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集體領導被架空 李克強遭邊緣化

文山 採訪
2018年3月16日

習近平上台5年來,已經將大量權力都集中到一人手中。而五年前一度被外界認為是中國政治二號人物的李克強,是否遭到了邊緣化?今後又會由誰來主導中國的經濟政策?德國之聲專訪了中國政治學者吳強。

China / Volkskongress / Präsident Xi Jinping
習近平與李克強 (2015年3月)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G.Baker

德國之聲:近日,不少通訊社都分析認為,李克強將在今年全國人大會議上再度被任命為國務院總理,但是其權力將會被大幅削弱。這樣的分析到底有沒有根據?

吳強:現在暫時還無法確證李克強的地位是否真的被大幅削弱,可能需要在兩會結束幾個月後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但是據我個人的觀點,習李二人的關係已經發生了變化。這很像90年代的朱鎔基以常務副總理的身份實質上取代了李鵬總理對經濟的主導地位。現在正在重演這種情形。

德國之聲:您為何作出這樣的判斷?

吳強:李克強出任總理後,他力推的幾項工作,包括強調實體經濟的"克強經濟學"、城鎮化、"網路+",都是具有他強烈個人烙印的經濟政策。但是在過去5年當中,這些政策都無疾而終、遭到淡化。現在對中國經濟起到主導作用的,反而是習近平的許多理念。劉鶴則扮演了習近平經濟理念重要詮釋者的角色。在今年初的達沃斯論壇上,發改委副主任、財經領導小組副主任劉鶴的主旨演講已經鮮明地體現了這種詮釋者角色,取代了以往中國總理的角色。而與此同時,李克強的經濟話語正在退後,淡出中國政治舞台。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

劉鶴出席了今年1月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圖片來源: Reuters/D. Balibouse

德國之聲:李克強的經濟政策,到底遇到了怎樣的阻礙?

吳強:李克強的實體經濟優先、城鎮化、"網路+"都是些很難落實、不討好的經濟政策。中國經濟過去5年出現了很多反方向的變化:城鎮化的進程相當複雜,並非"全面大上快上"就行,而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比如環保、節制房地產,也就是"撇泡沫、去槓桿",此外還要控制大城市發展、清理"低端人口"等等。在實體經濟發展方面,其實也面臨著經濟下行的壓力。整個國家經濟,都在準備迎接周期降溫的狀態,預期增長速度將顯著低於過去三十年。現在,全國範圍內正在鋪開產業結構調整等供給側改革措施。在整個政策基調方面,包括去年的十九大報告、今年人大的政府工作報告,也都在強調不再追求單純經濟增長,並且把目標往下調。此外,"網路+"雖然在增長,但也遇到了很多問題,產業背後的資本結構也在受到"去槓桿化"等政策的衝擊。總之,李克強的經濟政策並沒有很理想地貫徹下去,中國經濟圈內都很清楚這一點。

習近平與李克強 (2015年6月)圖片來源: Reuters/J. Lee

德國之聲:那麼,習近平、劉鶴的經濟工作重心會在哪些方面?劉鶴今後將會掌握多大的權力?

吳強:過去五年中,他們圍繞著供給側改革、產業結構調整、去產能、去槓桿化、以及"一帶一路"來開展經濟工作。習近平正在全面介入經濟管理事務,而從本周公佈的國務院機構調整方案來看,國務院的很多職能也在面臨許多變化。它的社會福利職能在增強,但是宏觀經濟調控的職能在萎縮。在"黨管一切"、"黨政合一"的指導思想下,正在淪為黨中央的執行機構,而不再是過去30年中的經濟、行政主掌單位。國務院的附庸角色,很明顯地體現出了李克強的地位。習近平和李克強不再是一號人物和二號人物的關係,而轉變為主導者與附庸者的關係。劉鶴則是國務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之外的一個決策小團體內重要人物,這個小團體以習近平為中心。劉鶴與習近平的個人關係,就好比清朝的軍機處大臣,其緊密程度遠遠超過李克強與習近平的關係。劉鶴地位的上升,說明國家領袖正越發信任他今後主導中國經濟。在中國目前的政治格局下,這種信任就已經賦予了劉鶴相應的權力。

德國之聲:也就是說,經濟主導權的易手,其實反映了中國政治格局的重大變化?

吳強:在過去5年當中,不僅僅習近平與李克強、黨中央和國務院之間的關係出現了變化。政治局常委集體領導、分工負責的體制已經被顛覆,黨內不再是7個常委平行分工,李克強縱使依然是常委,但也無法保證其具體工作的主導權。在常委之外的、以習近平為中心的決策小團體,已經形成了與政治局常委的平行關係,這就架空了李克強的許多政治資源與權力。他被邊緣化,某種程度上成為了"虛位總理"。這有可能是一個過渡形態,也許過個幾年才能結束這種狀況。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