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施羅德的『抉擇』

採訪記者:祝紅2007年5月18日

身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卸任後也常去中國看看。5月參加同濟百年校慶的他將收到一份禮物,譯林出版社提前出版的施羅德自傳『抉擇-我的政治生涯』。該書首發前,德國之聲記者採訪了譯者徐靜華和版權代理蔡鴻君。

施羅德推介『抉擇-我的政治生涯』圖片來源: AP

今年9月,德國將在中國舉辦德國年活動,連續舉辦三年。而南京將是德國年系列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的舉辦地點。屆時,一批德國圖書將進入中國市場。德國前總理施羅德的傳記「抉擇-我的政治生涯」就是其中之一。鑑於施羅德與瑞士榮格集團老闆凌吉爾5月在中國逗留,並將參加同濟大學百年校慶,中國譯林出版社決定提前出版施羅德傳記作為獻給他的禮物。

5月19日,德國前總理施羅德本人將親自參加在上海書城舉辦的個人傳記「抉擇-我的政治生涯」一書的首發式。此書由德國知名出版社霍夫曼-坎佩(Hoffmann & Campe)於去年9月出版。8個多月之後,這本傳記進入中國圖書市場。

該書版權代理蔡鴻君透露說,此書的預付版稅創92年以來的新高:「施羅德傳記是自92年以來,我們在中國代理的德國通俗專業書籍預付版稅最高的。92年中國參加版權公約,在中國出版的所有外文圖書均需購買版權。譯林出版社一向看重名人傳記,尤其將政治名人傳記作為自己的品牌。而施羅德是近年來在中國最受歡迎的德國政治家。在中國有一批讀者對在世界起重大影響的政治家當時的經歷和事後回憶錄感興趣。」

「抉擇-我的政治生涯」一書德文版全長543頁。雖說此書從兒時記憶開始,也流露出作者對美滿家庭的留戀和對3個女兒的關愛,但全文聚焦更多的是對其政治決策的思考和回憶,比如對伊拉克戰爭說不,國內就業市場改革以及統一後的德國如何在國際舞台上承擔自己有所應承擔的責任等。

去年底,此書在德國出版後,施羅德本人頻繁接受媒體採訪,為此書的促銷大造輿論聲勢,也因此引起不少人的反感,也有德國人認為施羅德此書有為自己辯解之嫌。

但施羅德傳記譯者徐靜華則不這麼認為:「我知道,德國國內對此書褒貶不一,可能批評的聲音比較多,覺得他喜歡吹噓自己,突出自己。但在翻譯過程中我發現,他還是很誠實的。書中講到了兒童時代的清貧,也談到他的政治理想和理念跟自己的出身和童年經歷是分不開的。我覺得在這一點上,他談得很坦率。另外,在解釋當時的政策思考時,他也沒有說他的決定都是對的,也強調了某些政策考慮不周,當然他的改革效果不是一下子就能顯現的。」

施羅德傳記扉頁上印有施羅德的一句話,那便是「我從未獲得上天恩賜,一切均靠自己的努力。」施羅德的人生是對此言的最好明證。施羅德雖出身貧寒,但在仕途上得以發跡,擔任總理長達7年之久。在其領導下出台的改革計劃引起不少人的不滿,四次婚姻緋聞不斷,結束政治生涯後,他因出任北歐輸油集團監視會主席,為其他企業做顧問等引起人們的不滿,更有不少人認為,清苦出身的施羅德尤其看重金錢。

那麼,徐靜華如何看待這位傳記作者呢?「我們自己對施羅德的感受和觀點與德國普通百姓不太一樣。由於我們都在使館工作,所以從政治層面看問題的角度大一些。施羅德是一位改革總理,雖然改革進程艱難,成績不明顯,但他還是做了很大的努力的。」

徐靜華的丈夫史明德曾常年在中國駐德國使館擔任公使,她本人在從事雙向教學的閒暇之餘專心德國諾貝爾文學家得主作品的翻譯。此外於2005年出版的梅克爾傳也出自她的手筆。

儘管施羅德在任期間格外重視發展與中國的經貿關係,並與朱熔基攜手促成德中法制國家對話,在中國很有人氣。但徐靜華認為,施羅德的傳記在中國不會十分暢銷。「我覺得,這本書在中國不會有太多的讀者,特別是不會有很多普通讀者,他們不見得會太有興趣。但是研究德國問題的,歐洲問題的可能會有興趣。」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