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王先生,您在湖北的公司什麼時候開工?
王文博:我們是14號開始復工,如果你在武漢市,復工就沒那麼快。這周末到下周一應該是台商返回大陸工作的一個小高峰,這跟2月10日要開工的生產線開工有關係。現在大家每天早上睡醒第一件事就是看確診人數,我們大概都是會在中旬或這個月底回去。我們公司員工盡量還是Home Office,只有必要的工種才會讓他們上班,真的發現有人得了新冠病毒的話,整個公司都要封掉。
德國之聲:您周圍的台商都都返回中國大陸了嗎?
王文博:返工狀態很不理想。很多人的機票都取消了,大家都希望能不要過去就不過去, 據我所知,回去的台商應該有30%、40%吧。現在其實不止在湖北,製造業大省,廣東和江蘇其實都是2月10日開工,現在雖然說這些城市沒有封城,但是也是半封的狀態,進入程序很複雜,都要去到當地負責部門辦證明文件,從指定的高速路口進入城市。
我們一些台商交流,都覺得,在廣東一些外地人比較多的地方,比如東莞疫情的影響會很大,大家為了賺錢會從四面八方回到那裡,在廣東工作的有不少湖北人。2月10號左右,廣東那裡會又一波很嚴重的感染潮。
德國之聲:因為疫情原因不能上班的員工可以在家裡上班嗎?
王文博:現在蠻多企業都鼓勵員工休"防疫假",就是鼓勵你放假,提早把年假休掉,你還可以繼續休,我也不扣你考勤,但是不給你薪水,很多企業都這麼做。
德國之聲:中美貿易戰已經讓不少外資企業下定決心撤離。這波疫情無疑也打擊了外企投資的信心,您覺的這次疫情會給在中國的外國企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王文博:其實之前在中美貿易戰的部分,其實能移出去都已經移出去了,現在只是加快速度。會不會有更多外企離開?我覺得原來想留的大部分還是會有信心留下來,因為疫情影響應該是短期的,有一個低迷期,但是大概第二季度就應該恢復正常了。
中國的飯桌文化大家都知道,可是現在中國的餐飲業面臨的打擊會非常嚴重,我想未來半年,可能都不太有人敢出去吃飯,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也會影響到台商的生意。此外,汽車行業受傷會蠻嚴重,歐美、日本在中國投資都很高,他們即將面臨到斷鏈的問題。
2019年12月始發於中國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發展成為全球矚目的公共衞生事件。病毒已經造成逾千人死亡。肺炎疫情給中國大部分地區的居民生活和經濟營運造成嚴重影響。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Xinhua/X. Yijiu1月23日,中國對武漢實行「封城」,暫停所有公共交通。當局指令趕建一家專門收治相關病人的大規模醫院。隨後「封城」數量增至13個,涉及至少3600萬民眾。1月25日,中國農歷鼠年大年初一,死亡人數升至41人,全球感染人數超過1300,其中多數在中國。官方取消了眾多大型慶祝安排,以防止病毒擴散。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1月26日,武漢市長周先旺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因為春節和疫情的影響,目前有500多萬人離開武漢,還有900萬人留在城裡。當日,港澳政府宣佈限制湖北省居民入境。與此同時,美國、日本和法國宣佈從武漢撤僑。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newscom/UPI PHoto/S. Shaver截至1月27日,中國官方宣佈確診病例2835例,死亡81例。27日,中國國家總理李克強視察武漢。當日,武漢市長周先旺接受中國央視採訪承認「有訊息披露不及時的一面」,但同時指「作為地方政府,我獲得訊息之後,需要獲得授權之後才能披露,這一點在當時不被理解」。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H. Retamal1月27日晚間,德國巴伐利亞州確診一名男子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在次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有關衞生部門表示,此男子是汽車零件制造商Webasto員工,一周前與該公司來自中國的一名女同事有過接觸。該女子在返回中國後被確診。據悉,感染病毒的這名德國男子已經被隔離治療,身體狀態良好。28日晚間,又有三名德國人被確診感染,他們都是Webasto員工。鑑於中國疫情嚴峻,德國政府準備動用空軍飛機從武漢接回滯留在那裡的德國公民。
圖片來源: Reuters/N. Woschek 跟據國家衛健委通報的數字,1月28日24時,中國內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累計報告的確診人數已經超過2003年SARS的規模,不過死亡人數尚少於當年。據新浪網報導,2002年末至2003年8月16日,內地累計報告非典肺炎診斷病例5327例,死亡349例,治癒出院4959例。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Xinhua/L. Jianan世界衞生組織本1月30日召開會議之後,宣佈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 PHEIC)。世衛祕書長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表示,此舉不是對中國投下不信任票,而是為了防止這種病毒傳播到醫療體系較弱的國家。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KEYSTONE/J.-C. Bott據中國官方數字,截至2月2日,確診病例17205例,死亡361例,重症2296例。媒體報導,與2003年中國官方公佈的薩斯死亡人數相比,此次疫情已經超過當時的數字(官方稱中國大陸有349例死亡病例)。
