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 「 閱兵展現了中國發展軍事的程度與速度」

2019年10月2日

中共解放軍在十一國慶閱兵上讓許多武器首次公開亮相。這些武器對中國的戰備能力具有什麼意義,德國之聲邀請到英國專門報導軍事與防務工業的《簡氏防務周刊》編輯為讀者分析箇中奧妙。

Peking Parade 70 Jahre Volksrepublik China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G. Baker

德國之聲: 這次閱兵的看點為何?

多明貴茲: 這次閱兵有很多值得注意的面向。 除了規模龐大外,中國也展示了不少新型武器和新的戰備體系。 今年的閱兵是紀念中共建政70周年,除了展示北京發展軍事力量的程度,也展示解放軍各個軍種現代化的速度。

今年的閱兵不只展現中國軍事裝備的美學,也試圖對鄰近國家和潛在敵對勢力展現中國的軍事能力。

此外,這次閱兵也清楚展現出北京不只決心要拉近與其他國家的軍事差距,也意圖發展超越美國的新一代軍事策略,在戰時讓局勢轉變為對中國較有利的態勢。

閱兵上展示的最強而有力的武器系統包括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ICBM)。 《簡氏防務周刊》的評估是,東風-41是一種三級固體燃料、使用移動發射車的彈道洲際導彈,有能力在承載2500公斤負重的情況下,飛行12,000-15,000公里。 這種導彈也可以承載至多10個分導式多彈頭(MIRVs),達到攻擊、引誘、反制的功效。

巨浪-2型潛射彈道導彈(SLBM)也是首次亮相。 這種三段固體燃料發射火箭的射程估計可達8000公里,可裝載核彈頭。 該導彈是設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94型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SSBN)發射。 在2007年至2015年間,這種潛艇已有四艘開始服役。 每艘船最多可攜帶12枚巨浪-2導彈。

中國另一枚首次展示的彈道導彈是東風-17。 這種武器最重要的特點是專為裝載高超音速彈頭(HGV)設計,而此技術目前還沒有被其他國家改採用。 然而,雖然東風-17的設計是按照傳統的攻擊方式,直接使用導彈本身的動力衝擊去形成破壞力,但是目前還沒有數據能夠瞭解它有沒有乘載爆炸性的彈頭。

東風-17號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Xinhua News Agency

另外一個首次公開展示的武器是東風-100導彈系統。 這種新武器沒有太多公開訊息。 它這次被放在TEL 發射車上展示,而中國官媒只說它是一枚超音速岸基反艦巡弋飛彈。

閱兵中展示了似乎是AR3多管火箭炮的新變種,以及一種通常被稱為PLC-181的車載榴彈炮系統。 據說在2017年中印72天的對峙當中,中國緊急將PLC-181車載155毫米榴彈炮調撥到西藏軍區的炮兵某旅。

中國人民解放軍還展示了其新型15式輕型坦克。 該坦克於2018年開始列裝在中國陸軍部隊。 坦克上配有105毫米槍,防止手持反坦克武器,並相信配備了強大的發動機,提供強大的越野機動性。

俗稱利劍的GJ-11無人機以流線型、無尾翼設計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TASS/Z. Rusinova

中國還展示了兩款有趣的新無人駕駛飛行器(UAV):GJ-11(以前稱為利劍)和三角形的WZ-8無人機。 GJ-11是渦輪風扇驅動的無尾飛翼無人作戰飛行機(UCAV),外觀與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開發的X-47B無人機相似。

《簡氏防務周刊》評估GJ-11 可能被賦予兩個關鍵角色:高威脅環境中的情報、監視和偵察 (ISR),或是對防空設施執行地面攻擊任務。 因此,隨著投入軍隊的機數增加,GJ-11很可能成為規劃針對台灣戰略的重要戰備選項。

至於WZ-8,幾乎沒有相關細節,但該無人機大約11米長,翼展約6米。 它的形狀表明它是為高速飛行而設計的。 機身頂部的加強設計表明,它是由主機飛機(可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新型H-6N戰略轟炸機)帶往高空,並且它也能夠嵌入傳統的起落架。

第一次參加閱兵的還有直-20(Z-20)中型直升機,其外觀與西科斯基UH-60黑鷹直升機相似。

WZ-8無人機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ITAR-TASS/Z. Rusinova

德國之聲:  今年的閱兵跟過去幾年有甚麼不同之處?

多明貴茲: 閱兵是中國解放軍展示軍事現代化的重要活動。 今年的閱兵看起來比以往都盛大,而且呈現了特別大量的新式的或是先進的武器與體系: 也因此指出解放軍是如何快速的增進它的能力。

德國之聲: 分析指出中國通常在閱兵上只會對外呈現已經可以運作的武器系統。 這一次有任何例外嗎?

