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寫給德國之聲60歲生日的賀詞

2013年5月2日

全球各地的知名人士談他們眼中的德國之聲。

Die Deutsche Welle steht 2013 seit 60 Jahren im Dialog mit der Welt. Sendestart war der 3. Mai 1953. Artikelbild Deutsch
Artikelbild DEU 60 Jahre DW圖片來源: DW
圖片來源: AFP/GettyImages

中國藝術家艾未未:

"德國之聲成立已經60年了。這60年中,德國之聲在全世界範圍內扮演了政治以及文化上的重要角色。特別是德國之聲的中文節目,為推動中國的媒體以及言論自由作出了巨大貢獻。我希望,中文節目未來還能夠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圖片來源: dapd

烏克蘭政治人物、世界拳擊冠軍維塔利‧克利欽科(Vitali Klitschko):

"德國之聲是能力、客觀和專業的典範。我們的國家目前處於困境:民主進程有所減緩,融入歐洲的前景受到阻礙,並且又有恢復新聞審查的趨勢。我們如今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獨立的媒體,告訴公眾真相。德國之聲就是這樣一個媒體。"

圖片來源: DW

伊朗人權律師、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埃巴迪(Shirin Ebadi):

"四年前,我第一次聽到德國之聲時,就非常欣賞它的中立和實事求是的精神。我當時一直關注它的新聞及報導。後來,當德國之聲開始通過網路提供波斯語內容後,我就可以不受播出時間的限制,隨時上網瞭解各方面的訊息。德國之聲的伊朗語組所提供的不僅僅是中立、公正的新聞,還包括許多讓我非常感興趣的報導和圖片集。在這裡,我要感謝德國之聲的編輯和記者們所付出的努力,也祝賀德國之聲成立60周年。"

圖片來源: DW/O. Evdokimova

作品包括柏林牆上"兄弟之吻"的俄羅斯藝術家弗魯貝爾(Dmitri Wrubel):

"德國之聲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由於德國之聲的緣故,我對德國的態度更加忠實。表達'聲音'的重要性再怎麼高估都不過分。事實證明,俄羅斯的極權主義是非常強大的。出於這個原因,今後也需要像德國之聲這樣的媒體機構。"

圖片來源: Bruno Veiga

巴西作家裡貝羅(João Ubaldo Ribeiro):

"德國之聲致力維護民主思想和啟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它的報導資料翔實、不乏文化底蘊,有榜樣作用。幾十年來,它一直為全世界的聽眾和讀者提供服務。我們必須慶祝全世界人民的這一寶貴遺產。"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