圖片來源: Imago/Y. Qing截至2月11日,德國統計有14個確診病例。其中2人是德國派軍機從武漢撤僑經檢測確診的。圖為百餘名德國撤僑隔離兩周的安置點,位於法蘭克福以南一處軍營。圖中是記者在撤僑抵達前在該地採訪。2月9日,第二批撤僑人員也安全返回德國,這20名生活在武漢及周邊地區的德國人和家屬,未能趕上第一批撤僑的專機。他們乘坐英國的一架包機離開武漢,到達英國牛津附近的軍用機場後,被一架德國軍機接回德國。目前他們在柏林接受隔離觀察,暫時沒有發現新冠病毒感染者。
圖片來源: AFP/T. Lohnes2月3日,據稱有1000個床位的火神山醫院在武漢交付,工期8天。2月8日,雷神山醫院也投入使用,開始收治已經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與此同時,對於武漢疫情先期「8人造謠被警方警告」的消息,中國媒體進行追蹤報導,採訪了早期出於謹慎防範將消息發表在社群網站群组的醫生。中國媒體也報導了中國專家在國際期刊《柳葉刀》上發表的論文顯示,在1月20日鐘南山表示「肯定有人傳人」之前看來就早已有相關「人傳人」證據。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C. Min習近平在2月3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上強調,對疫情應對中暴露出來的不足,要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2月5日,中國新冠病毒的死亡病例達到490,確診24324人。世衛組織呼籲全球各國第一時間分享所有跟新冠病毒疫情相關的訊息。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Xinhua眼科醫生李文亮曾在去年年底在微信群聊裡發消息稱「確診7例SARS」,隨後遭公安機關訓誡,因此被視為新冠疫情的首批吹哨人之一。他本人在2月1日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後病情惡化,於2月7日凌晨去世。各式哀悼他的訊息一夜之間刷屏各大社群網站,关鍵詞#我要言論自由#也開始在微博上受到高度關注。 專家認為,李文亮之死引爆了自新冠病毒疫情擴散以來,社會上對政府累積已久的不滿情緒。
圖片來源: AFP2月10日,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經結束延長的春節假期,部分工廠企業逐步開工。但由於新冠病毒確診案例持續上升,相關的防控工作仍然嚴格,飯店餐廳少有顧客光顧。中小學復課時間推後,江浙滬粵等經濟大省均宣佈在2月內不開學。有分析人士猜測,肺炎疫情可能使北京當局將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在6%的希望落空。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The Yomiuri Shimbun2月11日,國家衛健委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境內新冠肺炎造成的死亡人數增加到1017人,單日死亡病例首次過百。除了短期內新建成的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之外,武漢地區還將一些體育館和展覽管等設施臨時改造稱所謂的「方艙醫院」(圖),收治輕症患者。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Xinhua/Xiong Qi2月13日,湖北省通報了14840確診病例,稱激增的原因是診斷標準改變,將13332個臨床診斷病例,即CT檢查結果顯示有肺炎現象者歸為確診,但是這些病患尚未透過核酸篩檢來確定是否有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13日,湖北省委書記蔣超良被免職,由現任上海市長應勇接替。武漢市委書記馬國強也遭到撤換。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Photoshot/Xiao Yijiu 德國之聲:飯店停擺、工廠停工、航班停飛……作為一位在大陸投資多年的資深台商,您覺得這場疫情會給中國的經濟帶來怎樣的創傷?
王文博:人們的收入一定會降低,可以預期後面的房價、股市下跌等等的後遺症,事情過後還要面臨大規模的裁員,這是一定會有的,很多企業都難以支撐。就說武漢,本身就是一個製造業沒有那麼發達的地方,過去5到10年,其實中國都在大力扶持這個城市,很多指標性的企業都配合政府政策,進駐城市,例如華為,研發中心員工可能會有上萬人,如果那個地方停擺,宏觀來看,中國要達到2025的目標,越差越遠了。不過中國政府之後會大力扶持5G技術,它本身就是中國既定的政策,如果說肺炎的事情告一段路 ,中國不可能再靠房地產拉動經濟,很可能會靠通訊政策,就像08、09年家電下鄉的概念,會有一個蝴蝶效應,連帶周圍行業也好過一點。
德國之聲:最近武漢返台班機出現爭議,首批台商返台後台灣方才發現登機名單以台商與其陸籍配偶優先。消息一出,引發群眾質疑回台班機變"人情班機"。您對此怎麼看?
王文博:還在武漢的那些同胞,我覺得政府應該出面,站出來直接和對岸去協調。不管和共產黨有多麼不愉快,放下相互爭論,應該先把人接回來。
因安全顧慮,專訪對象不願意透露真實姓名。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