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易富賢:人口危機將讓中國和歐美都衰落
2023年1月29日德國之聲:近期兩則有關中國人口的消息引發了大家的關注:一則是中國官方的最新數字顯示,中國的人口出現了六十年來的首次負增長,還有一則是印度人口會在近期超越中國。您如何看待這一趨勢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易富賢:其實根據我的計算,中國的人口負增長在2018年左右就已開始,但是北京官方一直否認,還堅持認為人口下降會出現在2031年左右,聯合國也持類似觀點。可是現在中國國家統計局不得不承認人口從2022年就開始減少,生育率更是只有1.0到1.1,遠遠低於此前"2030年前會穩定在1.8左右"的預測。回到您的問題:中國人口下降、印度人口超越中國,說明世界的地緣政治、地緣經濟形勢正在發生歷史性改變。人口是經濟的基礎,與生產、消費、創新息息相關。中國的勞動力人口從2012年開始就在下降,經濟增長率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下滑,今後還會繼續。中國人口提前進入下降期意味著黯淡的經濟前景。2018年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大約相當於日本1992年的水準,2040年的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則會類似於日本2020年水準,這意味著中國經濟疲軟將會是長期的。
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僅有3%,並不能完全歸咎於清零防疫政策;取消清零之後,也不太可能回復到以往的8%增長率,反彈幅度將會低於預期。到了2030年代後,中國的人口結構將會差於美國,意味著屆時的經濟活力也會差於美國,那時的經濟增長率也許只會有1%左右。現在的年出生人口只有八九百萬,意味著中國的很多產業會後繼無人,製造業會越過頂峰然後快速下降。
德國之聲:中國人口結構快速老化,是否是能主要歸咎於實行了三十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
易富賢:中國人口的減少是長期趨勢,必然導致經濟持續疲軟,不論是製造業危機還是養老危機,抑或是國際地位下滑、地緣環境惡化都與其有關。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二:計劃生育政策以及社會經濟環境本身的改變。隨著健康水準、醫療水準、教育水準的提高,生育率總是會直線下降的,我們可以參考嬰幼兒死亡率、人均預期壽命等指標。我們可以對比與中國文化背景相類似的日韓等東亞鄰國,他們的生育率也很低。當然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進一步加劇了這一過程。換而言之,假如當初沒有計劃生育政策,中國生育率現在至多也不過是1.2左右。而現在實際數字更低,是因為計劃生育政策潛移默化改變了幾代人的生育觀念。而且中國經濟這些年來都是圍繞獨生子女家庭規劃的,這在住房市場、城市密度等方面都有體現。中國住房市值總額是經濟總量的4倍,美國則只有1.6倍,日本也只有2.1倍。另外獨生子女家庭也導致政府規模擴大,居民可支配收入現在只佔GDP的44%,遠低於1983年時的62%。而國際社會普遍在60%到80%之間。房價高昂、可支配收入比例低,反過來再壓低了人們的生育意願。
德國之聲:接下來的中國人口政策究竟應該怎樣制訂,才能改善上述局面?
易富賢:這會非常困難。中國人有三大難題:養不起孩子、不願意生孩子、生不了孩子。養不起孩子是因為物質條件不滿足,比如住房壓力、可支配收入過低等等。而作為政府,也只能在這一方面做點文章,比如提供生育補貼、提供育兒便利服務、提高相應醫療保障、提供住房補貼。這些中國政府現在想做的措施日本基本都已經做過,況且中國是"未富先老",沒有足夠財力來達到日本的福利水準。而且,中國若想把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重提高到60%,將意味著一場規模超過改革開放的全面變革;若想降低住房成本壓力,則會導致房地產泡沫突然破裂從而引發全國乃至全球的經濟危機,這是兩難局面。
"不願意生孩子"則是心理層面上的,獨生子女政策改變了兩代人的生育觀念,根據中國國家衛健委2021年的女性生育意願調查,平均每個大陸女性只願意生1.6個孩子,其中"90後"只有1.54、"00後"甚至只有1.48,顯著低於台灣2.1、香港1.8的水準。如此低的生育意願,讓中國今後把生育率穩定保持在0.8都有相當難度。
"生不了孩子"則是指生理層面。中國的不孕不育發病率,80年代初期只有1%到3%,到了2020年劇增到18%,一方面是由於生活習慣的改變,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婚育年齡不斷推遲。以前女性20歲出頭就結婚了,現在平均結婚年齡已經逼近30歲,而且還在繼續上升。對於"不願意生"、"生不了"這後兩個問題,政府能做的事情就更加有限了。所以我對中國人口結構的未來趨勢非常悲觀。
德國之聲:您的意思是,真的就只能坐以待斃了嗎?
易富賢:因為只有顛覆性的社會模式變革才能扭轉這種趨勢,需要一場"範式革命",這需要巨大勇氣以及世界各國的通力合作。因為這樣規模的變革,對國際經濟體系會有巨大衝擊,如果只有中國這麼干,是難以取得成果的。這是人類文明面臨的威脅。
德國之聲: "範式革命"具體指哪些變革?
易富賢:比如社保制度的全面改革,要讓生育更多孩子的人獲得實實在在的物質與精神回報;再比如教育制度改革,不再讓求學擠壓生育時間,因為平均結婚年齡超過25歲就難以讓生育率回到維持平衡的2.1。同時就業模式也要改變,讓年輕人不至於沒時間沒財力生孩子。
德國之聲:我們把視線脫離中國,注意到印度的人口正在快速增長,非洲大陸更是有近80%的人口年齡在35%以下。按照您的經濟發展取決於人口結構的觀點,今後世界經濟的重心是否會向這些國家轉移?
易富賢:世界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正在發生歷史性改變,重心確實將向印度、非洲轉移。印度經濟不但會超越中國,也會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非洲也在經歷緩慢、沉默的崛起。奈及利亞等國今後也會成為地位重要的大國。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他們的。不管是中國還是日本,或者歐洲以及美國,今後都會衰落,儘管人口結構稍好的美國衰落速度會慢一點,畢竟美國的生育率也只剩1.66左右。歐美各國的經濟地位將會持續下降,將不足以維持現有的國際秩序;如果沒有中國的支持,國際秩序更是會瀕臨崩潰。我估計,在這樣的背景下,中美關係也會有所改善。因為中國和西方國家面臨的最大問題,既非中國威脅,也非美國威脅,而是老齡化以及人口結構危機。我認為,印度即便在經濟方面超越美國,也不足以主導國際秩序,所以中國以及歐美都應該開展協作,趁著還沒有完全衰落,構建一套可持續的國際新秩序,避免全球陷於完全的混亂,這對誰都沒好處。
本採訪有少量刪節。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