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清零逼使外資撤離 香港人才一去不返?

Phoebe Kong
2022年4月1日

港府堅守「動態清零」引發大批外資企業和專才撤離,香港歐洲商務協會主席高飛(Frederik Gollob)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形容,現在的人才流失危機是他見過最嚴重的,遍及各行各業,新加坡、首爾、東京和孟加拉都是熱門的搬遷地。

Hongkong | Flugzeug British Airways, Passagiere
在極度嚴緊的出入境限制下,企業很難填補職缺和吸引人才到香港工作圖片來源: May James/Zum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一片爭議聲中,香港本月起逐步放寬部分防疫措施。首先從4月1日起,取消對所有外國的禁飛令並縮短隔離期,容許已打針的港人入境。在這波嚴峻的疫情下,香港移民潮卻不減反增,首季已錄得逾14萬人口淨流出,而港府堅守「動態清零」成為引發大批外資企業和專才撤離的最後一根稻草。

香港歐洲商務協會3月24日公佈的調查顯示,25%商會受訪者的公司會在未來一年內完全遷離香港,24%會局部遷移,34%稱不肯定,而表明一年內不離港的僅17%。35%受訪者稱自疫情在2020初爆發以來,其公司的香港分部經歷不尋常地高的員工更替率。

德國之聲專訪香港歐洲商務協會主席高飛(Frederik Gollob),解構這波外企撤離潮的影響。

德國之聲:引發這波外企撤離潮的導火線和主因是什麼?

高飛:對國際企業來說,首要和幾乎唯一的原因是,香港目前嚴緊的出入境限制和持續的大規模人才流失,這些是最迫切的問題。這次歐洲商會調查結果是個赤裸的警示,反映香港管控疫情的做法出了大問題。另一個引發外資企業離開的關鍵是,我們還沒看到帶領香港走出疫情的清晰計劃。企業喜歡為做預案和計劃,也倚賴香港作為亞洲「超級聯繫人」(super connector)的角色,幫助商界連接中國內地和全球各地,這些都是香港的獨有優勢。

但是在極度嚴緊的出入境限制下,企業很難填補職缺和吸引人才到香港工作,不是說一兩個職位,而是已經到了令公司營運出問題的程度,企業也無法派人出差見客戶。外藉員工長期無法回國探親,有些人更加兩年多沒見過家人,令許多人才萌生去意,40%受訪者說這個原因導致難以聘人來港,其次是香港的「不確定性」,有15%。

在選擇下一站的時候,企業會考慮該地區如何看待當前的新冠疫情,是否視之為風土病圖片來源: Vernon Yuen/Nur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情況有多嚴重?哪些行業最受影響?

高飛:現在的人才流失危機是我們在香港見過最嚴重的。幾乎所有行業和界別,無論公司規模大小和職位高低都出現撤離現象,甚至連規模最大、被公認為最有韌性的金融業都不倖免。即使還留在香港的歐資企業,很多都正在檢視現狀或考慮局部遷移,尤其是那些很依賴與全球客戶連繫的團隊。

許多資深政商界人士都形容香港的「戰鬥力」很強,以往也經歷過人口外移的情況,大部分都是暫時性的。但我們認為仍然要觀望,此時此刻肯定的是,疫情為所有發展蒙上巨大陰霾。別忘記我們在新冠疫情前,還遭遇社會運動和動盪,一眾外資企業在香港其實已渡過了三個非常艱難的年頭。

德國之聲:哪裡是離港外資企業的熱門目的地?

高飛:落戶地點非常廣泛,不是指向單一地區,我們所知的有去新加坡、首爾、東京、孟加拉等。歐洲商會大部分會員在香港的公司都是區域總部,他們需要跟中國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成員國做生意,這也是為什麼香港常常被稱為「超級聯繫人」。因此很多公司都在尋找「超級聯繫人」的替代品,例如新加坡的「疫苗接種者旅遊通道」(Vaccinated Travel Lane, VTL)航班計劃對不少企業來說很吸引。在選擇下一站的時候,企業會考慮該地區如何看待當前的新冠疫情,是否視之為風土病——我們看到許多地區都已經這麼做,並大幅放寬管控措施。

德國之聲:撤離的企業和人員有否打算未來回歸香港?

高飛:我不會在此時做任何預測。對很多外資企業老闆和員工來說,他們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和痛苦才在做出離開香港的決定。當中許多人早已視香港為他們的家,在這裡生活了幾十年也忍痛離開。所以,當香港愈早回覆正常,人才回流和復甦的機會便愈大。我相信香港會再度繁榮,這是時間問題。但目前的狀態拖延愈久,復甦的時間便愈長,對香港的打擊也會愈大,因為很多本地商業同時也倚靠國際貿易、訪客、旅遊等等賺錢。

清零政策對保護本地民眾有其作用,但香港可以一直做孤島嗎?圖片來源: Xinhua/IMAGO

德國之聲:港府宣佈自4月1日起取消餘下九個國家的航班禁飛令,並且有機會在4月稍後時間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這些舉動有幫助嗎?

