳的輸送塔。這個金字塔式的建築是用來輸送從煤炭中分揀出來的廢石的。礦工們把這些無用的廢石料稱為「聾石」。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 Ziese煤炭經由吊塔送上地面後,再用火車運往最近的航運碼頭。在德國煤炭價格還沒有暴漲的年代,德國煤炭以品質上乘曾經在全球範圍內都很搶手。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 Weihrauch煤礦工人不僅收入不錯,社會認可度也非常高。由於井下工作既艱苦又危險,礦工們都特別抱團。直到今天,煤礦工人之間的那份兄弟情誼仍然令人感動。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F. Heyder 煤礦附近都會有專為礦工們興建的住宅小區。當年礦工們都會在自家院子裡養一些家禽,種些蔬菜。現如今,由於房源緊張,這些礦工住宅變得非常搶手。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chulte下井挖煤的工人並不都是德國人:這張1880年左右的圖片上,有些工人很有可能來自波蘭。當時煤炭工業發展迅猛,人手奇缺。於是有很多波蘭人來魯爾區就業。現在這些波蘭工人的後裔早已融入當地社會,只有他們大多以」斯基「結尾的姓氏還有波蘭的痕跡。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IMAGNO/Austri業餘時間,礦工們最喜歡在綠茵場上表現團隊精神。這是當年沙爾克隊爭搶的場面。現在體育場變得奢華了,球員的收入更是以百萬歐元計。但是礦工痴迷足球的傳統並沒有改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二戰後,由於勞動力不足,煤礦從南歐和土耳其招募了大量所謂的客籍工人。這是一批外籍工人抵達德國的場面。他們當中的大多數留在了德國。也正因為如此,現在在魯爾區任何一個角落裡,都能碰到」買買提「或」穆薩塔夫「。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是德國煤炭工業的高潮。不過,那時就有跡象顯示,這一工業分支前景並不樂觀。隨著地表煤層被挖掘一空,採礦深度不得不加大,採礦成本也因此一路飆升。很快德國產的煤炭就失去了競爭力。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KPA 隨著煤礦業的衰落,很多以礦區命名的足球隊也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比如,當年名噪一時的哈姆博07隊,SV 多丁根隊,卡滕貝格隊都已被人淡忘,與之相關聯的球星、教練和贊助商們也很少有人想起了。
圖片來源: Imago/Horstmüller不見天日的井下生活,後來變得越來越嘈雜,因為越來越多的重型機械投入使用。企業試圖通過機械化採礦降低成本,但事實證明,這一切努力都很徒勞,因為國際市場上煤炭的價格要比德國便宜很多。
圖片來源: Deutsches Bergbau-Museum Bochum多年來,魯爾區也因其惡劣的空氣品質而遠近」聞名「。尤其是那些生產焦炭的工廠永遠都是煙幕繚繞。居民晾曬在外面的衣物,很快就會變成黑色。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停止採礦當然是一件好事情。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L. Schulze煤礦工業留下了另一個不良遺產是:長年累月散發著惡臭的排水渠。由於常年採礦,地下有很多縱橫交錯的礦道,以至於魯爾區很多地方無法建立地下排水系統。只能靠地上的排水渠排放污水。
圖片來源: Emschergenossenschaft雖然停止了採礦作業,但煤炭工業仍會時而出現在魯爾區民眾的生活中:地面塌方造成道路中斷,房屋下陷或鐵軌受損的事件時有發生。道理很簡單,由於長年採礦,很多地區的地下已經被挖空了,塌方事件今後也無法避免。
圖片來源: Imago/J. Tack過去150年裡,魯爾區地表平均下陷了25米。由於地表下很多地方被挖空,地下水位在不斷上漲。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人口五百萬的魯爾區有朝一日被變成一個巨大的湖泊。因此必須用抽水機不斷排放地下水,正如當地人所說的那樣:這將是困擾子孫萬代的「永恆工程」。
圖片來源: Imago/blickwinkel以礦工為主力的教堂和合唱團,還能存在多久,我們拭目以待。我們可以看到的卻是,當年的吊塔和輸送帶大都已經拆卸一空,很多礦區也完成了綠化改造。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礦區建築如今已經變成了博物館或活動中心。圖為位於愛森市的「關稅同盟煤炭建築群博物館」,這裡已經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清單。
圖片來源: Guntram Walter 杜伊斯堡港是世界最大的內河航運港口。港口負責人史塔克(Erich Staake)表示,歐中班列貿易的約三成是通過杜伊斯堡港轉運的。
不過,每三個來自中國的滿載的貨櫃,只有一個滿載著返回中國。
合作方面值得注意的地方
律師帕特洛赫(Thomas Pattloch)為企業與中國打交道提供咨詢。他表示,德國人在於中方談判時,往往訊息不足,並低估對方的談判技巧。
杜伊斯堡市的中國專員普弗魯克則表示,迄今為止,中方都證明是公平的合作夥伴,不過,中國市場仍十分封閉、難以進入。
帕特洛赫則提醒說,特別在數據安全、電信方面,必須瞭解中方的侷限。
杜伊斯堡市負責數字化的委員穆拉克(Martin Murrack)表示,該市希望成為一個"智慧型城市"(Smart City),而其合作夥伴之一是華為。因此,過去幾個月,他也聽到一些批評。但穆拉克表示,華為只是杜伊斯堡"智慧型城市"的眾多合作夥伴之一,並非唯一夥伴,杜伊斯堡市也並無義務必須使用華為的服務。而杜伊斯堡市的數據更是儲存在當地存儲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