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習近平不會向普丁施壓

William Yang
2023年3月15日

沙烏地與伊朗在中國斡旋下達成和解協議被視為北京的外交成功。接著又傳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下周出訪俄羅斯的消息。中國可能在烏克蘭戰爭中扮演更為積極的角色嗎?德國之聲就此採訪了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S)亞洲部的資深研究員馬安洲(Andrew Small)。

有媒體報導,習近平下周可能出訪俄羅斯,會見普丁。
有媒體報導,習近平下周可能出訪俄羅斯,會見普丁。圖片來源: Alexei Druzhinin/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北京宣佈在促成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之間的協議方面取得外交勝利之後,隨即有報導稱習近平即將訪問俄羅斯。北京會不會試圖通過將習近平訪俄的時間提前,來給這一最新的外交成果加分?

馬安洲:從最新的消息看,中國似乎確實想擴展我們在沙烏地-伊朗協議上看到的這種敘事。說到沙烏地和伊朗,我們看到的情況明顯不同,雙方的對話已經進展到了相當程度。這個進程已存在多時,而且看起來中國的參與基本上是在雙方確實希望就這些問題達成和解,並願意讓中國收獲一份政治籌碼的情況下。這與烏克蘭戰爭的情況相差很大--我們距離雙方進行談判或有意願達成任何形式的短期協議的情況還很遠。

這裡的問題始終是,中國是否有任何激勵措施放到桌面上,或中國是否真的推動其中一方?在沙烏地和伊朗的例子中,中國的作用是能否有激勵措施來給這個進程畫上句號,而不是促使各方坐到談判桌旁。

涉及目前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勢態,中國必須要做的是對俄羅斯方面施加壓力,但我們至今沒有看到有任何跡象顯示中國確實有這個意願。雖然這兩件事都可以被放在中國"下場"發揮更積極的作用這個較大的框架下來看,而且沙伊協議給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提供了額外的空間,展示自己是一個有份量的角色,能夠做成一些建設性的事。但從實質上講,人們並不指望他們在烏克蘭問題上能做很多事情。

德國聯邦議員:「中國的角色很複雜」

01:20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德國之聲:如果習近平訪問俄羅斯,雙方可能會討論些什麼?

馬安洲:從我們迄今看到的習近平對此的立場來看,他們(中俄)根本上仍然希望能夠將烏克蘭發生的事情主要歸咎於美國方面和北約的擴張。這仍然將是官方敘事的一部分,也是我們在(中國)立場文件中看到的措辭,同時也是兩會期間就這一問題使用的更強有力的語言。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期待看到對現有立場的一些重大偏離。中國希望在這個問題上把自己定位為力主的行動者,而和平的障礙來自美國和西方。這也是王毅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的立場,他繼續將所有問題歸咎於美國。

我們不太可能看到出現明顯的態度轉變,即使此前使用的一些言辭不一定在莫斯科被重複。對習近平來說,這將是一次極為敏感的訪問,如果此行不希望被解讀為(對西方)--特別是對歐洲人的疏遠。即便不考慮沙烏地和伊朗的問題,目前仍有一種看法,即從中國目前外交和對內的其他所有政策來看,北京現在仍在加倍發展與俄羅斯的關係。

這製造了一點迴旋的餘地,以便可以通過發表某些關於和平的措辭謹慎的表態來提供暗示。對於中方在雙邊會談中表達的一些內容,包括他們確實在努力推動,我存有質疑。如果看一看最近幾周的所有會晤,都與中國鞏固自己的陣營有關。無論是俄羅斯、白俄羅斯、伊朗還是沙烏地,與這些國家不僅是謀求和平,更是打造陣營。中國力圖確保自己有一群朋友--在與美國對抗的大背景下。這仍然是目前中俄關係的症結所在。我不認為這次訪問會改變這一點,即便他們想從表面上改變一些什麼。

受俄烏戰爭影響 中國貨櫃改道喬治亞

05:44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德國之聲:習近平會利用這次同普丁的會面,表達中國對烏克蘭戰爭持續的擔憂嗎?

馬安洲:我想,在核問題上,會是這樣的。這是中國原則上不願看到的事情,但這也是一個立場表態的問題。對歐洲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特別是在肖爾茨總理訪問中國的時候,中國重申了自己的立場。

在中國與俄羅斯的雙邊接觸中,人們沒有明顯感覺到,他們在這個問題上對俄羅斯施加了真正的壓力。如果同中方一些人士交談,可以發現他們的確認為是能夠對俄羅斯施加影響的。

(俄羅斯方面)的焦慮相當大。人們認為,如果能讓中國做出這些表態是有幫助的,即便它們不會帶來大的變化。我不認為在莫斯科會談上習近平將特別推動對這個問題的關注。中國一再重複對這些議題的標準的立場宣示,並認為這樣依然可被看作是負責任的做法。我不認為這是一個中方會對通過有意義的方式向俄羅斯施壓的議題。

德國之聲:西方國家該對這次訪問抱怎樣的期待?

馬安洲:對西方來說,重要的是不要被剛剛在中東發生的事情所迷惑,以為中國似乎突然變身為促進和平的行動者,或中國以往的立場會有根本的改變。

我們看到,習近平在(兩會)閉幕發言中表達的是,中國認為受到西方的更多圍堵和遏制,因此需要朝著更加自力更生的方向發展,並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所有這些都沒有發生變化。在中國的視野中,俄羅斯仍然是中國重要的夥伴,這一點不會變。不應過於樂觀地期待中國在這方面願意做什麼。最終的決定將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做出。在這件事上,中國不會像在其他情況下那樣,不付太大成本地嘗試改變平衡。

西方應該保持謹慎,繼續關注已經被提到過的可能出現的更大風險,也就是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形式可能會繼續深化,這也是我們在最近一段時間看到的情況。問題是,這是否會為中國在未來提供武器創造前提條件。所有對中俄關係走向感到擔憂的理由都仍然成立。我想,沙烏地和伊朗之間的協議,對於我們理解什麼是中國在有關問題上的根本利益所在,不會有顛覆性的影響。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