高飛:這是正確的方向,但肯定不足夠,措施來得太少和太遲了。香港擁有全球最好的機場之一,它在擴建後還會變得更好,但如果一直維持隔離政策,一個城市根本沒辦法成為與各地連繫的好地方。現在政府只是踏出了小步,我們需要更多具體的行動,給我們一條清晰的路徑,結束這一切並回覆常態。

德國之聲:早前本港和外資商界多次向港府表達對防疫政策的強烈不滿,部分人士更高調地抨擊政府。你們跟港府的溝通順利嗎?當局是否願意讓步?

高飛:我覺得他們有,從最近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宣佈可見,他們的確有回應商界的反彈和壓力。不止歐洲商會和其他地區的商會,這是跨界別的,一些有地位的人也忍不住出來說,「這太過份了,我們無法再承受這些重擔了」。我覺得這些反彈最終引致政府稍為改變方針,放寬旅遊限制、取消那一直備受批評的禁飛令。但究竟政府是不是根本地調整方針,重新開放香港,我仍然不肯定。我們還沒聽到任何具體的消息,只能盼望會有,同時會繼續尋求溝通,因為我們都是利益持份者。

德國之聲:你們有什麼建議?

高飛:我們已經多次詢問政府,要求一個長遠計劃,很多商會都在問同一件事,但似乎我們還是停滯不前。香港每天仍有數以千計新增確診,長者在醫院裡去世,商界不能且不會無視這些情況。我們相信推高接種率是唯一出路,我們已多次建議政府把接種疫苗做為最優先工作,令最弱勢的人得到群體免疫。愈早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可以愈早準備與病毒共存。

香港長者的新冠疫苗接種率低迷,數以千計老人在第五波疫情病亡。目前,香港市民有兩種疫苗可以選擇,分別是科興和復必泰(BioNTech),全港第二劑施打率達85%,第三劑有279萬人完成接種。圖片來源: Liau Chung-ren/ZUMA Wire/imago images

德國之聲:但中國目前仍然以「動態清零」為抗疫大方針,香港的政策也受制於國策,你們對香港未來走向「與病毒共存」感到樂觀嗎?

高飛:清零政策對保護本地民眾當然有其作用,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自問:新冠病毒會否消失?它能夠被消滅嗎?香港可以一直做孤島嗎?我認為,沒有很多人相信新冠病毒會在短期內消失。

很多香港的外資企業都有興趣跟中國內地或大灣區做生意,因此當局對所有方針持開放態度,是至關重要。當局公開表明會把與中國內地通關放在首位,我們也歡迎。但現時香港處於第五波疫情,中國內地的疫情也不穩定,正因我們身處於一個如此多變的狀況之中,我們更需要一個有前景的計劃。當局需要正視目前國際企業和人才外流,對香港競爭力的損害。我們希望港府在訂立抗疫路向時,能顧及公共衛生和商界兩者的利益。

德國之聲:香港近年經歷大型示威和國安法實施,有意見指香港另一個賣點——自由和法治——大大受損。政治局勢轉變是否外資撤離的因素之一?本地移民潮造成的人才流失對你們有否影響?

高飛:在這次調查結果中,政治因素不是主因,只佔5%,現時令外資企業最困擾仍是防疫政策。但無論國際或本地人才流失,都是令人憂慮的問題,大大影響企業運作。香港一直都是優秀外國和本地人才的大熔爐,東西文化匯聚的國際都會,是吸引外資之處。現在看到年輕的優才不斷離開香港,是讓人十分傷感的狀況。

德國之聲:歐洲商會如何看待香港的經濟和社會前景?她還能保持獨特性嗎?

高飛:我是個樂觀主義者,歐洲商會也是。香港一直都是個偉大和可愛的城市,我永遠不會把她排除。香港是吸引外資進入中國內地的重要城市,她不會失去這個地位。但到底她能否維持在亞洲的地位,作為重要的金融和商業中心,我們還需要觀望。我不確定香港會否以與2018年前相同的姿態回歸,香港還會否擁有昔日的人才組合、同樣著重國際交流的企業種類,我們當然希望會發生,但這些都有待時間證明。

香港本身仍然有很多吸引之處和優勢,包括有效率的物流、基礎建設和機場、一流學府、起步不久但很有前景的初創業等等。一切材料都齊備了,我們需要做的是,以正確的方式把它們拼湊起來。所以在爭議和難題以外,我們指望香港政府帶領扭轉劣勢,讓我們在香港見到長遠的商機。

高飛是香港歐洲商務協會主席。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