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曾志豪:李家超可以不用裝了

鄒宗翰
2022年6月27日

國安法施行讓香港發生巨變,兩年多來許多香港人因政治局勢移居海外但心繫家園。前香港電臺主持人曾志豪在節目遭到停播,又被無預警解僱後,2021年7月搬到台灣。在國安法2週年和香港回歸25週年之際,他跟德國之聲分享海外港人心聲。

Tsang Chi Ho
曾志豪表示,香港的記者還是很努力在夾縫中找到做新聞的空間,法庭報導就是其一。圖片來源: privat

(德國之聲中文網)2022年7月1日是香港主權移交中國25週年,同時也是《香港國安法》實施兩週年的日子,德國之聲專訪前香港電臺主持人曾志豪,請他分享這兩年港人受到的影響。

德國之聲:你覺得國安法施行這2年以來,對於一般港人來說,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曾志豪:最大的改變就是我們開始在腦子裡有紅線,還有一個抓不到底線的概念。大家開始會想,這個事情有沒有危險會發生,因為一些案例讓人感覺,可能過去十幾二十年一些自由的行為都變成可能會犯法,但又沒有人告訴你,到底什麼事情會碰到那個紅線,所以有一些朋友在香港變得比較小心。舉例說,大家在網上說話比較謹慎一些,不敢直接去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剛過去的六四,過去這二十幾年,一般香港人會在網上直接就說六四要追究甚麼責任,都很正常。就這一年大家都比較小心,在網上可能就變成打擦邊球,可能會用一些比較隱藏的方法去講述六四,這個已經很明顯跟以前香港很自由的氣氛不同,所以我想是大家習慣很小心,有紅線在身邊會出現。

德國之聲:所以比較像是心理壓力, 但日常生活沒有太大的改變?

曾志豪:如果你只是追求賺錢、上下班,就吃喝玩樂那OK。 它(國安法)一般就沒有把你管到那一塊,但是你想追求精神上一些其他的要求,溫飽以外的人權,去追求一種形而上的價值,那它就會給你很大的壓力,你就會想,還是不要說那麼多比較好。我覺得這個是比較悲哀的。因為香港跟台灣一樣,早就過了只求溫飽的時代,溫飽以外的東西我們兩個地方都追求了很多很好,台灣不用說,都已經有自己很好的選舉。香港本來以為可以慢慢追上去,結果那個終點讓人拿走了,還像玩遊戲一樣,輸了把你拈回起點而已, 所以這是很大的一個倒退。

德國之聲:你在香港傳媒產業服務這麼多年,媒體這兩年最大的改變是?

曾志豪:肯定是媒體實體消失,因為從《蘋果》開始,大家扳扳手指頭就知道很多不見了:《蘋果》、《立場》、《眾新聞》,還有最近的《傳真社》都沒有了,比較大的這四個(讓)我們覺得有點獨立自主的媒體都沒有,那其他剩下的也會有很大的寒蟬效應,看了也會很害怕,首先是這個最明顯。

第二就是,還是有不同的媒體,它非常努力在香港這個環境生存,所以有一些媒體人現在情況很糟糕就是,他的老闆或是他整個報社立場很保守,但還是有不同前線的員工他們很努力,希望爭取一些他可以掌握的新聞自由範圍。他們努力去採訪,做事情,所以他們每天的壓力比起那種已經誠心躺平的更辛苦。躺平的如果政府發什麼稿我就轉發就可以,但就是還有一些願意去做新聞的媒體工作者,他們還有擔心受怕的狀況出現。

第三個層面,還有一點好消息就是有一些冒起新的網路媒體,沒有投降,還繼續生存下去。比如香港最近有一些是報導法庭消息的,因為法庭有些是在反修例運動中間一些延續,那個故事就只能從法庭上拿到這個消息,所以有一些就專門去報導這個東西。我覺得這個是滿有希望的,因為香港的朋友也知道,沒有完全就讓它打死,很多媒體人在他的舊媒體繼續生存,要不就自己搬出來弄一個新的媒體,也是在夾縫中希望可以走一條路。所以香港做媒體是走得非常艱難,但我看見他們還是很向前走的。

逆風下的狹縫:香港記者覓劫後新生

15:49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德國之聲:新任特首李家超即將上任,你個人的觀察為何?

曾志豪:不可能有希望了,因為他的定位就注定他是服務北京、服務中聯辦、服務中國這方面的特首。 但是我覺得跟以前的特首相比之下,可能我們對他的期望反而可能會比較合理一點,因為以前大家有點「裝」,就是大家說你還是我們香港的特首,需要向我們負責,所以以前他們也老是說「雙負責制」,我們要向香港負責,也要向中央負責。反而這種裝變得大家都很不開心,你不可能滿足香港的希望,但你又表面上說我是服務你們的。 

我覺得李家超會有點改變,就是他不用裝了,基本上沒有什麼香港人會覺得他還是香港的特首。那反而比較好。他可以在沒有反對派,沒有任何制衡他的聲音的力量底下,那你就好好地幹,你就完全有中央的信任,你也不用再跟香港任何人交代,那你就好好地幹,如果你還幹不出什麼好事情,那你最起碼不能怪香港以前的那一幫人。 所以對他未來的工作,我們非常地好奇,到底現在這麼完美的環境底下,你們還能幹出什麼樣的成績?如果還是幹得很爛,還有什麼藉口。

德國之聲:聽起來有點黑色幽默。

曾志豪:這個也是無可奈何,但是這個是真的!很多香港的朋友是這樣想,大家都這樣說,整個立法會都是你的人,沒有任何一個反對的聲音。他在林鄭下台之前,他們還會說,有一些什麼什麼的官員沒有盡心盡力去做事。他想了很多藉口,無所謂,那現在是新一屆上台來了,都是你的人,都是你的想法,都沒有任何阻礙的情況下, 大家真的非常好奇,你可以幹出什麼成績來。我想,有這種想法也沒有犯法吧。可能就是香港的朋友只能有這種狂歡的心情去看這個瘋狂的世界。

曾志豪希望台灣政府與人民可以認識多面向的香港與港人,也勉勵海外港人與所在社會多連結。圖片來源: privat

德國之聲:您在去年7月移居台灣,現在要1年了,對目前的生活有何感受?