多明貴茲: 解放軍目前將這些體系運用到何種程度,十分難分辨。 尤其是比較新的無人機,是最近才開始啟用。 也就是說,我們沒有理由相信這些體系是不能運作的。 中國閱兵聯合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譚民在閱兵前一周的記者會上說,所有在閱兵活動中的受閱的武器裝備都是現役裝備,這反映瞭解放軍如何積極導入新的軍事能力。

德國之聲: 除了相對比較先進的導彈系統以外,請問你有認為哪一部分的武器裝備還未得到完全發展,需要盡快跟上的嗎?

中國在各種軍種以及不同功能的武器裝備上都取得了長足進展。 然而,中國長期以來落後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的軍備便是核動力潛艇。 更精確的說,中國似乎在減少潛艦聲學方面的特徵上遇到了困難,使得這些潛艦容易被西方先進聲納系統探測到。 話雖如此,中國已經開始開發新型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096型-而且這些新型潛艇很可能將在聲學匿蹤技術方面獲得進步。

德國之聲:  有沒有任何武器或體系對中國的主要敵人,例如美國,釋放出清楚訊號?

多明貴茲: 有,主要是在長程導彈的部分。 《簡氏防務周刊》評估認為,東風-41在2018年五月開始啟用,而這對中國核武發展來說是個重要里程碑。 在東風-41出現以前,中國的軍備當中,唯一一個射程能夠觸及到美國大陸的ICBM就是東風-5號。 它的射程大約是13,000公里。 但是東風-5彈道導彈需要用固定發射井才能發射。

所以,東風-41彈道導彈先天上就比東風-5還要更有生存能力,因為它機動性更高。 雖然它的缺點的是酬載率比東風-5型還要低。

此外,最近剛出台的東風-17彈道導彈,顯示出中國在高超音速滑翔機的開發和操作部署方面,可能會讓美國人十分驚訝。 由於這些武器的高速和可操作性,這些武器很難用傳統的防空系統來對付。 美國最近才認知到中國的這項實力,迄今為止,中國是唯一已知能提供這種武器的國家。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G. Baker

德國之聲:  外界是否能透過中國昨天在閱兵中展示的新型武器瞭解中國軍事現代化的未來趨勢?

多明貴茲: 中國近期展示的許多武器系統,尤其是導彈,都具有攻擊性且能替中國拓展其區域及國際影響力。 為了提升與其他國家的競爭力,中國近年來投入許多資源來發展其軍事能力。 這也讓美國開始將中國列為軍事能力與其相近的競爭者,並認為長期來說,中國對美國及印太地區維持自由開放都會造成策略上的威脅。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塞爾瓦(Paul J. Selva)2018年6月曾警告中國將在2020年在軍事科技領域追上美國,而美國如果不及時應對的話,中國將在2030年超越美國。

對中國來說,在中國南海與東海持續推動軍事擴張代表他們將中國解放軍定位成區域性軍力,而不只單純是國防軍力。 中國國防部不斷重申其在南海人造島嶼上設置的武器系統,是防禦性武器,但這些武器的存在仍讓鄰近國家感到擔憂。 此外,中國在2019年的國防白皮書中也重申他們不排除透過武力來解決台灣問題,迫使台灣與中國統一。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K. Frayer

美國國會九月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推行軍事現代化的其中一個重要目的,是為了能透過武力來解決台灣問題。 此外,中國也希望能透過提升軍事力來進一步掌控其鄰近海域,特別是南海。 這樣的做法也代表中國認為他們有權利規範其他國家在其專屬經濟區內所展開的軍事行動。 這些都是近年來導致中美關係緊繃的原因。

為了能達到這些目的,中國解放軍積極提升他們反對外部干預與區域阻絕的能力。 此外,研發出核威懾及軍力投射的能力對中國解放軍來說也十分重要。 舉例來說,中國已成功研發出長程精密射擊的能力,他們能運用DF-26及DF-21D反艦彈道飛彈來攻擊敵方派遣至西太平洋的戰艦。

美國五角大廈的研究發現,中國的軍力現在在第一島鏈內具有強大殺傷力,而中國也不斷試圖將其軍力拓展至太平洋。 這些空軍、海軍、太空及訊息科技上的進展讓中國在大型戰爭中,有更多能力去反制或擊退其他國家的軍隊。 此外,中國也在努力提升解放軍的奪取式的力量投擲威力,並開始針對在第二島鏈、太平洋及印度洋作戰進行仿真。

中國軍事現代化已成為美國國防策劃與預算上的首要目標。 美國海軍目前正在針對如何對付中國的反介入與區域阻絕能力跟策略研擬相關戰略。

蓋布利爾‧多明貴茲(Gabriel Dominguez)是倫敦軍事刊物《簡氏防務周刊》的亞太區編輯。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