曾志豪:我覺得還好,有時候在台灣會感覺香港缺乏的東西,那種自由,那種在網上說話你不用想。我有個例子,有一次我老婆在臉書上面分享一些東西,應該也是六四,她就說得很白,我們也在這邊參加中正紀念堂的六四晚會。結果她的朋友就在臉書回她說:「太好了,妳可以那麼暢所欲言。」他說非常的羨慕。我太太就說,我們在外面,如果還不說,那我們在外面到底幹嘛?

所以這個也是很明顯,當很多重要的日子在發生的時候,你就會很明顯地感覺你跟香港的朋友處理的方法是不同。所以這一年我覺得很難得,比如說「612」,我有些朋友去了象山的遊行,他們也是這樣跟我說:「好久沒有參加遊行。」這個就沒有辦法,在香港就完全沒有這個機會,香港很難去看到,所以在台灣有點像讓你回到以前香港那些美好的時光,就是這樣的感覺。

德國之聲:海外有許多港人希望延續香港民主運動,在台灣的香港人有辦法匯聚這樣的力量嗎?

曾志豪:如果讓大家不要忘記香港的事情,讓大家繼續去奮鬥,我覺得這個氣氛是可以的。但是我也發現在在海外的朋友,像是在台灣、英國,大家也開始有另一個想法,就是我們也不能單方面要求在海外的社群就好像借個地方再去搞一些政治活動,不想只做到這個程度,因為如果這樣做的話,你好像就跟海外的社會,不管是台灣、美國還是英國,好像就切割開來。

所以現在我認識在台灣的香港人,他們也希望跟台灣是連在一起的,比如剛剛過去的「612」,有一個香港人他辦一個電影的展覽, 不單單只是看香港的電影,他還把台灣以前白色恐怖的那個年代也連結。他希望不單單說香港的事情,也希望台灣也在裡面,如果有一些比較年輕的台灣朋友,可以瞭解以前的台灣也是需要大家奮鬥,才可以把民主爭取過來。我覺得這個就是未來香港在海外的朋友應該去做的事情,喚起大家對香港的回憶很重要,但也不要忘了跟海外所居住的社會扣起來,希望大家有共鳴。

德國之聲: 在香港議題上,你覺得台灣政府做得夠多嗎?

曾志豪:我覺得永遠可以更多。香港政府壓力越來越大,我們就希望台灣政府可以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但偏偏比較諷刺的就是,正是因為香港壓力越來越大,所以台灣對香港的想法也越來越多,所以這兩條線就不能平衡,一高一低。我當然希望台灣政府對香港的援助方面可以做得更多,但它的壓力我們也可以想像,面對中共的威脅和滲透,台灣沒有辦法像在海外香港移民比較熱門的國家,可能有一個比較大的緩衝可以去躲開。

台灣跟香港、大陸太近,所以只能希望它能在保證自己安全的情況下做得更多。具體來說,我有一個呼籲,我們希望台灣政府和人民可以對香港和香港人可以有多一點的想像。香港和香港人不是只有一個面向,就是每天都是在抗爭,在政治糾纏當中。我們在海外和香港有很面,有自己的文學藝術,還有生活,還有幽默跟一些無奈,情緒是很複雜的。大家不會因為只有政治的想像對香港有點怕,愛香港或是怕香港是因為它的政治,那就不夠。香港人來台灣有其它的貢獻,留在香港也有其它的發展。

在「華人民主書院協會」理事長曾建元等人的共同搬運、重組下,「國殤之柱」於晚間7點半左右在中正紀念堂前矗立圖片來源: Chia-Chun Yeh/DW

德國之聲:對你自己來說,這兩年的變化對你接續的規劃有什麼影響?

曾志豪:我們在海外的香港人有一個共同的理念,就是好好活下去。這有幾個意思:第一,不要讓在香港的朋友擔心,我們沒事、很安好。第二,當我們可以好好活下去就代表我們在海外找到自己的地方,無論是在英國、台灣或是哪裡。我們不是還要張開手板說請你幫我。所謂好好活下去是我們可以有自己的貢獻,就不用太依賴對方的幫助。很多香港朋友也希望以前的專業繼續可以在海外延續下去。第三,好好活下去應該也可以帶著香港過去的一些理念,我們還是希望在海外可以把它好好地保留下來。這也包含很多方面,民主人權當然重要,但還有香港固有的文化,我們的語言,我們下一代當然要講英文和國語,但我們也希望可以保留跟爸爸媽媽講廣東話。這個才是好好活下去,不然只是活下去。

我自己也正在往這個方向努力,所以我做好我自己的YouTube,香港還讓我寫專欄的媒體我繼續寫,我在台灣這邊也非常努力跟不同的媒體合作。在網上未來我們也準備做一些節目,也是介紹台灣和香港,就是希望可以好好的活下去。

德國之聲:你還有期望有一天會回到香港生活嗎?

曾志豪:這有點像你會中大彩一樣嘛,你不能說不可能是吧?但如果我問你明天還是後天你可以中大彩,誰知道?我覺得我們就用這個心情去面對回香港這個事情。我們肯定是有這個想法,如果可以,每天去買一個大彩,但我們不會那麼天真去想明天就中、後天就中、明年就中,但是保存這個希望。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